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诊治的69例中晚期肝癌伴肝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TACE联合sorafenib治疗,n=32)和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n=37)。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2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两组间再出血发生率,以及腹痛、发热、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联合组中位PFS(12个月 vs 6个月,χ2 =3.8,P=0.04)和OS(23个月 vs 9个月,χ2 =4.6,P=0.03)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肝破裂出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肝癌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为HCC的73例临床资料,按照介入手段不同分为TACE组(n=38)和TACE+RFA组(n=3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存率及预后。 结果: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术后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21.05%、44.74%、97.37%、67.57%、44.00%;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82.86%、11.43%、100.00%、88.57%、70.97%。两组比较,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术后1、2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02、0.032、0.041),术后6个月生存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37)。 结论:TACE联合CT引导RFA治疗肝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序贯性应用较单纯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实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后第4周肝功能变化;(2)治疗后4周增强CT/MRI检查肿瘤坏死率的情况;(3)局部肿瘤的复发率;(4)治疗后的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行肝功化验检查,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的2个月行强化CT和DSA检查,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3.3%(12/30)、92%(23/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查随访,有13例复发,复发率46.7%(14/30);综合组半年复发率为12%(3/25)。复发率行统计学处理(X^2=7.34,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半年生存率几乎相同,均在90%以上,无统计学意义。而1年及两年的生存率比较,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显示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细胞肝癌(HCC)肝切除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79例行肝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外失访及死亡者50例,余按TACE时机分为2组,其中术前TACE组50例,术前无TACE组3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χ2检验,Kaplan-Meier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术前2组患者在性别、病灶数目、肿瘤最大径、AFP、HBV感染、静脉癌栓、肝切除范围及肝硬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TACE组患者年龄比术前无TACE组小(χ2=6.228,P=0.012),且肿瘤分化程度低、坏死率高(χ2=53.874,P=0.000)。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χ2=0.000,P=0.995)。结论:不能一期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经TACE后行手术治疗,其无瘤生存率及预后与直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RFA)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手术的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比较两组肿瘤缩小、曲清AFP改变、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率及血清AFP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O.05),而观察组12个月和24个月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体温升高(t≥38℃)、消化道反应、肝区疼痛、腹水增加及转氨酶升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融序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4例行TACE联合RFA序贯治疗(联合组),与15例单纯TACE治疗及13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3组的肿瘤坏死率以及平均生存期。结果:联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78.6%,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分别为26.7%、46.2%,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46.7%和38.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5.1月,高于TACE组(14.5月,P〈0.05),与单纯RFA组(19.9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消触序贯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碘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对术后复发和病人生存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原发肝癌患者,去除肝门部大血管旁及胆管、胆囊旁射频消融禁忌症,不适消融治疗病例,随机分成2组,30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行肿瘤体积、血AFP值、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肝区疼痛、肿瘤复发、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与射频消融治疗组相比,粒子植入治疗组术后累积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5.325 P=0.022);术后疼痛明显减少(χ?=7.68 P=0.012);术后累积生存率及术中出血无统计学差异(χ2=1.765 P=0.184);两组均未见胆漏、腹腔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结论 TACE联合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较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适应症更为宽广,疗效更为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术后行TACE组(实验组,103例)及未行TACE组(对照组,118例),分别计算2组患者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HB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无血管癌栓及肿瘤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年、2年及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1%、65.0%、40.8%,对照组为71.2%、40.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22.3%,对照组为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年、3年的复发率为57.3%、73.8%,对照组为61.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行TACE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类型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TACE治疗的3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TACE治疗前肿瘤边缘情况将其分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评价2组患者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及6个月后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HbsAg及AFP阳性者和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和碘油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6个月CT复查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8.2±1.48)cm和(12.2±1.67)cm,前者小于后者(P〈0.05)。碘油沉积情况,边缘清晰组主要是I型和Ⅱ型,无Ⅲ、Ⅳ型;而边缘模糊组I型者少,主要是Ⅱ、Ⅲ型,部分Ⅳ型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清晰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92.9%,边缘模糊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62.5%,前者高于后者(P〈0.05)。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图像中,边缘清晰的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及疗效均优与边缘模糊者。  相似文献   

10.
术后预防TACE延缓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TACE对存在微血管癌栓肝癌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166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有无肿瘤微血管癌栓以及术后两个月内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比较各组患者逐年肿瘤复发率及总体无瘤生存率。结果:共有85例患者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43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有81例患者不存在肿瘤微血管癌栓,其中2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52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Ⅰ、Ⅱ两组间及Ⅲ、Ⅳ两组间在肿瘤直径、切缘距离、AFP水平等三项因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组患者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34.9%vs73.8%,P=0.048),第2、3、4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组患者之间各年度的肝癌复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TACE对于合并肿瘤微血管癌栓的肝癌患者,可以降低早期复发(1年内)的发生率,但对于1年以上较远期的肝癌复发无显著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高峰在第一年内,因此预防性TACE也应在术后早期(1~2个月)内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巨大肝癌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92例巨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和TACE组,TACE组(n=48)采用单纯TACE治疗,联合组(n=44)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免疫功能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总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TACE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4%(16/44),TACE组39.6%(1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56.8%、36.4%明显高于TACE组总生存率60.4%、35.4%、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TACE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相比于单纯TACE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减少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进入研究180例,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以及术后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分为Ⅰ、Ⅱ、Ⅲ、Ⅳ四组。其中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101例,58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Ⅰ组),43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Ⅱ组);另外不存在肿瘤残留危险因素者79例,49例曾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Ⅲ组),30例未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Ⅳ组)。比较各组病人无瘤生存率及逐年肿瘤复发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有关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Ⅰ、Ⅱ组病人之间总体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之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Ⅰ、Ⅱ组病人之间仅第1年肝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病人各年度间的肝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直径〉5cm、多结节、血管侵犯等肿瘤残留危险因素的肝癌病人,术后预防性TACE能降低1年以内的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纯应用经导管动脉内化疗(TACE)及综合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V-HCC)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及预后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39例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96例(TACE组)和TACE-联合治疗组43例,分析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 结果TACE组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9.2%、43.8%和24.0%;综合治疗组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6.7%和58.1%。TACE组与综合治疗组在生存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8.691,P = 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分级、有无门脉癌栓、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治疗方式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均为影响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治疗方式、BCLC分期、有无门脉癌栓和AFP水平是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 结论综合治疗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联合经皮穿刺脾选择性门静脉化疗栓塞(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无手术切除指征并有门静脉血供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两组,13例(TACE+PTSPVCE组)施行TA-CE联合PTSPVCE治疗,19例(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1~37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TACE+PTSPVCE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84.62%和63.16%;肝左叶体积增大率分别为38.43%、10.78%;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78%、55.56%、33.33%和58.82%、35.29%、17.65%,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ACE+PTSPV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经皮穿刺脾门静脉插管是一种安全实用的门静脉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单纯组,n=44)和微球加碘化油联合栓塞组(联合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不同时段的累计生存率.结果 联合组平均治疗(3.11±1.06)次,少于单纯组(4.25±1.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两组术后6、12、24个月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5.0%、70.4%和72.1%、64.9%、57.9%,联合组12、24个月瘤体缩小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12个月时联合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χ^2=6.381,P=0.009);联合组和单纯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25%、84.21%、47.37%和97.73%、86.36%、54.55%,经Log-rank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6,P=0.188).结论 PVA微球+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HCC效果好,但造成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试验组),同时选择同期2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每4~6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the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最后比较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卡氏评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均无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0%、7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3%、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卡氏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生存率分别为92.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存活时间比对照组提高了2.3个月。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提高半年临床获益率及1年生存率,并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乏血供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乏血供肝癌患者资料,其中25例(30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A组),21例(27个病灶)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B组临床有效率(RR)为96.30%(26/27),明显高于A组[86.67%(26/30),χ~2=8.694,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在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81.82%(18/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37,P0.05)。治疗后6个月,A、B组的RR分别为93.33%(28/30)、96.30%(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2,P0.05);直径≤3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均为100%(8/8、10/10);直径3~5cm的病灶中,A、B组的RR分别为90.91%(20/22)、94.12%(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6,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RFA均为乏血供肝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TACE联合RFA相对近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8.
Ding L  Chen XP  Zhang ZW  Jing K  Cao B  Zhu P  Li J  Zhang D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644-1647
目的 研究溴隐亭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处理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后对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转染TNF-α基因至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HepG2(A组)、耐药组HepG2/ADM(B组)、转染TNF—α基因组(C组)及联合溴隐亭和TNF—α组(D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罗丹明123细胞内潴留率变化、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C、D两组细胞耐药指数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各组PKC-α、P-gP蛋白、MDR1 mR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AnnexinV-FITC,PI双标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化疗后凋亡的变化。结果 MTT测定C、D两组之间耐药逆转率有显著差异(P〈0.01),罗丹明123潴留率实验发现C、D两组均能明显增强其潴留作用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蛋白和MDR1基因表达显示C、D两组之间MDR1基因和P—gp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C—α蛋白表达在D组明显下调(P〈0.01);B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C、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隐亭和TNF—α通过不同的机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两者联合明显加强抗肿瘤药物对细胞的毒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凝术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平均分成两组:Ⅰ组采用经尿道电凝术治疗,Ⅱ组采用膀胱内灌注4%甲醛溶液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44个月,平均(25±3)个月,Ⅰ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50%,Ⅱ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术后有严重尿频、尿急不良反应者Ⅰ组仅1例(2.5%),Ⅱ组有6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控制放射性膀胱炎膀胱内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43例术后接受TACE治疗作为研究组,170例术后未接受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ACE的治疗效果,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随访12~36个月,复发率为33.82%(116/343);对照组随访12~32个月,复发率为43.53%(74/17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研究组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6.76% vs 47.65%,χ2=17.371,P<0.01),无瘤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20.27±5.49)个月vs(13.34±5.06)个月,t=13.806,P<0.001]。同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和AL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仅较治疗前ALB降低(均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研究组AST、TBIL和ALB三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4,P<0.001;t=2.252,P=0.025;t=13.345,P<0.001)。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未见类似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后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但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