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常规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降脂组50例(阿托伐他汀40 mg/d).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治疗.均随访3年,观察各治疗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常规降脂组和强化降脂治疗后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1).常规降脂组与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比较,TC、LDL-C下降程度和HDL-C升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强化降脂组较常规降脂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A组),接受常规降糖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10mg/d;实验组35例(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用药12周后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浓度、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ET-1水平有所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FMD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O的升高水平和FMD较A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均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脂肪肝(FL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56例T2DM伴有脂肪肝和不伴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S)、餐后2小时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po)、转氨酶(ALT)等指标,同时检查是否合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结果与非脂肪肝组相比,T2DM合并脂肪肝组FBS、PG2h、HbA1C无差别(P>0.05);BMI、FINS、C-P、LDLTG、TC、ALT、HOMA-IR明显升高,HDL、ISI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血管的并发症较多(P<0.05)。结论T2DM脂肪肝伴有较明显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且大血管的并发症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两组,①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②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做对照。进行体重指数(BMI)、血脂、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组的体重、BMI,舒张压、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TC,TG,HOMA-IR,BMI,LDL和糖尿病脂肪肝的形成有关。脂肪肝形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2hPBG是2型糖尿病脂脂肝形成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别对血清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将观察组中的患者分为A组(n=30)和B组(n=30),其中A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降糖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药物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客观的评定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血糖指标.结果 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单个核细胞TRL4 mRNA[(4.35±0.66)比(1.95±0.30)]和蛋白表达[(3.79±0.52)比(1.80±0.20)]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相比,A组患者的单个核细胞TRL4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治疗后的单个核细胞TRL4 mRNA[(2.09±0.40)比(4.76±0.55)]和蛋白表达[(1.99±0.33)比(4.60±0.47)]以及血浆TNF-α等水平[(9.10±0.76)比(18.66±1.3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更低于A组患者(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的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且可以下调2型糖尿病患者的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其的抗炎和抑制TLR4效果显著,可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清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测量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的水平,根据Homa模型提出的公式,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组抵抗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空腹血糖、腰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抵抗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浓度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2)患者空腹与餐后2小时游离脂肪酸 (FFA)浓度水平及脂类和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 :以DM2患者110例 ,正常对照45例为研究对象 ,测定其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空腹胰岛素 (FINS)、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游离脂肪酸 (FPG、2PG、FFA、2hFFA) ,胰岛素抵抗(IR)以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来评价 ,表达式为〔空腹胰岛素 (mU/L)×空腹血糖 (mmol/L)〕/22.5 ,大于2.75为胰岛素抵抗 ,小于2.75为胰岛素敏感。结果 :DM2患者的FFA、BG、GHbA1c、TG、LDL、均显著增高 ,与HOMA -IR呈明显的正相关 ,与对照组比较 ,P<0.001或P<0.05。结论 :DM2患者体内FFA的增高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与DM2的发病机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加用格列美脲治疗单用胰岛素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格列呲嗪控释片、格列美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FBG、PBG、HbAl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1月及3月的各项糖尿病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1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接受治疗后3月,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格列美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对于胰岛素的抵抗,优化其血糖水平,同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脂糖舒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糖舒(ZTS)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分别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性模型两组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的ZTS(每日1次),连续9周,同时以健康大鼠(正常对照组)、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作对照,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Glu)、胰岛素(Ins)、甘油三脂(TG)、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称体重和脂肪组织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脂糖舒抑制病鼠体重和脂肪组织重量增长以及降糖降脂(TG、NEFA及LDL)和降IRI作用优于格列齐特(P<0.01)。与二甲双胍比较,脂糖舒降NEFA作用较强(P<0.05),降IRI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P>0.05),且脂糖舒降IRI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脂糖舒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抗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内皮祖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Matrigel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管腔形成能力。另取20例T2DM患者血培养内皮祖细胞,加入阿托伐他汀、一氧化氮合酶(NOS)/NO途径抑制剂L-NAME后观察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2周、4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功能明显改善(P<0.01)。体外实验他汀+L-NAME组的血内皮祖细胞数目较他汀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这种作用能被L-NAME阻断。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S/NO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维格列汀治疗的疗效及对胰岛素剂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开放性、前后自身及空白对照的临床研究。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11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治疗12周,对照组为109例应用胰岛素治疗12周的患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HbA1c由基线的(9.27&#177;1.42)%降至(7.82&#177;1.36)%,下降了(1.45&#177;1.03)%,对照组HbA1c由基线的(8.86&#177;1.06)%降至(8.02&#177;1.32)%,下降了(0.84&#177;1.13)%,两组下降幅度均P&lt;0.05。以HbA1c≤6.5%和HbA1c≤7.0%为目标值,治疗后试验组达标率为16.36%和43.63%,较治疗前增加12.76%和33.63%;试验组胰岛素用量由基线的53.9IU/d降至41.2IU/d,剂量减少23.56%,对照组胰岛素用量由基线的66.7IU/d降至58.3IU/d,剂量减少12.59%,两组胰岛素减少量P&lt;0.05;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平均每日药品费用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P&gt;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共14例患者(12.7%)发生一般性低血糖事件(24件&#183;次),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与对照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利于实现HbA1c达标,并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诊治的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都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血脂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7.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27.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具有更好的调脂效果,从而减少随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与单用药组各48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用药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体重变化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联合用药组胰岛素日用量为(18.2±4.3) IU,明显少于单用药组的(21.7±5.6) 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BMI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药组患者的MBI指数治疗12、24周后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单用药组发生率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很好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下降,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增加机会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餐后2 h C肽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vs.41.7%,P〈0.05)。结论与诺和灵N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血糖效果更为理想,可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4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9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取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OGTT后30、120min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的水平。T2DM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项目。结果①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T2DM组治疗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血糖均低于治疗前[(7.8+0.5)mmol/L比(12.0+1.7)mmol/L,(19.6±4.7)mmol/L比(23.4±5.8)mmol/L,P〈0.05或P〈0.01]。②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且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DM组治疗后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175±88)pmol/L比(129±58)pmol/L,P〈0.01]。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C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GLC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④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F后120min生长抑素均高于对照组[(89±9)、(89±8)ng/L比(83±12)ng/L,(107±14)、(109±12)ng/L比(964-16)ng/L],OGTT后30min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110±13)、(109±13)ng/L比(119±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α细胞功能紊乱,GLC分泌不受高血糖抑制;γ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分泌高峰缺失。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与α细胞功能,对γ细胞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欠佳(HbA1c〉7.5%,FBC-8-13mmol/L)2型糖尿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23例)和对照组(诺和灵30R组,22例),疗程16周。以两组FBG〈6.5mmol/L为治疗目标,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索联合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血糖.不易出现低血糖,有利于全天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