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病例3例.年龄分别为41、28、32岁,均为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多汗等症状,分别于妊娠27周+1,12周+4,14周+3就诊.24 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肿瘤位于右肾上腺2例,双侧肾上腺1例,肿瘤直径4.5~10.0 cm,术前诊断"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结果 例1于孕32周行全麻下剖宫产术,顺利分娩一健康女婴,同时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7.0 cm肿瘤1枚.例2及例3均选择流产.例2行后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除右肾上腺4.5 cm肿瘤1枚.例3拒绝进一步治疗.例1及例2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 对于妊娠早期出现高血压、典型发作性高血压或伴有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分娩后高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的孕妇,应考虑嗜铬细胞瘤;及时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死亡率;处理上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28岁。临床表现为2例妊娠期阵发性高血压,1例妊娠期持续性高血压,3例均伴有心动过速。肿瘤直径平均4.9(3.1~6.0)cm。2例在行剖宫产后立即行肿瘤切除术,1例行剖宫产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2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2个月,平均10个月,血压、心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少见,多为良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早期诊断、合理术前准备及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母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治的4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分别为41、28、32和30岁,就诊时间为孕32、12、14和13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多汗。内分泌检查提示:24h尿儿茶酚胺明显升高。超声和MRI提示肾上腺区肿瘤,其中右侧肾上腺2例,左侧肾上腺1例,双侧肾上腺l例。肿瘤直径4.4~9.1cm,平均6.03cm。结果:1例患者于孕32周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顺利产一健康女婴,同时行腹腔镜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2例患者选择流产,经充分药物准备后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例选择流产,并拒绝进一步治疗。3例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结论:妊娠期具有典型的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大汗三联征,应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母亲及胎儿病死率。治疗应根据妊娠所处的时期及嗜铬细胞瘤的功能状态选择恰当的方式。妊娠中期是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时机,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期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二例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可严重损害重要脏器和胎盘功能。麻醉手术期间死亡率较高,现将其处理报道如下。 例1 患者28岁,孕_1产_0。因发作性头晕、心悸、气促、多汗5年,妊娠31周就诊,疑嗜铬细胞瘤合并妊娠入院。住院后血压波动于12~36/9.3~22.7kPa。尿蛋白微量,余正常;尿儿茶酚胺(±),心电图有窦性心动过速,变异型预激征候群及频发多形性室早,B超发现右肾上腺肿瘤(3cm×2cm×3cm)。考虑胎儿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6.
在1971年—1980年的10年中,日本文献报道的嗜铬细胞瘤手术是129例,其中术中发现的有8例,作者就此进行了综述,并从麻醉角度做了分析。随着术前、术中,术后管理的进步,术前已确诊的嗜铬细胞瘤死亡率已明显减少,Apgar 报道1951年以前是24%,1957年到1971年佐藤报道是6%,作者统计的1971年至1980年死亡率已下降到3.5%。术前未诊断嗜铬细胞瘤,而术中突然出现高血压及心律不齐者,其死亡率很高,Apgar 报道是50%、佐藤报道是43%,而作者统计的8例中除1例情况不明外,其它术后全部存活。麻醉医生遇到的嗜铬细胞瘤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术前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妊娠期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孕妇血压可呈波动性变化,患者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不同程度升高.本组3例患者术前均口服α-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对2例中期妊娠者在全麻下行肿瘤摘除术,对1例晚期妊娠者行剖宫产后二期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母婴健康.结论:妊娠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性极大,对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结果仔细分析有助于及早诊断本症并及时治疗可降低母婴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其与MVD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4-155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69-240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CD34标记的MVD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36.41±13.00),良性嗜铬细胞瘤中次之(21.43±8.05),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表达最少(13.36±4.34),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项指标.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提示微血管的形成与VEGF的调控有关,MVD增高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肿瘤来源众多,其中异位嗜铬细胞瘤最为凶险,因为术前易漏诊,且药物、麻醉和手术操作等因素都可诱发儿茶酚胺危象,未经过术前准备的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术期死亡率高达47%[1]。所以,有必要了解嗜铬细胞瘤的特点和处理。异位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类肝素酶-1(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VEGF能否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28~179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93~264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76.47%),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8.57%),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HP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HP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和VEG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思路。方法:总结分析 1 例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与治疗经过。结果:该例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影像学检查提示神经鞘瘤可能,肿瘤性质不明, 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术后病理学检查回复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结论:嗜铬细胞瘤合并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如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可通过实验室及影像学初步判断, 并借助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SP90和STAT3在早期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同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24例手术标本中HSP90和STAT3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两者联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效用。结果: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83.33%,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7%和26.32%,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之间HSP90和STAT3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远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联合HSP90和STAT3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时阳性预测值为0.70。结论:HSP90和STAT3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且联合HSP90和STAT3可有效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4.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时的处理方法。报道2例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患者在采用α、β受体阻滞剂后,1例于剖宫产后行肿瘤切除,1例于切除肿瘤后经阴道分娩,母婴均平安。手术切除肿瘤是治愈本病有效方法,经充分术前准备,依据妊娠各时期不同的生理特点区别对待,决定手术时机和方法,将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周桂萍 《护理学杂志》2001,16(12):758-759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90 %以上为良性 ,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 ,病情凶险 ,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 ,然而风险大 [1] 。过去因术前准备不足致使手术死亡率高达 2 5 %~ 5 0 %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手术方法的改进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重视 ,以及围手术期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 1 %~ 5 % [2 ] 。现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为-少见疾病,由于可引起产妇及胎儿极高死亡率,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认识。早在1969年Fox对89例患者的分析中已指出,产前未明确诊断者,产妇及胎儿死亡率分别为58%及55%,而明确诊断者产妇及胎儿死亡率则下降为18%及50%。截止1987年Steeve报告,目前共有此类患者129例(包括作者一例),产前明确诊断者仅42例,占全部病例的33%产妇及胎儿死亡率仍分别高达48%及55%。死亡率之所以仍然甚高,主要由于此组病例中包括着早年的高死亡率病例。  相似文献   

18.
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嗜铬细胞瘤的5.0%~26.0%[1],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恶性比例更高,为29.0%~40.0%[2].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预后不佳,5年复发率为65.4%,5年生存率为40.0%~68.5%[3].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恶性肿瘤(附5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肾上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功能肾上腺皮质癌7例,均有相关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恶性嗜铬细胞瘤23例,表现高血压19例,24h尿儿茶酚胺增高18例;无功能肾上腺皮质癌15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患者术前均行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27例肾上腺皮质癌和转移癌中25例由病理确诊,2例于随访中得以确诊。2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中ll例根据影像学和手术探查发现广泛浸润或转移灶确诊,12例于随访期间发现转移灶确诊。14例肾上腺皮质癌获肿瘤切除,8例存活1-5年;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获肿瘤切除,生存1-14年。结论 绝大多数肾上腺皮质癌可根据病理或有远处转移的影像学检查定性。嗜铬细胞瘤复发,尤其是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恶性可能性极大,但恶性嗜铬细胞瘤必需要有影像学或病理证实肿瘤浸润或扩散到无副神经节的组织中才能确诊。晚期肾上腺皮质癌预后差,晚期恶性嗜铬细胞瘤用苯苄胺及131I-MIBG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由于对其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根据肾上腺能受体学说应用针对性的药物而发生了显著变化。作者报告了两例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的经过。一例是40岁男病人,因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而住院。当嗜铬细胞瘤确诊后,用酚苄明和心得安进行术前治疗。麻醉前用药为:安定10毫克,吗啡5毫克,东莨菪硷0. 5毫克,术前1小时肌注。诱导前静脉给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