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海英 《河北医学》2013,19(4):510-513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以了解NAFLD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病例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另择6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组之间的指标差异。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脂联素、瘦素、内脂素、抵抗素指标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脂肪肝亚组的脂联素水平与脂肪性肝炎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脂联素、瘦素、内脂素分别与抵抗素、HOMA-IR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瘦素、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制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6周组、12周组、18周组。测量动物的体重、肝重,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病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6周末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周末符合脂肪性肝炎表现,18周末呈现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瘦素含量从6周末开始显著升高,12周末达最高,18周末又回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组织炎症活动度(HAI)变化趋势与之相同,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模型组血清脂联素6周末开始呈显著梯度下降趋势(P<0.05),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瘦素升高可能加速单纯性脂肪肝向脂脂性肝炎的转化,而血清脂联素稳定可能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吴汉维 《右江医学》2008,36(3):257-25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加越鞠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联素及瘦素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8周,制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病理显示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加越鞠丸组和水林佳组,共四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瘦素、血脂和转氨酶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瘦素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加越鞠丸组较模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瘦素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新加越鞠丸可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以此来减轻多因素导致的肝损伤,可能为该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所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中血清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并在第8,10,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D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及内毒素(ET)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脏HE染色,观察肝脏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第10-12周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DP水平8周起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TNF-α、ET及IRI明显升高(P<0.05),TNF-α、IRI均与脂联素呈高度负相关(r=-0.673,-0.787,P<0.01);10-12周血清ALT明显升高(P<0.05). 结论 IR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基础,NAFLD大鼠血清脂联素降低,从而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了IR及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了NAFL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腹部推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2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共 30 d.治疗组在饮食、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1次/d,疗程共 30 d.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部推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效,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浆脂联素、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评价25例无肥胖、非糖尿病且活检证实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中4种脂肪因子的循环水平(脂联素、TNF—α、瘦素和抵抗素)和口服脂肪餐后的脂质和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代谢指数和肝脏组织学的关系。NASH患的循环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5476±344μg/Lvs11548±836μg/L;P=0.00001),并且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其与肝脏脂肪变性、坏死性炎症(OR5.0;P=0.009)和纤维化(0R8.0;P=0.003)呈负相关。NASH餐后脂血症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禁食时的脂联素有关(β=-0.78;P=0.00003)。对照组在脂肪餐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而NASH则有轻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IR的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高脂组(24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6周后高脂组大鼠分为非诺贝特组(F组)和高脂对照组(HF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非诺贝特和蒸馏水灌胃4周。以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ELL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和TNF~仅的水平。结果:HF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非诺贝特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增加(P〈0.01)。结论:非诺贝特增加IR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而降低TNF-α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饱和脂肪酸组(饱和组),观察外周血浆内毒素(LP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肝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脂肪变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饱和组血浆LPS、血清FFA、肝匀浆TNF-α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血浆LPS含量与血清FFA、肝匀浆TNF-α及MDA含量分别成正相关。结论:LPS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乃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脂谱、肝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NAFLD患者BMI及WHR显著高于健康组,TC、TG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FBG、FINS、ALT、AST、HOMA—IR及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AP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PN与TC、TG、AST、FINS、ALT、HOMA—IR、TNF-α及WHR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TNF-α与FBG、FINS及HOMA—IR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结论APN和TNF-α在过度肥胖的患者中表达异常,导致高血症及炎症增加,改变了胰岛素抵抗,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脂联素及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与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瘦素水平测定采用放免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与瘦素水平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希  厉有名  虞朝辉  金杭斌  徐磊 《浙江医学》2006,28(10):808-809,851
目的 探讨饮食疗法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同期设正常饮食对照组;8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高脂模型组、单纯饮食治疗组,第12周时全部处死。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改变,并测定其血清脂质、肝功能变化。结果 高脂模型组大鼠于实验8、12周时分别形成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与正常饮食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血清脂质、肝功能、肝组织学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单纯饮食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饮食疗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脂联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12周、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称体重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行肝脏的病理检查,判断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计算肝脏炎症积分,生化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甘油三酯(1、G)、总胆固醇(TC)、肝匀浆TG、T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结果:高脂饮食12周后成功建立了NAFLD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呈中一重度脂肪变性,肝脏炎症积分显著升高(P〈0.01);肝湿重及肝指数明显增高(P〈0.01);血清ALT(P〈0.05)、AST、TC值以及肝匀浆TG、TC值明显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值明显降低(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积分无相关性,与肝匀浆TC呈负相关(r=-0.638,P=0.038)。结论:NAFLD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脂联素在NAFLD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与NAFLD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积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IR)、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86例分肥胖组56例,非肥胖组30例,非脂肪肝伴肥胖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NF-α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同时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痛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及腰臀比(WHR)。结果(1)NAFLD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NAFLD血清Leptin、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leptin、TNF-α水平在NAFLD患者中升高,与肥胖、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对照组(A组)、NAFLD组(B组)、T2DM组(C组)及T2DM伴NAFLD组(D组)肝功能、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血尿酸、脂联素(A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ANP明显下降(P〈0.01),TNF-α明显升高(P〈0.01),D组与B、C组相比,ANP下降(P〈0.01),TNF-α上升(P〈0.01)。结论脂肪细胞因子参与T2DM、NAFLD病理生理过程,恢复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8(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本院门诊及住院病员中筛选脂肪肝患者74例(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设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健康对照组与脂肪肝组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酒精性、非酒精性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敏感性与IL-6、IL-8、1NF-α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65、-0.76、-0.43。结论 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肪性肝炎可能是通过IL-6、IL-8、TNF-α介导的,值得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 steatohepatitis NASH)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标准大鼠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12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酶法检测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及肝组织匀浆中SOD含量,TBA法检测血及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TXB2、6-Keto-PGF1α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PAI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有重度脂肪变,并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碎屑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和汇管区渗出,未见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形成。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SOD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血ET、NO、TXB2、6-Keto-PGF1α、PAI含量以及ET/NO、TXB2/6-Keto-PGF1α、PAI/t-PA值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P〈0.05);t-PA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脂饲料可成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时出现了血管活性因子分泌的紊乱,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存在着血管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为NAFLD组94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瘦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的浓度.结果 NAFLD组的瘦素PCⅢ、HA、PCⅣ、L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