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对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 56例择期全身麻醉行五官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7组,七氟醚组(S1-S3,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0.4 MAC、0.7 MAC、1.0 MAC)、异氟醚组(I1-I3,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维持0.4 MAC、0.7 MAC、1.0 MAC)及P组(异丙酚麻醉组,输注速度4-10mg.kg-1.h-1),每组8例。所有患者插管后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S1-S3组和I1-I3组七氟醚和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稳定40 min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P组在输注异丙酚40 min后注入罗库溴铵0.6 mg.kg-1,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进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记录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T0);临床作用时间(T25);恢复指数(TI)。结果与P比较,S2、S3、I2、I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与S2比较S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与I2比较I3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 0.4MAC呼气末浓度七氟醚或异氟醚不能强化罗库溴铵的临床药效,0.7MAC以上七氟醚或异氟醚能明显强化罗库溴铵的临床药效,并有明显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对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行颌面部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四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P组异丙酚输注速度2~5μg.kg-1.min-1),0.4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1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0.7%)、0.7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2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1.0%)和1.0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3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1.7%),首量2倍ED95罗库溴铵保持肌松。当TOF的T1恢复到25%时,给予新斯的明0.04 mg.kg-1.min-1。记录T1和TOFr恢复过程。结果给予新斯的明后S-2组和S-3组的T1恢复时程基本相似,但恢复时间均明显比S-1组长。而S-1组T1恢复到50%、75%、95%和100%的时间和P组基本相同。结论0.4MAC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无明显影响。0.7MAC七氟醚能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影响程度与1MAC七氟醚相似,延迟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每组30例)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维库溴铵2μg·kg^-1·min^-1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研究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0.5mg/kg氯胺酮,后持续输注5μg·kg^-1·min^-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氯胺酮输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1.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行芬太尼静脉PCA,记录术后1h,3h,6h,12h,24h时间点的VAS评价疼痛强度和芬太尼累积用量,观察不良精神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睁眼、拔管时间、不良精神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研究组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可能与氯胺酮能够预防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急性阿片耐受或痛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硫酸镁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颅内肿瘤占位病变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年龄20~50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硫酸镁组)和B组(对照组).A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注射40mg/kg的硫酸镁,然后以10mg/(kg)的速度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B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肌松起效时间[即维库溴铵开始输注至TOF=0(即插管时间)的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即于停药(TOF=3)至TOF恢复为25%的时间],术中维库溴铵的平均用量,记录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在输注硫酸镁/生理盐水前及手术结束后抽取血标本测量血清镁、钙离子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松起效时间1.99±0.37min短于B组肌松起效时间4.08±0.38min,而肌松维持时间方面A组30.27±3.60min长于B组21.67±2.19min,维库溴铵的平均用量A组0.32±0.05μg/(kg·min)少于B组0.44±0.06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内插管后和缝皮、拔管时硫酸镁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镁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浓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其中对照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硫酸镁可以使维库溴铵神经肌肉传导阻滞起效时间缩短,肌松效应维持时间延长,减少肌松药维库溴铵的用量,并且可以减轻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升高术后血清镁离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1MAC)七氟醚和安氟醚对维库溴铵增效作用的时间依赖性。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异丙酚 芬太尼 N2 O麻醉期间持续输注维库溴铵 ,维持 90 %的肌松 ,达到稳态后 ,病人随机吸入1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醚或安氟醚 ,调整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 ,维持 90 %的肌松 ,观察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后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 :七氟醚、安氟醚都显著降低了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并且这个效应随着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 ,吸入七氟醚或安氟醚 90min后达到最大效应即维库溴铵的注入速率下降到最大值。最大下降率 :七氟醚组为 6 8% ,安氟醚组为 6 7%。结论 :七氟醚、安氟醚都明显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但这种增效作用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脊柱手术麻醉维持期间,持续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对术中唤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C组)和罗库溴铵组(R组),每组20例。术中麻醉维持,C组持续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h),R组静脉持续术中罗库溴铵0.3 mg/(kg.h),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停止输注肌松药后术中唤醒时间、恢复时间及唤醒质量。结果:C组患者术中唤醒时间为(11.61±2.20)min,麻醉恢复时间为(14.33±2.20)min。R组术中唤醒时间为(16.70±6.02)min,麻醉恢复时间为(20.53±4.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组的唤醒时间和恢复时间均短于罗库溴铵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硬外麻醉下不同剂量维库溴铵对腹部肌松阻滞程度和恢复时间的影响 ,为临床实施全麻联合硬外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下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 80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 :Ⅰ组为全凭静脉麻醉 ,术中以维库溴铵 2 μg·kg-1·min-1维持肌松 ;Ⅱ~Ⅳ组为全麻联合硬外麻醉 :分别以维库溴铵 2 μg·kg-1·min-1、1μg·kg-1·min·-1、0 8μg·kg-1·min-1维持肌松。观察术中、术后眼轮匝肌及腹肌的四个成串刺激TOF值 ,比较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及维库溴铵对腹肌肌松作用的影响。结果 Ⅱ、Ⅲ组病人术中腹部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显著优于Ⅰ组和Ⅳ组 (P <0 0 5 ) ;Ⅱ组和Ⅲ组病人腹肌的恢复时间长于Ⅰ组和Ⅳ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全麻联合硬外麻醉可减少维库溴铵的用量 ,使用维库溴铵半量维库溴胺可达到更佳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速度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 拟下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60例,根据瑞芬太尼输注速度(0.1、0.15、0.2、0.3μg·kg-1·min-1)随机分为4组(n=15),给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后,各组按不同速度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静注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根据血压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切皮前固定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1·h-1.结果 各组插管Grant评分均<8分.随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增加,阿托品与麻黄素的使用例数明显增加,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组在瑞芬太尼开始输注后,心率有明显减慢(P<0.05).插管前后瑞芬太尼0.1和0.15μg·kg-1·min-1组的心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使各组血压下降,输注瑞芬太尼后收缩压进一步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在插管后收缩压有明显上升(P<0.05).切皮后各组血压均有上升,但仅有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与切皮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时,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以0.15~0.2μg·kg-1·min-1比较合理,而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连续输注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速度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拟下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60例,根据瑞芬太尼输注速度(0.1、0.15、0.2、0.3μg.kg-1.min-1)随机分为4组(n=15),给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后,各组按不同速度输注瑞芬太尼,3 min后静注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根据血压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切皮前固定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1.h-1。结果各组插管Grant评分均<8分。随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增加,阿托品与麻黄素的使用例数明显增加,而丙泊酚的用量减少。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组在瑞芬太尼开始输注后,心率有明显减慢(P<0.05)。插管前后瑞芬太尼0.1和0.15μg.kg-1.min-1组的心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使各组血压下降,输注瑞芬太尼后收缩压进一步下降(P<0.05)。与插管前相比,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在插管后收缩压有明显上升(P<0.05)。切皮后各组血压均有上升,但仅有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组与切皮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丙泊酚伍用瑞芬太尼时,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以0.15-0.2μg.kg-1.min-1比较合理,而且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哈梅芳  景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1):2619-2620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中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阿曲库铵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全麻患者90例,分成两组,P组:维持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恒定,调整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的效应部位浓度;R组:维持丙泊酚靶控输注TCI输注浓度恒定,调整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每组依据输注浓度不同分成三个小组,P组瑞芬太尼输注浓度恒定为0.40μg.kg-1.min-1时,P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1.5μg.ml-1、2.0μg.ml-1、2.5μg.ml-1;R组丙泊酚浓度恒定为2.0μg.ml-1时,R组瑞芬太尼输注浓度分别为0.35μg.kg-1.min-1、0.40μg.kg-1.min-1和0.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病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阿曲库铵的监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春梅  杨庆 《海南医学》2010,21(14):13-14,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外科手术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60例小儿外科短小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小儿体动反应情况,Ⅱ组则观察注射瑞芬太尼后小儿的呼吸抑制情况。静注氯胺酮2mg/kg,异丙酚1-2mg/kg,单纯面罩或插入喉罩吸氧2-3L/min,吸入2%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自主呼吸。切皮前静脉给予瑞芬太尼,剂量根据Dixon序贯法确定。结果瑞芬太尼消除切皮时体动反应的50%有效剂量为0.41μg/kg(95%可信区间为0.23-0.48μg/kg),引起呼吸抑制反应的50%有效剂量为0.67μg/kg(95%可信区间为0.48-0.81μg/kg)。结论瑞芬太尼引起切皮时无体动反应的50%有效剂量为0.41μg.kg-1,引起呼吸抑制反应的50%有效剂量为0.67μg.kg-1,临床上应选择以上剂量以下以避免麻醉中的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曲: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腹腔手术的有效性。方法:ASAI或Ⅱ级择期腹腔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静脉持续输注依托咪酯10-15μg·kg-1·h-1,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1·h-1,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O.5-1μg·kg-1·h-1,S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1。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T3)、探查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O.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O.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min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眯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七氟醚对脊柱矫形术中唤醒试验的影响,观察听觉诱发电位(AEP)监测在唤醒试验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22例,ASAI~Ⅱ级,年龄12~18岁,随机分为:七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SRP)和异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组(IRP),每组11例。SRP组、IRP组分别吸入低流量七氟醚或异氟醚,术中均微泵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唤醒试验成功后,所有麻醉药恢复原来的速度。两组麻醉前行AEP监测,术中以MAP、HR、AAI值调整七氟醚或异氟醚浓度。记录麻醉前、术中唤醒前停醚时、唤醒时、唤醒后10min及术毕清醒拔管时各时间点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sev)、呼气末异氟醚浓度(ETiso)及MAP、HR,AAI值。术后1天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唤醒试验,唤醒期间有1例呛咳,术后随访对其他事件无回忆。与IRP组相比,SRP组唤醒时间缩短。AEP能比较准确预测唤醒时间,对唤醒试验有指导意义。结论与异氟醚相比,七氟醚更适用于脊柱矫形术,AEP监测对唤醒试验有指导作用,可以缩短唤醒时间,防止脊髓长时间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麻醉恢复质量及其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S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手术开始前5min追加0.2μg/kg舒芬太尼,以2%~3%的七氟醚吸入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停用七氟醚。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以瑞芬太尼每小时6~10μg/kg复合丙泊酚每小时6~12mg/kg术中维持,手术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痛镇静程度。结果:两组在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5min时S组MAP、HR较R组明显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S组高于R组(P〈0.05)且评分适宜,躁动评分S组低于R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需要镇痛的比例S组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老年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探讨降低术后躁动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B组).2组患者全麻诱导成功后插入气管导管.A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1·h-1、瑞芬太尼10 ~20 μg·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B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1% ~3%七氟醚并复合静脉泵注丙泊酚2~4 mg·kg-1·h-1、瑞芬太尼6~10μg· kg-1·h-1和顺式阿曲库铵0.1~0.2 mg· kg-1·h-1.保持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并用肌松监测仪监测使2组患者达到相同的肌松程度,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5 min给予芬太尼2μg/kg,同时静脉接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所有患者未使用催醒药.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A组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A组)与静脉麻醉组(B组)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OPLAC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插管时(T2)、喉罩插管后5min(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药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苏醒评分明显增加(P〈0.05),患者MAP、HR、Sp02的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麻药剂量,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更适合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的全麻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在同一麻醉深度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区别。方法:12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ASA分级Ⅰ~Ⅱ,按年龄分为5组:组1为1~4岁,组2为5~18岁,组3为19~40岁,组4为41~65岁,组5为66~86岁,每组25例。静脉诱导后雷米芬太尼维持输注速度为0.1μg · kg -1· min-1和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调节七氟烷浓度使Narcotrend指数( Narcotrend index,NI)值稳定在64水平。手术结束后关闭七氟烷挥发罐,NI值逐步回升至85水平。记录术前、NI=64、NI=85时点的血压、心率、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对5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进行比较。结果:5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同一麻醉深度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3在同一麻醉深度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最低( P<0.05)。术后患者无苏醒延迟和呼吸功能异常,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无术中知晓。结论:不同年龄的全麻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在同一麻醉深度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麻醉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选择合适的七氟烷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效果,探讨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难点和可行的解决方法。方法32例ASAⅠ~Ⅱ级的老年病人(65~82岁),随机分成芬太尼组(F组,n=16)和瑞芬太尼组(R组,n=16)。除镇痛药外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诱导时F组静注芬太尼2~3μg/kg;R组静注瑞芬太尼1~2μg/kg。维持时R组以0.2~0.5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F组根据术中需要单次追加芬太尼,每次1~2μg/kg,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维持术中BIS值在45~60。分别记录诱导给药前后(T0)、气管插管前后(T1)、切皮前后(T2)、CO2气腹前后(T3)、关腹缝皮前后(T4)和拔除气管导管前后(T5)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值(⊿MAP)、心率(⊿HR)和⊿BIS值,同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术中知晓、术中高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寒颤、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比F组血流动力学稳定,F组T0的MAP下降较R组更明显(P〈0.05),心率下降情况却相反(P〈0.05),但接受刺激时(T1、T2、T3、T4)MAP增高和HR增快变化F组比R组更明显。更容易发生术中高血压(P〈O.05),F组邵的MAP较R组稳定(P〈O.05),F组12和T4的BIS较R组容易波动(P〈O.05),F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比R组明显延长(P〈O.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术中知晓等事件发生.F组有1倒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BIS监测下,老年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减少围术期血压的剧烈波动,苏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输注艾司洛尔对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ASAⅡ合并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5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艾司洛尔组麻醉诱导前立即给予艾司洛尔1 mg·kg-1静注,术中给予5~10 μg·kg-1·min-1静脉持续注入,心率控制在65~75次/min,对照组诱导前及术中均给予同等容积的林格氏液,拔出气管插管后立即停用.术后分别用VAS法评估疼痛程度和4分法评价PONV情况.结果 术中艾司洛尔有明显的镇痛效应(P〈0.01),术后艾司洛尔组需止吐药明显减少,其中9例病人没有使用止吐药;而对照组所有病人至少使用一次止吐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NV发生频率与瑞芬太尼、丙泊酚、女性、吸烟、既往PONV和运动疾病没有相关性.并且术后艾司洛尔组镇痛剂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艾司洛尔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和术后有明显镇痛作用,并且在联合瑞芬太尼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早期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作用。方法:择期全麻下手术男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组(D组),每组75例。C组给予咪唑安定0.03 mg·kg-1、芬太尼3μg·kg-1、丙泊酚1.5 mg·kg-1、琥珀胆碱2 mg·kg-1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1 mg·kg-1、芬太尼4μg·kg-1,泵入丙泊酚60-70μg·kg-1·min-1、顺阿曲库铵2-3μg·kg-1·min-1和瑞芬太尼0.1-0.3μg·kg-1·min-1维持麻醉。D组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1,1 h泵完,余均同C组。两组均在诱导后放置导尿管,观察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并评估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CRB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与麻醉前比,苏醒期MAP和HR在D组无明显变化,而C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CRB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或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1μg·kg-1静脉泵入可降低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提高患者导尿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