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16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5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和MPR。结果:45例胫骨平台骨折或可疑骨折中,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后清晰显示骨折43例,其中5例疑似胫骨平台骨折,3例确诊为微细骨折,2例正常。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MPR图像,有利于诊断胫骨平台的细微骨折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骨折的程度,有助于骨科医生选择最佳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内固定和植骨。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 (VR)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 ,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SSD、VR成像 ,结合轴位图像 ,对骨折分型 ,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结果 SSD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效果较好 ,应用SSD切割程序 ,可很好地显示平台骨性关节面骨折情况 ;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 ,但能显示骨折细微结构及深部的骨折情况。结论 螺旋CT的SSD、VR重建技术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 ,能立体、直观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估计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取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检查,同时结合手术过程中对骨折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8层螺旋CT重建检查后病例均可准确判断分型,三维重建CT能清晰显示胫骨平台这一特殊解剖结构的整体以及细节角度.结论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多角度、形象地展现胫骨平台骨折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7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外侧平台9例,累及内侧平台6例,累及整个平台12例,平台中线髁间隆突或前、后边缘骨折10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2例。MPR重建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重建可直观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向、关节面碎裂程度以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3D和MPR能够准确的测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劈裂和塌陷的程度,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均接受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比较三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对照。结果 根据螺旋CT及三维重建图像的资料,平片漏诊2例,更正骨折分型2例,纠正误诊1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有明显优势。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2例胫骨平台骨折经X线平片、CT扫描后MPVR和SSD后处理,对骨折进行分型,评估骨折程度,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结果:32例经MPVR重建后均能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劈裂和塌陷的大小。SSD能准 确评估骨折劈裂的方向和塌陷的面积。27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SSD来确定,手术结果证实了SSD和 MPVR显示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的MPVR和SSD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碎片的立体定位和正确分型, 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胫骨平台骨折48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平片,CT扫描、MPR、SSD检查,对骨折进行分型,并评估骨折劈裂和塌陷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各例经MPR重建重均能清晰地显示各种骨折,包括无移位的骨折和骨折移位的情况。MPR冠状面上可以直接测量骨折劈裂和塌陷的大小。SSD能准确评估骨折劈裂的方向和塌陷的面积。32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入路根据SSD来确定,手术结果证实了SSD和MPR显示的骨折情况,结论:螺旋CT的SS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碎片的立体定位和正确分型,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X线、3D及MPR技术证实的6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层厚3.0 mm,图像预处理间隔1.0~1.5 mm。结果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3D及MPR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检查,行二维及三维图像处理,并将两种图像处理结果与术后所见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处理结果的优缺点。结果 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处理均可以良好显示颧骨骨折、鼻骨骨折以及上、下颌骨骨折,在骨折移位和骨折线走行上螺旋CT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明显优于螺旋CT二维图像处理结果;螺旋CT二维横断位图像可以全部显示蝶骨、筛骨以及颚骨骨折,而螺旋CT三维图像则只可以显示部分骨折,效果差于二维图像。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采用螺旋CT二维图像仍是当前最基本的诊断方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颌面部骨折骨线和骨块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设计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和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28层螺旋CT的MPR和3D技术证实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结果: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的MPR及3D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16层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后处理,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依据16层螺旋CT及重建图像的资料,平片漏诊2例,更正骨折分型6例。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重建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具有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并比较各种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2 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均接受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后处理 ,比较三者的检查结果 ,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依据螺旋CT及重建图像的资料 ,平片漏诊 2例 ,更正骨折分型 3例。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 ,重建图像在空间关系的显示上具有优势。结论 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能为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髋臼骨折及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髋臼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CT平扫和三维CT重建检查,评估骨折分离,移位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根据三维CT重建,较X线片更为直观地反映骨折的空间分离,移位情况,术前得以准确地评价骨折,明确分型,指导手术,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关节内骨折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X线、螺旋CT横断、3D及MPR技术证实的胫骨平台骨折9例。层厚2~5mm,螺距1,重建间隔1~2mm。结果9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和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9例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Ⅳ、Ⅴ型各1例。结论 螺旋CT3D和MPR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