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中的469例产科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MES 3.0软件对孕产妇的死因构成、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次、产次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χ2检验,使用SPSS 15软件对产科出血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年来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居全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469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产后出血占78.90%,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4.10%及30.70%。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交通、经济、文化等的滞后导致孕妇不能住院分娩;孕期保健服务质量差及县、乡产科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偏低。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服务、提高县乡两级产科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是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的关键;切实解决交通不便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分娩安全,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70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70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永州市辖区内2002年1月~2004年12月70例死亡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产科出血仍为孕产妇死亡的第1原因,占44.29%,而产科出血主要的原因为胎盘因素,占58.06%,说明接生人员业务水平低;与孕产妇死亡相关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存在高危因素、非住院分娩、从未产前检查、计划外分娩、产前检查小于8次、乡卫生院截留病人、绿色通道不畅。70例中可避免死亡20例,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36例,共占80%。结论永州市孕产妇死亡率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可通过加强系统保健管理、防治产科出血、增加妇幼保健资金投入、杜绝计划外生育、实行住院分娩、取缔家庭接生、加强产科从业人员和乡镇保健人员的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对开展助产技术的医疗机构严格审核监管等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寻找围产期保健和产科管理薄弱环节,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湛江市孕产妇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间,孕产妇死亡48例,平均死亡率为12.77/10万,比2000年的27.90/10万下降一倍多(χ2=8.41,P<0.01)。孕产妇死亡仍以产科出血为主,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高血压疾病占孕产妇死亡前三位。孕产妇死亡与分娩地点和孕期保健有关。结论产科建设、产科质量和孕期保健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计划生育也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乡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欠缺,技术人员缺乏,孕期保健管理不系统、不规范。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院建设,加大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让每位孕产妇都能得到应有的保健服务,这是不能忽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精河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资料,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全县三级网收集报表,对7年来精河县孕产妇死亡的个案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年来精河县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呈不稳定趋势。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妊高征、内科合并症为主。结论:精河县孕产妇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相关,其次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有关,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关键在于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提倡住院分娩,杜绝家庭接生。  相似文献   

5.
737例孕产妇死亡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状况、孕产妇死亡率、主要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8~2001年各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上报的737份孕产妇死亡个案卡、相关的个案调查报告以及全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48.76/10万。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其中产科出血占54.3%。影响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计划内比计划外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几率小,孕产妇从分娩到死亡时间越短越是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旧法接生、生育次数多、接生人员技术水平差、怀孕次数多、人流引产次数多、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分娩地点医疗水平差、经济水平差、年龄大都是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的促进因素。737例死亡孕产妇做过产前检查的占76.0%,产检次数大于5次的只有22%。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在家中或转诊途中的分别为40.4%、41.7%,非医务人员接生的占20.5%。结论: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和数量,加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和危急重症的救治,可进一步降低湖北省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1996~2000年郑州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5):320-322
目的 :掌握郑州市农村 (6县 ) 1996~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相关因素 ,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 1996~ 2 0 0 0年孕产妇监测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 ,从居住地区、经济文化、保健情况、死亡原因、产科医疗水平及评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 :5年来郑州市农村孕产妇死亡 117例 ,平均死亡率是 73.83/ 10万 ,2 0 0 0年较 1996年上升 47.6 8% ;孕产妇死亡前 3位原因依次是 :产科出血 (引起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 ,占产科出血死亡的 5 6 .36 % )、妊高征、羊水栓塞 ,死亡病例中居住山区的占 46 .15 % ,计划外怀孕占34 .19% ;孕期属高危妊娠的占 5 1.2 8% ;死亡病例中孕期没有参加围产保健的占 39.32 % ,家庭分娩的占 30 .77% ;在应用子宫收缩剂的死亡病例中应用不合理的占 6 3.46 % (其中 ,引起子宫破裂 5例、羊水栓塞 12例 )。结论 :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健技术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提倡住院分娩 ,加强适宜技术培训 ,提高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及群众健康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范丽  付式琪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27-2930
目的:分析1999~2009年163例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聊城市8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1999~2009年的妇幼卫生年报表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评审表,回顾性分析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孕产妇资料。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前4位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孕产期保健;死亡地点依次为县级医院、市级以上医院、乡级医院、转诊途中及家中。结论:做好系统保健管理,增加妇幼保健资金投入,实行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德英  罗敏  张义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898-1899
目的:探讨毕节地区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6~2004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网581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监测资料、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死亡专率为75.62/10万,产后出血居首位,占72.12%。产后出血中以胎盘因素最多,占51.31%。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中有58.69%未进行孕期保健,51.47%在家中途中分娩。影响因素为住院分娩率低、催产素使用不规范及误诊误治和基层产科建设薄弱。结论:加强网底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业务培训和母婴保健执法力度、坚持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等可降低由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0.
84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2001~2004年各市(县、区)妇幼所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个案,经省级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审核后整理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中非住院分娩占67.9%,直接产科原因占73.8%,产科出血和妊高征占63.1%。可避免死亡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91.7%,其中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66.7%。结论:非住院分娩、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孕期未接受保健及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及健康教育;加大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取缔非法接生;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设立贫困孕产妇救助基金,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千年目标已逼近,为实现千年目标之五(MDG5)采取迅速快捷行动,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及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4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64.0/10万下降到2009年的41.5/10万。孕产妇死因构成:直接产科死亡原因占72.7%,以产科出血高居首位,占49.9%,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滞留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3.7%及30.1%。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褥感染。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①交通、经济、文化等的滞后导致孕妇不能住院分娩;②孕期保健服务质量较低,高危孕妇得不到及时筛查,或筛查出的高危孕妇得不到规范的管理及适时转诊;③县、乡两级产科人员处理产科急危重症能力偏低。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及加大对县、乡两级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是加快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对因交通因素导致住院分娩确有困难的边远地区,加强对村医的产科适宜技术培训,切实保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无法住院分娩的产妇分娩安全,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伟  田庚  王丽萍  魏敏  绍丽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401-3404
目的:分析吉林省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的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采用WHO十二格表进行分析。结果:①活产数变化:5年来吉林省孕产妇活产分娩数量略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显著。②孕产妇死亡率: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持续平稳的下降态势,2009年达27.12/10万,低于全国水平。③城乡孕产妇死亡构成比:5年间死亡构成比农村高于城市,但农村孕产妇死亡构成比呈下降态势。④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住院分娩率逐年增高,并以县(区)医院及省(市)医院为主。⑤死亡孕产妇孕期保健率:孕期保健率逐年提高,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均在93%以上。⑥死因构成比及顺位: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肺栓塞。⑦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所致死亡:2007~2009年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95例(53.98%),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为74例(42.05%)。⑧WHO十二格表分类:2007~2009年吉林省死亡孕产妇以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主要原因(45.20%),其次为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原因(19.86%)。结论:①2004~2009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专业培训和孕期保健是母婴健康的保障。③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保障母婴安康更加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王惠英  王菁  姜梅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69-2771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市1999~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9/10万,并有所波动,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及未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产时及产后死亡占71.1%,家中分娩者占28.1%。结论:苏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出血,提出有效降低因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发病率,从而降低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青海省2004~2007年"三网"监测县死亡的82例孕产妇中的44例因产科出血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31例,居住山区38例,孕次≥3次18例。(2)相关因素:①分娩地点:在家分娩12例,转诊途中分娩5例,住院分娩22例(除外5例未产)。②死亡地点:在家死亡14例,转诊途中6例,医院24例。③接受保健情况:未接受产前保健的8例,产检≥4次13例,④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44例。(3)死因顺位:44例产科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滞留21例,宫缩乏力13例,子宫破裂3例,前置胎盘3例。结论: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加强基层产科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陈瑜  杨大维  柴艳  王丽娟  梁正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4016-401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间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针对少数民族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根据2002 ~ 2011年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主要高危因素及死亡率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2002~2011年柯尔克孜族孕产妇死亡率为169.9/10万,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7%‰,死亡孕妇中住院分娩率低(27.3%);产科出血、新生儿窒息分别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原因的首位,围产儿死亡与孕妇孕期保健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少数民族育龄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产科质量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娟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891-3892
目的:掌握2002 ~ 2011年中卫市沙坡头区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附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 ~ 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0.82/10万.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强化孕产妇保健管理,狠抓城镇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产科能力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虹  罗晓航  吴学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3-3085
目的对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4年流动人口中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执行北京市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制度,统计学方法应用卡方检验。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58.73%,死亡率为58.22/10万,以农民、低文化层次孕产妇为主,家庭接生率高,均无孕期系统保健,第1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结论我区流动人口分娩数占分娩总数的比率逐年上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说明尚无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的有效办法,提出以卫生、计生共管的综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龙陵县2000-2011年孕产妇死因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龙陵县2000-2011年26例死亡孕产妇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妊高征、产褥感染。结论孕产妇死亡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及早发现孕情,做好产前保健,落实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强化高危筛查和管理,积极动员住院分娩,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县、乡医疗保健机构急救能力,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凤凰县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凤凰县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络,收集统计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凤凰县1991-200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33.21/10万,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前5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结论 凤凰县孕产妇死亡高发原因与历史环境因素有关。由于苗疆边墙的修健,隔绝了苗族与汉族的联系交往,使当地苗族群众自封自闭,文化素质低,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意识淡薄,传统生育观念和不良卫生习惯的影响,经济贫困,不知道或不愿寻求和接受保健服务,从而在家分娩多、旧法接生多、住院分娩少,导致孕产妇死亡率高。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是政府领导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增强群众自我保健和接受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三级网络建设,转变接生员职能,取消家庭接生,提倡住院分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