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肝脏疾病足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病毒性肝炎、乙醇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得不到及时合理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肝硬化和肝腹水;而肝硬化得不到控制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前清蛋白(Prealbumin,PA)由肝细胞合成,半衰期较其他血浆蛋白短,各种肝病均可以影响其合成功能。故PA被视为肝脏损害及肝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检测对良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20例各类肝病(76例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37例肝硬化,82例病毒性肝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和CEA。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极度增高,达(2984.6±4783.5)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21.6±223.5)μg/L,病毒性肝炎组和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2.2±49.6)μg/L和(28.2±81.3)μg/L,以AFP〉50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6.3%,特异性达99。3%。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86。3±172.6)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下面就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世界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约有3.5亿人为现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其中15%~40%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一生中可能有机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随着基础及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干扰素、拉米夫定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带来了希望,但因其各自的局限性,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其病情发展和演变。使得探索治疗新途径、新方法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1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PLC)包括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细胞性肝癌,就世界范围来看,它是第5大恶性肿瘤,患者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它发病的危险因子前2位是HBV和HCV感染,而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数目庞大,PLC发病率居世界各国之首,是PLC发病大国。PLC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相似文献   

6.
娄红梅  刘秀玲  王春艳 《临床荟萃》2006,21(24):1805-1806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各地区感染率有一定差异。急性HCV感染者约80%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在20年间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每年约有1%~4%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CHC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疾病,及早发现和治疗CHC患者已受到重视。CHC治疗目的包括根除或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内炎症和纤维化,最终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衰竭,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抗病毒是CHC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在我国的农村或城市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每年乙型肝炎发病人数约为269万,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尚可演变为肝硬化及肝癌。而且对病毒性肝炎病因、临床、治疗方面尚有许多问题未解决,本文就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对病原学诊断方面的认识病毒性肝炎病原已获公认的至少有5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确实还有经肠道外途径传播而引起人类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以肝脏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感染超过3亿人,中国也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 是一个引起重症肝炎和肝癌的常见诱因。HBV 的实验室诊断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前 S1抗原(PreS1-Ag)、前 S2抗原(PreS2-Ag)的检测还有核酸标志物 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即 cccDNA)以及 HBV 基因的分型和突变耐药的诊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HBV的 X 基因的产物 X 蛋白 HBxAg 在肝癌(HCC)的风险预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项指标相互结合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特别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比较严重和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率已达到10%到15%,是肝癌和晚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每年死亡人数可达500000人。  相似文献   

10.
150例丙肝患者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最常见的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种主要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其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殊的防治方法。目前我国阻断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筛选供血源。然而抗-HCV的出现是在HCV感染后的6—12周(窗口期),所以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携带HCV具有传染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是我国目前慢性传染病的第一大群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1%。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及基因疫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仍不能彻底治愈,部分病人病情仍会迁延不愈,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进展性肝损伤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准复制有关,持续肝细胞受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3]。核苷(酸)类似物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药物,需要较长期、规范的使用,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相关知识欠缺,用药依从性差,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更有严重者会发生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根据临床实践,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表格式调查,筛选出擅自不恰当停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7例,对病人停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简称肝癌)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死因第3位,每年新发病56.4万例,死亡54.9万例,总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5%[1]。在我国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农村中则为第1位[2]。在欧美发达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肝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4]。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3.
硒与肝癌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严重流行的国家,由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患者也相当常见。目前对于肝硬化和肝癌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预防肝癌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常见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疤、消化道症状及肝、脾肿大,因此,具有以上症状的患者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现将我院1990~1997年由外院及我院门诊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24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系由外院或我院门诊按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重型肝炎收治。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66岁。1.2误诊疾病分类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疾病为肝、胆系统疾病,药物性肝炎,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传染病及少见病。分别为胆结石、胆囊炎5例,肝癌3例,胰头癌3例,胆囊癌1例,药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日本Plasauto-IQ型血浆置换机对48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71人次,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1171人次治疗中,共发生不良反应113人次,占9.64%,其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1人次,62.8%),其次为低血压(69人次,61.0%),电解质紊乱(49人次,43.3%),舒适的改变(26人次,23%),TMP增高(3人次,2.6%)。所有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有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破膜导致治疗中断。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经处理后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病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等)、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是一种由于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地作用于肝脏,造成肝组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损害,从而引起以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肝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修复肝脏组织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免疫功能、彻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人。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各地区感染率有一定差异。急性HCV感染者约80%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在20年间约20%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4%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癌。CHC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疾病,及早发现和治疗CHC患者已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世界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占世界人口的5%。在HBV携带者中,有5%~20%的感染者最后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抗HBV药物进行研究和探讨极为重要。现将近年来治疗乙肝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CHB)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护理方式。[方法]对25例CHB采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联合医用臭氧直肠灌注疗法,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j25例CHB联合应答5例(20.0%),部分应答6例(24.0%),无应答14例(56.0%);11例(44.0%)病人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下降超过2log10,6例(24.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2000—2005年大庆地区综合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病人的病例资料,找出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并发症和病死率,为进一步防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大庆地区三家医院消化科2000—2005年6年间住院确诊为肝硬化的994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女为3.01:1;发病年龄24—83岁,41-70岁为高发年龄段;6年来大庆地区肝硬化的发病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病因以病毒性肝炎最多见,占74.45%,其中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占70.32%;洒精性肝炎为第二位,占21.93%;病毒性肝炎和/或酒精性肝炎发生的肝硬化占肝硬化发病率的96.38%。肝硬化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腹水(30.58%)和上消化道出血(39.0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42.96%)。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47.55%)。结论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是大庆地区肝硬化的主要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减低饮酒量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积极防治肝硬化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