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介绍WHO(2000年)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和癌的活检诊断标准,旨在避免过度或过低诊断。方法根据WHO(2000年)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和癌的活检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56例手术标本诊断为癌和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切片及同一患者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56例患者中术前活检诊断原位癌、黏膜内癌、腺瘤癌变16例,根据新标准有14例应更正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根据WHO(2000年)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和癌的活检诊断标准,可避免过度诊断;但对活检见不到黏膜肌的病例须紧密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赖钊  杨昆 《肝胆外科杂志》1999,7(6):461-461
肝囊肿是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的肝脏良性疾病,对有症状的肝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的病人,可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治疗,近期疗效满意。我院自91年开始采用此法治疗肝囊肿21例,现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6月用此法治疗肝囊肿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32~63岁,中位年龄48岁。住院病人3例,门诊病人18例。无症状2例,有症状19例。主要症状为肝区胀痛不适,进食后饱胀,上腹隐痛不适。全组病例无发热,无急腹症表现。穿刺前均由B超或/和…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对直径大于 5cm的细菌性肝脓肿多主张手术治疗 ,但手术创伤大 ,术后并发症多。我们自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将 3所医院同期收治直径大于 5cm的 87例细菌性肝脓肿 ,随机分成腔内注射和手术两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9例 ,女 38例 ,年龄 12~ 64岁。均有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 ,B超提示单发脓肿 66例 ,多发脓肿 2 1例 ;脓肿最小 5 .0cm×5 .6cm ,最大 13.5cm× 16.4cm。2 .治疗方法 :随机分成腔内注射和手术两组治疗。腔内注射在B超引导下 ,依据脓肿位置…  相似文献   

6.
B超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肾囊肿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325000)金丽珍,陈利明我院自1991年10月开始,用硬化剂无水乙醇治疗肝、肾囊肿19例24只囊肿,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本组19例24只囊肿,肝囊肿7例8只囊肿,...  相似文献   

7.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外科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B超室王邦松,胡无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对那些既不能手术切除,又不能进行有效抗癌药局部灌注、肝动脉栓塞或放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再无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9.
超液化碘油瘤内注射对肝癌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瘤体内直接注射超液化碘油后碘油的分布及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碘油对肝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SMMC-7721人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直径达6~7mm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6),实验组瘤内注射超液化碘油,对照组瘤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天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作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及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碘油在癌细胞内外的分布及癌细胞形态,并经透射电镜观察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根据癌细胞周围碘油量的多少将实验组分3个亚组:A1组,细胞被碘油完全包围;A2组,细胞被碘油部分包围;A3组,细胞周围无碘油。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细胞核的面积及灰度,亚组间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1组为穿刺点中心部位的细胞,癌细胞周边被碘油完全包围,部分癌细胞的细胞浆内可见油滴。多数癌细胞出现核固缩,核的面积减小,灰度增加,部分细胞发生核碎裂、核溶解。A2组及A3组与对照组相似,细胞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A1组癌细胞的胞核面积小、灰度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1组与A2组、A3组比较上述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2组、A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液化碘油瘤体内直接注射,一定弥散距离内碘油可完全包围肝癌细胞并引起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索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配合硬化剂注射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直肠下段黏膜环切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访1~12个月,治愈30例(占83.3%),好转6例(占16.7%),总有效率达100%。结论直肠下段黏膜环切术配合消痔灵注射在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中具有显著协同作用,并有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直肠B超诊断前列腺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尿道狭窄并发尿道闭锁、假道者被认为是尿道内切开术的相对禁忌证。本院自 1 993年 6月~1 999年 8月共行尿道内切开术 1 2 8例 ,其中 32例在 B超实时引导下行尿道内切开术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32例均为男性 ,年龄 1 7~ 77岁 ,平均 33.5岁。狭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32磷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性胶体3 2 磷 ( 3 2 P)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接种于裸鼠皮下 ,待肿瘤生长直径达 ( 1 2± 0 2 )cm时 ,按每立方厘米瘤体积不同剂量的3 2 P分为空白对照组、5 -FU组、联合组、3 2 P(B)组及3 2 P(A)组进行实验 ,在治疗后 2周测量肿瘤大小 ,计算肿瘤缩小率及肿瘤坏死率。结果 治疗 2周后各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 - 15 5 19%、12 81%、36 5 7%、44 73%、45 2 0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肿瘤坏死率分别为 9 12 %、17 6 6 %、2 7 6 4%、45 0 2 %、6 1 72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结论 胶体3 2 P肿瘤间质内注射对胰腺癌是一种介入放射肿瘤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佳剂量范围应在 18 5~ 37MBq/cm3 之间 ,临床实验正在逐步进行中。  相似文献   

16.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直肠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上皮内瘤变(IN)和早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5例直肠肿瘤患者采用TEM行局部切除术。根据活检病理结合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US)术前诊断低级别IN8例,高级别IN4例,早期直肠癌3例。肿瘤距肛缘的距离4—15(平均7.2)cm,肿瘤直径1—4(平均1.8)cm,肿瘤占据肠腔周径比例10%~40%(平均20%)。结果15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黏膜下切除5例,全层切除10例),各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为40.90(平均57)min;术中出血量为10-60(平均35)ml。术后住院时间为2-9(平均4.5)d。术后病理确诊:直肠低级别IN5例,高级别IN6例,早期黏膜下浸润癌(pT1期)和进展期癌(pT2期)各2例。术前EUS评估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准确率为86.7%(13/15)。15例术后随访2.10(平均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结论TEM微创、显露良好、切除精确、能获取高质量的肿瘤标本用于准确的病理分期,是治疗直肠IN和早期直肠癌的理想术式。术前EUS检查对TEM病例的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对裸鼠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2×106个细胞分别接种于70只裸鼠。4周后挑选肿瘤大小一致的裸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即静脉NS对照组、5FU静注组(10mg/kg)、基质植入组、5FU缓释剂(4mg/kg)植入组及5FU缓释剂(1mg/kg)植入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内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分裂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最终瘤重小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分裂指数亦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荷瘤裸鼠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肿瘤细胞的A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瘤体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B超引导下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脓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科从1994年3月至1996年4月,对26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fiB床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23岁至68岁,平均51.5岁。病程10天至180天,平均35.3天;体温39~40=C12例、38oC~39C8例、37~38oC6例;白细胞计数30X10’/L6例、20X10’/L8例、10~16X10‘/L6例、10X10’几以下6例。中度黄疽2例;血行性细菌性肝脓肿20例,胆源性肝脓肿5例,肝癌栓塞化疗后肿瘤坏死感染1例,伴有细菌性肺炎1例,败血症2例,其中5例伴糖尿病。接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前,…  相似文献   

19.
胡秀英  丁蔚 《护理学杂志》1995,10(4):198-199
B超导引下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是近年开展的一项新疗法。其机理是通过治疗引起囊肿内无菌性炎症,使囊肿内壁上皮细胞破坏而失去分泌功能,囊内纤维粘连闭塞残腔。本文报道了18例肝囊肿患者的治疗过程,并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三个方面介绍了护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安全剂量下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08年3月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4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个月~51岁。血管瘤18例,静脉血管畸形20例,血管瘤合并血管畸形4例。注射液按照平阳霉素8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2.5mg配制。术前测算瘤体面积,按照平阳霉素0.5mg/cm2多点注射,浅表皮肤及口腔黏膜可酌情减量至0.3mg/cm^2。一次注射未完全消失者可10天~3周或更长时间后重复注射。每次平阳霉素注射量不超过8mg,分次注射总量一般不超过70mg。结果治疗后1年,55个病灶治愈和显效率为85.5%(47/55),好转12.7%(7/55),总有效率为98.2%(54/55)。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低血流量静脉血管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时,0.5mg/cm^2是治疗血管瘤和小面积血管畸形的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