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短小手术患儿139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n=68)与观察组( n=71)。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体动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呼叫睁眼时间与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体动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平均动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心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明显,明显解决了采用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一些弊端,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光  朱国强  王翠花  王燕 《人民军医》2006,49(10):583-584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对患儿氯胺酮麻醉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或Ⅱ级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甲氧氯普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肌注氯胺酮5~6mg/kg体重、东莨菪碱0.008mg/kg体重行基础麻醉,观察组滴注甲氧氯普胺0.1mg/kg体重;对照组滴注生理盐水2ml。术中均以氯胺酮静脉间断注射维持麻醉。监测术中、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观察术中及苏醒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SaO2和离院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用于患儿氯胺酮麻醉,能有效防止恶心、呕吐发生,且不会延长离院时间和导致术中、术后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一氯胺酮静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疝内环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硬膜外组(PKE组。n=20).丙泊酚一氯胺酮组(PK组,n=20)和氯胺酮-咪唑安定组(KM组,n=20)。常规监测SBP、DBP、HR、ECG、RR、SpO2,记录苏醒时间,用药总量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清醒PKE组快于PK组(P〈0.05)和KM组(P〈0.01);呼吸抑制发生率PKE组低于KM组和PK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KE组低于KM组和PK组(P〈0.05);气腹前后PKE组SpO2、SBP、DBP无明显改变(P〉0.05),PK组和KM组有改变(P〈0.01—0.05)。结论:PKE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平稳,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苏醒快而完全,效果优于PK组和KM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拟行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和七氟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B组吸人七氟醚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待患儿入睡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点MAP、HR、RR、SpO2,入睡和清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肠镜检查。A组患儿检查中的MAP、HR及R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HR及RR检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检查中的MAP、HR及RR大于A组(P〈0.05);A组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B组(P〈0.05),术中体动发生率大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可安全地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平稳,入睡及苏醒更快,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米库氯胺快通道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全凭吸人七氟烷复合维库溴胺麻醉,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米库氯胺麻醉。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躁动评分(R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意识状态评分(OAA/S)等。结果:两组手术开始后10min时MAP水平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不同时间节点MAP、HR和SO2水平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拔管、清醒时间均显著早(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拔管时R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5min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VAS和OAA/S分值不同时间节点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一瑞芬太尼复合米库氯胺快通道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效果,优于全凭吸入七氟烷复合维库溴胺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病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儿意识反应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儿童口腔日间全麻手术中,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加快苏醒速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雷米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气腹后5min、10min、20min时的SBP、DBP和HR变化;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结果:在插管即刻、气腹后5min、10min、20minRF组SBP、DBP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或P<0.01);插管即刻和切皮时RF组HR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在全麻恢复期RF组病人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5或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诱导平稳,循环稳定,苏醒迅速,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氯胺酮合剂(以下简称利氯合剂)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肌注+静脉麻醉组(A组)、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和利氯合剂静脉麻醉组(C组)。记录并比较各组在麻醉前、诱导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变化以及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各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24.2±5.8)min、(16.8±4.2)min及(10.3±4.6)min,和A组比较,B、C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B组比较,C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39.7±4.3)min、(24.1±3.6)min及(15.6±3.2)min,和A组比较,B、C组的离开恢复室时间明显减少(P〈0.05);和B组比较,C组的离开恢复室时间明显减少(P〈0.05)。氯胺酮用量各组分别为(8.44±0.62)mg/kg、(5.48±0.84)mg/kg及(3.52±0.46)mg/kg,C组显著少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利氯合剂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单用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瑶  贾洪峰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56-1157
目的:研究七氟醚作为基础麻醉与氯胺酮作为基础麻醉后再行骶管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ASAⅠ级,年龄1~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和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复和骶管阻滞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心率(HR)和血压(BP),诱导和苏醒时间,呼吸道分泌物及术中、术后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术中心率(HR)及血压(BP)K组大于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道分泌物S组小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和骶麻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患儿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清醒较快,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单独使用及与氯胺酮合用在小儿椎管内麻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40名腹部以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分别以单独使用丙泊酚及联合氯胺酮给药的方式,记录术中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情况。术后记录恶心、呕吐等不适及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均无呼吸暂停等严重事件发生。手术开始及手术开始后各时段Ⅰ组的生命体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手术开始时的收缩压与手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与不适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结论丙泊酚合用氯胺酮能够提供更平稳的镇静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影响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及疼痛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小儿椎管内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并与氯胺酮复合安定比较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60例早孕要求人流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0mg/kg及芬太尼0.05mg,对照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3mg/kg及安定5mg。比较两组镇痛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镇痛效果、术后留观时间、人流综合征反应、出血量、清醒后10min宫缩痛及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无痛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P〈0.01);两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人流综合征发生;观察组术后留观时间短,清醒后10min无宫缩痛率高,而头晕、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可达到无痛人流的满意效果,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脑性瘫患儿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实用性。方法选取60例年龄1~6岁行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的脑性瘫患儿,ASAⅠ~Ⅱ级,分成两组(n=30),七氟烷组(Ⅰ组)和氯胺酮组(Ⅱ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的依从性、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能较好地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脑性瘫患儿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使用热线风速仪观察小儿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不同时期上呼吸道呼吸力学的变化,以期将七氟烷对呼吸的抑制程度和控制通气加深麻醉的效果进行量化描述。方法选择无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全麻小儿20例(4.3±1.5y,17.95±5.12kg),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吸入氧气2L/min+7%七氟烷麻醉诱导,应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分别采集四个时间段呼吸力学数据:静注氯胺酮1分钟后(T1);开始吸入7%七氟烷时(T2);吸入7%七氟烷3分钟后(T3);控制通气2分钟后(T4)。结果①T2较T1吸气相和呼气相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平均动压、呼吸频率均增加(P〈0.05或P〈0.01),而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均缩短(P〈0.05或P〈0.01)。②T3较T1吸气相和呼气相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平均动压及呼吸频率均减小(P〈0.01);T3较T2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明显延长(P〈0.01),平均吸气速度与最大吸气速度之比、平均呼气速度与最大呼气速度之比均减小(P〈0.01)。③T4较T1吸气相和呼气相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平均流量、平均动压及呼吸频率均进一步减小(P〈0.01),平均吸气速度与最大吸气速度之比、平均呼气速度与最大呼气速度之比均减小(P〈0.01)。结论小儿7%七氟烷麻醉诱导随着持续吸入时间的增加,各项呼吸力学指标出现相应的变化,证明其对呼吸的影响是由兴奋到抑制程度逐渐加深之过程,麻醉诱导中经过控制通气吸入七氟烷加深麻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喉罩及气管导管进行麻醉呼吸管理,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导管或喉罩置人后1min(T2)、腹腔注气后5min(T3)及术毕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并记录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诱导前MAP、HR及BIS差异不显著,而T2、L时点对照组MAP、HR高于观察组(P〈O.05),T2时点对照组BIS高于观察组(P〈O.05),其他各时点组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麻醉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P〈O.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喉罩进行呼吸管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78例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全麻方案;观察组35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使用麻醉药量、清醒时间、术后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吸入七氟烷浓度量、用量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清醒快、拔管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干扰影响小,术后可快速恢复清醒,且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镜和肠镜联合检查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无痛胃镜和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复合组(E组,n=60)和丙泊酚复合组(P组,n=60)。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0~1.5mg,芬太尼0.05~0.07mg,丙泊酚1.0—1.5mg/kg或依托咪酯0.1~0.3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胃镜检查,最后行结肠镜检查,检查中酌情追加小剂量依托咪酯或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镜检前、镜检即刻,置入镜后3、5、8、10和15min的SBP、DBP、HR、Sp02变化、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麻醉均满意,均顺利完成检查或治疗;苏醒时间E组(7.1±3.6)min,P组(6.8±3.2)min,E组苏醒时间比P组稍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后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或〈90mmHg,P组16例(26.7%),E组3例(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心率低于55次(/min,P组有11例(18.3%),E组有2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O2一过性低于90%,P组13例(21.7%),E组1例(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或丙泊酚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均满意,但依托咪酯复合咪达唑仑及芬太尼麻醉可维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更小,更适合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术。  相似文献   

20.
麻剑清  张拴军  张利军 《人民军医》2013,(12):1411-1412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2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观察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mg,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变化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等。结果:术中观察组R和S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P、H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术前、术毕两组HR、MAP、R及SO2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显著少(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在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