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鼠动物模型是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能不同程度地模拟人体结核病发展过程,并且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结核病的病理损伤、存活时间以及免疫学机制,为研究感染状态下MTB生理特性,抗原表达情况及解释MTB感染的发生、维持、活化提供病原体方面的信息。成功建立MTB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对MTB感染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动物模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动物模型是用于阐明结核病发病机制,评估抗结核新药、疫苗和诊断试剂。多年来,为探讨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研究者已在包括小鼠、大鼠、豚鼠、猴、兔等不同的动物体内成功复制出结核病模型。由于对MTB进入机体后感染潜伏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免疫特性缺乏了解,而动物模型为研究潜伏和复发、新药及疫苗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结核病患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利用两步PCR方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经鉴定发现,收集的202株分枝杆菌中有195株为结核分枝杆菌,3株为牛结核分枝杆菌,2份为鸟分枝杆菌,1份为堪萨斯分枝杆菌,1份为灰色链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1.5%(3/201)。结论 西安市尚存在一定比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一步菌种鉴定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感染菌,巨噬细胞是其寄生场所。巨噬细胞是机体内抗菌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和/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抗原呈递、免疫杀伤等作用;结核分枝杆菌则可通过阻止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逃避巨噬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攻击。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免疫杀伤和免疫逃避机制,对研究宿主抗结核免疫机制以及设计新型结核病疫苗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安市结核病患者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的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利用两步PCR方法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结果经鉴定发现,收集的202株分枝杆菌中有195株为结核分枝杆菌,3株为牛结核分枝杆菌,2份为鸟分枝杆菌,1份为堪萨斯分枝杆菌,1份为灰色链霉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1.5%(3/201)。结论西安市尚存在一定比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一步菌种鉴定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点与药物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结核分枝杆菌亦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指结核杆菌以外(不包括麻风杆菌)的分枝杆菌,由该菌感染所致疾病叫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近年来,随着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不断增多及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0,均P>0.05).38000蛋白皮肤试验阳性反应直径多为5~9 mm,PPD试验阳性反应直径多为5~14 mill.结论 38000蛋白有望用于MTB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流行情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抗酸菌的总称。NTM可使人、畜罹病。在人群中所引起的感染与发病酷似结核病,且因其对抗结核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许多病例被误认为“难治性肺结核”而治疗失败。因而给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诊断、预防,治疗,带来一个大的难题。 近年来人们对这一医学领域越来越关注。为了解NTM在我省人群中的感染流行情况,我们作了2次调查研究,现报告于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 1985年全省随机抽样34个调查点,实验人口50766人,其中15~29岁人群共12956人,男性6178人,女性6778人,分别占47.7%与52.3%。 鉴于NTM感染与发病的恒定性,为此1990年研定在厦门市进行随机抽样定点的全人群调查。共实检1229人,男性614人,女性615人,分别占49.96%与50.04%。 二、试剂 1985年采用的PPD-Rt23(纯蛋白衍化物)、PPD-B(细胞内分枝杆菌素),均为丹麦哥本哈根血清研究所制品,由WHO提供。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最为常见.MTB生长缓慢,需氧,培养一代约需15~20 h,大小为0.3~0.6 μm×1~4 μm,直或稍弯曲,单个排列,偶呈串珠状,有分枝生长的倾向.痰菌量少时常单个存在,呈V、Y或人字型排列,痰菌量多时呈囊状排列或积聚成团;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3周可出现明显菌落,菌落粗糙、隆起和质硬,可有不同程度的黄色光泽;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粗糙、扁平和干燥,一般无色素;液体培养基上易形成菌膜且呈皱褶状,有毒株在液体培养基上呈索状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多重感染的存在.方法 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选择1999年至2004年在同一抗结核疗程中前后2次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改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挑选并活化入选病例的首次分离株,分离培养单菌落.利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型(VNTR)方法,对每个分离株的30个单菌落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在22例入选病例中,2例患者的首次分离株中存在2种不同基因型的菌株.2种不同基因型菌株在单菌落中占的比例分别是24:6和29:1.其余20例患者分离株各自的30个单菌落的基因型相同.结论 上海地区结核病患者中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小鼠模型,分析感染小鼠重量指数、组织荷菌量、组织病理改变随感染时间的变化。方法以1.1×10^5菌落形成单位(CFU)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经尾静脉感染50只雌性BALB/c小鼠,于感染后1、2、3、4、8周杀鼠,每个时间点剖杀10只,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称重,计算重量指数,同时做肺和肝菌落计数。结果感染1、2、3、4、8周小鼠的肺脏器重量指数分别为0.0112±0.0036、0.0101±0.0071、0.0112±0.0046、0.0151±0.0057和0.0198±0.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P〈0.01);肝脏器重量指数分别为0.0558±0.0059、0.0591±0.0094、0.0569±0.0076、0.0582±0.0030和0.0619±0.0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P〉0.05);脾脏器重量指数分别为0.0107±0.0034、0.0146±0.0060、0.018±0.0034、0.0174±0.0026和0.0204±0.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1,P〉0.05);肺菌落数分别为(4.472±0.504)log、(5.539±0.429)log、(6.294±0.478)log、(6.250±0.315)log和(6.836±0.196)lo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0,P〈0.01)。感染后1周小鼠肺组织可见病理改变,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病变范围逐渐扩大,病变程度逐渐严重。结论成功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结核疫苗和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矽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矽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 L型的感染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矽肺结核组与矽肺组患者进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 L 型培养 ,并采用 IK染色法对培养物作进一步鉴定。结果 矽肺结核组 12 6例患者中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18例 ,检出率为 14 % ;结核分枝杆菌 L型培养阳性 6 4例 ,阳性率为5 1% ,两者相比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0 1)。且矽肺期别越高 ,痰结核分枝杆菌 L型的阳性检出率也越高 ( 期为38%、 期为 6 7%、 期为 91% ) ,各期患者间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0 1)。矽肺组 10 2例患者中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均为阴性 ,而结核分枝杆菌 L型培养阳性 8例 ,阳性率为 8%。结论 矽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 L型的感染率较高 ,开展结核分枝杆菌 L 型检测 ,对减少矽肺结核复发的漏诊或误诊、提高矽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低剂量感染的小鼠模型,分析感染小鼠组织荷菌量、组织病理随感染时间的动态变化。 方法 以100 菌落形成单位(CFU)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经尾静脉途径感染雌性C57BL/6J小鼠40只,于感染后1、3、5、8、12、16、20、24周取材,每个时间点5只小鼠,脾、肺组织匀浆培养检测脾脏组织的荷菌量,脾脏、肺脏及肝脏组织经HE染色分析病理变化。 结果 小鼠感染后3周脾脏荷菌量达到(4.97±0.19)lg CFU,在感染后5周下降至(3.64±0.22)lg CFU,至感染后8周降到最低的(2.75±0.23)lg CFU;感染后3周肝、脾、肺等脏器出现病理改变,感染5周时病变加重,感染8周时病变自然减轻。 结论 成功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低剂量感染小鼠模型,为结核分枝杆菌慢性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研究可提供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已有大量的研究阐释了细胞免疫机制在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重要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B淋巴细胞通过与细胞免疫应答产生多种相互作用扮演了一个曾被低估的角色,形成宿主防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提倡在结核病免疫学中应有一种进步性的视角,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本文对最近支持B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支杆菌基因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结核分支杆菌基因文库,为其基因及抗原的鉴定分析进而评估它们在诊断、预防、耐药及致病性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有效手段。方法结核分支杆菌H37Ra染色体DNA经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部分消化后从凝胶中回收4~8kb片段,两端接以EcoRⅠ接头,并将其连接在λgt11臂,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再进行连续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噬菌体转染宿主菌Y1090。结果基因库效率为85%,滴度为3×105pfu/ml,共含1.3×105个重组体,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3.5kb。结论该基因库能提供足够的克隆以覆盖H37Ra基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感染北京基因型MTB菌株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耐药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72例(男13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痰标本,采用罗氏培养法,培养阳性菌株行DNA提取,使用基因RD105缺失法及7个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VNTR-7)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72例痰标本中共得到培养阳性菌株116株,其中非MTB菌株4株,MTB菌株112株.来自上海及江浙地区的MTB菌株中北京基因型占86.6%(84/97),非北京基因型占13.4%(13/97).女性患者的北京基因型(31/84,36.9%)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1/13,7.7%),初治患者中CD_4/CD_8<1者北京基因型(17/41,41.5%)明显高于非北京基因型(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36和4.494,均P<0.05).采用VNTR-7分型方法,北京基因型菌株可分为31种基因型,各型之间的分布不均匀,有4种基因型集中了47.6%(40/84)的MTB菌株及43.6%(17/39)的耐药菌株.结论 上海及江浙地区的MTB菌株以北京基因型为主,女性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可能是感染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危险因素.北京基因型菌株与耐药及临床症状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辖区结核病患者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其L型(MTB-L)的耐药状况,探讨MTB-L感染对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的960例患者(初治916例,复治44例)痰液标本,对其中涂片染色阳性的468例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四种一线药物药敏试验,比较MTB和MTB-L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MTB-L和MTB对四种一线药物的单耐药率、多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不同;MTB-L初治始耐药率显著高于MTB初治始耐药率(46.7%vs 22.4%,P0.05);MTB-L复治耐药率略高于MTB复治耐药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vs 33.3%,P0.05)。结论 MTB-L感染可能与结核病患者耐药状况改变和耐药率增高有关,加强MTB-L感染监测和耐药分析是当前结核病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5(Heat Shock Protein 65),为研究结核病诊断技术提供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分两段扩增出hsp65基因,将上下游基因片段分别连接进入pMD18-T载体中,序列测定正确后,通过基因内部的单一酶切位点进行连接。将完整的hsp65基因克隆到pProEX HTa载体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后,用Ni-NTA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获得的纯化蛋白与10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获得的结核分枝杆菌Hsp65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5 kDa,与文献报道相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量约65 kDa处与鼠抗MTB Hsp65 mAb特异性结合带;纯化的目的蛋白与8例病人血清有特异性结合条带,2例为阴性,该结果与临床诊断一致。结论成功表达、纯化和鉴定了Hsp65蛋白,为其在结核病诊断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分支杆菌(MTB)双重感染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住院肺结核患者HIV检测,了解住院肺结核患者中HIV感染及艾滋病(AIDS)发病状况。方法对2973例住院肺结核患者常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或HIV1+2抗体金标快速测试法进行初筛,阳性者抽血复测,并由北京市检测中心确定。结果2973例中HIV(+)3例,阳性率1.01‰。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3、40、27岁,平均年龄30岁,占21~40岁年龄组的2.86‰。通过静脉吸毒血源性感染1例,异性间性乱2例。3例均已发展为AIDS。结论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对HIV/MTB双重感染的危险性要有充分认识与高度重视。对具有HIV感染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特别是其中的中青年患者应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有助于AIDS的早期发现、治疗,防止AIDS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