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头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3~ 2 0 0 0年我们收治住院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0 0例 ,其中 ,无头痛性 SAH15例 ,均以突发恶性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现作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首次发病住院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6例头颅 CT检查 ,4例阳性 ,2例经腰穿脑脊液检查为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经腰穿脑脊液检查 ,呈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者 12例 ,3例脑脊液黄变。本组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6 0~ 70岁者 5例 ,70岁以上者10例 ,其中 ,80岁 2例 ,83岁 1例。均为活动状态下突然发病 ,突出恶性呕吐为主要症状 ,其中伴有眩晕 11例 ,伴…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大部分病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而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则较少见,1992年7月~199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共收集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SAH病例18例,约占同期SAH的8.5%,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6~72岁,其中46~49岁3例,SO~59岁9例,60岁以上6例,平均56岁。8例有高血压史,冠心病史3例,糖尿病史2例,既往有眩晕症史3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15例经CT检查确诊为SAH,3例CT检查明性,经腰穿检查脑脊液呈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提高急诊科医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急诊科误诊其他疾病,经CT或腰椎穿刺确诊为SAH 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SAH患者分别被误诊为偏头痛4例,高血压性头痛3例,病毒性脑炎2例,脑出血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眩晕症3例,酒精过量1例,癫痫2例.结论 CT诊断SAH有局限性,应重视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头痛、眩晕、意识障碍、癫痫等症状,对头颅CT阴性、临床不能排除SAH的患者及时行腰穿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辛国栋  曹传宇  赵雪琴 《临床荟萃》2001,16(19):876-876
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系指血流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 10 %~15 % [1 ]。为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治疗SAH86例 ,其中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运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 4 3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SAH86例均急性起病 ,所有病例结合临床、头颅 CT扫描诊断明确 ,部分诊断仍不明确者经腰穿证实为 SAH,亦包括部分继发性脑室出血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内科治疗加用脑脊液置换术 ) 4 3例 ,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17~ 75岁 ,平…  相似文献   

5.
余丽萍 《临床荟萃》1998,13(23):1093-109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病例均通过临床表现,头颅CT及部分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除外原有心脏疾病,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查.男19例,女7例,年龄42~84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头颅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16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头颅CT检查阴性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SAH 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3例分别因发热、头痛4 d,突发一过性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发热2 d,以及头痛14 d、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3 h入院。3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2例有发热及精神障碍,1例为癫痫持续状态,且就诊时头颅CT检查均阴性,皆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后经完善其他影像学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后确诊SAH。后1例病情稳定,2例死亡。结论 不典型SAH易误诊,头颅CT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行其他影像学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穿对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作用。方法:48例住院患均行脑部CT检查,CT正常行腰椎穿刺。结果:38例脑CT发现SAH(79.2%),10例CT正常做腰穿,脑脊液肉眼为血性6例;黄色及清亮各2例,脑脊液化验检查红细胞均高于正常。结论:患有头痛、呕吐及颈项强直,脑部CT正常时应进行腰穿检查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塞(附2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士文  穆传军 《临床荟萃》1997,12(7):306-30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梗塞是SAH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报道较少,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SAH 140例,其中并发脑梗塞23例(发生率为16.4%),对其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经腰穿和CT扫描检查后确诊.男15例,女8例,年龄27~64岁,平均48.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6例.确诊SAH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劈裂样剧烈头痛及痫性发作.其特点为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为均匀血性.本组58例病人全部进行CT检查,55例经CT确诊,3例经腰穿检查确诊.对本组58例病人实行了急性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双向引流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金峰  王志云 《临床荟萃》2003,18(23):1347-1347
我们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和腰穿脑脊液置换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并与单纯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进行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标准[1] ,CT检查提示各脑池、外侧裂、脑沟等处高密度影 ,病情Hunt Hess分级[2 ] 在Ⅲ级以上且排除脑疝患者。治疗组 4 0例 ,系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3月收治的SAH患者 ,其中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15~ 70岁 ,平均 (38.2± 9.7)岁。其中嗜睡、昏睡 9例 ,浅、中等度昏迷 2 1例 ,重度昏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有与体位相关的头痛;脑脊液压力均小于70 mmH2O,血性脑脊液3例,红细胞增高6例,白细胞增高3例,蛋白增高7例;14例行头颅CT平扫,12例正常,1例双侧硬膜下积液,1例双侧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MRI增强扫描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和增厚;2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脑脊液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09年1月误诊的老年不典型SAH 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为血管性头痛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出血、癫痫、消化道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3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误诊1 d 15例,2 d 8例,3 d 5例,另2例误诊时间长达15 d.均行头颅CT检查,15例证实SAH;余15例中,10例阴性,5例可疑SAH,后均经腰椎穿刺检查确诊SAH.26例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死亡.结论 老年SAH首发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当临床遇及类似患者时,要及时行头颅CT检查,对阴性者应进一步行腰椎穿刺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2年以来诊断外部性脑积水(EH)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11月龄.4例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到医院就诊,被医生发现前囟隆起,经腰穿及头部CT扫描与追踪观察后诊断;2例因被家人发现前囟隆起后到医院就诊经头部CT扫描后诊断;1例因被摩托车挂倒后行头部CT检查而意外发现.除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有咳嗽、发热症状外,本组均无呕吐、抽搐、哭闹等其他症状,均存在前囟隆起(包括因车祸而被发现)而无神经系统病理征(无单侧肢体巴氏征阳性).4例腰穿脑脊液压力为140~190 mmH2O.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玲  韩利  陈黛琪  李玲 《护理研究》2004,18(2):129-13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 ,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 ,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 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3 5例 ,年龄 16岁~ 65岁 ,平均年龄 43岁。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 ,并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 ,以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1]为诊断依据。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 5 6例 ,呕吐 42例 ,意…  相似文献   

15.
邹昀 《临床荟萃》1998,13(14):651-651
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两大类,临床确诊常需腰穿CSF检查、头颅CT或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笔者在1991~1996年期间运用高波廷急性脑血管病计量诊断法诊治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其中出血性疾病32例,缺血性疾病24例,后经腰穿CSF检查和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内囊出血25例,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室出血1例,脑梗塞2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4例,诊断符合率100%.  相似文献   

16.
陈文强 《临床医学》1997,17(4):31-32
我院自1992~1996年来,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发病在2~4小时内的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收集脑脊液(CSF),比较两者CSF的压力、色泽、红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结果显示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1 一般资料 10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其中小量脑出血组64例,发病均在2~4小时内;男42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53.3岁,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量少于30ml。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36例,发病都在2小时内;男20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2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1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4例,男81例,女93例,28~80岁,平均48.0&;#177;9.4岁.均以颅脑CT和/或腰穿出现血性脑脊液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是并发症多且凶险,近年来我们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结合常规方法对56例首次发病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均系我科1998-08~2004-08住院病例。病例选择首次发病,发病48 h内入院,无外伤史,经头颅CT证实无脑实质出血,腰穿证实为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临床分级在Ⅴ级者因不能做腰穿不在入选之列。为准确评定疗效,我们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脑脊液置换。治疗组5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及脑电图结合脑脊液、头颅CT及临床资料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治愈226例病脑患者住院24h内脑电图腰穿结果、头颅CT及复查腰穿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226例病脑患儿住院24h内脑电图异常207例,其中24例腰穿正常;同期腰穿异常结果中EEG均不正常。EEG和腰穿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6.93,P<0.01)。结论:脑电图对病脑早期协助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在收治的高血压性脑中风患者中 ,有 1 1例曾诊断为高血压危象而予快速降压治疗 ,致病情加重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符合 1 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 1 0例经头颅 CT证实 ,1例在死亡后经腰穿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男 6例 ,女 5例 ;小脑出血 3例 ,脑干出血 2例 ,脑叶出血 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所有病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 ,平均血压在 1 4 0~ 1 80 / 90~ 1 0 5mm Hg,既往无脑中风病史。临床表现 :情绪激动状态下发病 9例 ,用力活动后发病 2例 ,均为急性起病。以头痛、恶心为首发症状者 7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