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近年来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临床证据,解答人们对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高龄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是否应尽快使用阿司匹林和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患者长期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否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有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项Brigham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提示,对于使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应谨慎开处阿司匹林(ASA)处方。上述结论是基于ORBIT—AF研究的最新数据分析做出的,该研究共有176个临床实践中心参与。主要研究受访者6个月出血、住院、缺血性事件和死亡发生情况。该研究负责人建议:在某些情况下阿司匹林是绝对必要的,而抗凝以预防卒中也是正确的。但对于无心血管疾病证据的房颤患者,如果其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是否为其开处阿司匹林则应慎之又慎。(源自:药品资讯网)  相似文献   

3.
大量证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那么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阿司匹林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一级预防的使用现况,同期分析患者处方中其他药物治疗相关问题(MRP).方法 选取某社区已经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的1744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评估其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合理性.再...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其疗效已获得广泛肯定.但临床上,部分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发生机理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高危个人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但它是否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有一级预防作用还不是很清楚。本消息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其病死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65.0%;观察组60例患者,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比较,经χ2检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发挥了协同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6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TE-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T-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S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aspirin)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且不可逆。随着对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药效特点认识的提高,正确理解阿司匹林双向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提倡小剂量、长期、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已使更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中获益。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0.
发病后48 h内使用阿司匹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除溶栓以外被循证医学证实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阿司匹林的净效益有限。国际上一直在开展替代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药物或方案。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以失败而告终。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缓释剂、西洛他唑已经获得了至少与阿司匹林同样有效和安全的初步证据。氯吡格雷单用虽然获得了初步可行性的证据,但尚缺乏与阿司匹林的直接比较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抗血小板治疗或抗凝治疗是重要的二级预防手段,近年研究提示尽早实施则可以额外获益。而针对小卒中或TIA患者短期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也获得了初步证据。本文对上述有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结合国内外指南,系统阐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抗血小板药物的规范化使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患者尽管常使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治疗 ,但其复发率仍然很高。一般认为用华法林预防心原性栓塞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本研究旨在评估以前有非心脏栓塞性缺血中风患者用华法林预防缺血性中风复发的疗效是否亦优于阿司匹林。研究对象为 1个月前曾有缺血性中风及Glasgow预后评分≥ 3适于华法林治疗的 30~ 85岁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中 3分代表严重残废 ,4分为中度残废 ,5分为轻度或无残废。评估的药物为阿司匹林 (32 5mg·d- 1)和华法林 (2mg·d- 1) ,华法林剂量调整至达到与维持国际正常化率 (INR) 1.4~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现状。方法对213例糖尿病无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并完成相关检查,了解其使用阿司匹林的情况。结果 213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阿斯匹林29例,占13.6%。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加常规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只有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1%,低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基本治疗,在所有抗血小板药物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阿司匹林.近几年来,循征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证据,为使用阿司匹林奠定了基础,所以规范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心源性卒中的防治使用,目前已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或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A组使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B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蚓激酶,对照组C组只用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及应激情况。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0.9%,B组总有效率为92.0%,C组总有效率为64.0%,B组优于A组,A、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治疗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后前血浆黏度比、纤维蛋白原和PT水平均显著优于 C组,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和B组使用药物治疗后病症消失的时间和患者平均治疗的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患者所用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蚓激酶或阿托伐他汀配合阿司匹林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肖承昊 《中国药业》2013,(23):86-8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复发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用药后1年,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血脂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和4%,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单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旭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626-626
目的讨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抽取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追加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对出、凝血指标进行监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得到改善,且不会明显影响出、凝血指标。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秀,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病高危阿司匹林抵抗( Aspirin Resistance,AR)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631例高血压病高危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者和阿司匹林抵抗者,将103例阿司匹林抵抗者随机分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528例阿司匹林敏感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三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一年,观察阿司匹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治疗之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有效地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病(P<0.01),而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用安全,且能提高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