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丙型肝炎75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中各种自身抗体指标,以探讨HCV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情况。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浊度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对75例HCV感染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分别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球蛋白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G/抗TPO)。结果:HCV感染者RF、ANA、抗TG和(或)抗TPO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V感染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ALT正常者(P<0.05);HCV-RNA阳性者其RF、A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者(P<0.05)。结论:HCV感染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且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提示自身免疫反应是HCV感染后肝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南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肝炎患者,包括46例HBV感染者(HBV组)、46例HCV感染者(HCV组)、46例HBV和HCV重叠感染者(重叠感染组),同期选择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L-6及IFN-γ水平。结果重叠感染组、HBV组和HCV组患者血清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HBV组和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HBV组和HCV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IL-6和IFN-γ水平较单独感染者和健康人明显升高,临床医生可将IL-6、IFN-γ作为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探讨血清BAFF含量与HCV感染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名HCV感染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BAFF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CV感染者血清中HCV-RNA的水平,并结合HCV感染者临床情况分析。结果:HCV感染者血清中BAFF水平为(36.9±5.36)μg/L,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各临床分期HCV感染者中,血清BAFF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丙肝后肝癌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慢性感染组>丙肝携带组;HCV病毒载量的对数值与血清BAF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CV感染者血清BAFF水平与疾病进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IgG/IgM-TCIC在HCV感染者体内的意义。方法采用捕捉法ELISA,以抗人IgG的羊IgG为包被抗体,HRP-抗人IgM的羊IgG为指示抗体,检测80例HC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人体内IgG/IgM-TCIC的水平。结果HCV感染组IgG/IgM-TCIC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进一步比较与ALT及BT的关系,发现IgG/IgM-TCIC与两者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IgG/IgM-TCIC并不直接参与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可能是丙肝患者体液免疫紊乱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缺糖基转铁蛋白(CDT)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并评价其在诊断ALD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乳胶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双波长速率法、血常规分析分别检测ALD患者、非ALD的其他肝病(NAL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CDT、AST、ALT、GGT水平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结果 NALD组GGT、ALT、AST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T、GGT、AL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MCV、血浆AS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D组与NALD组比较,?T显著增加,GGT、ALT、AST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可作为诊断酒精性肝病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137例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12~25年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临床表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测定和αFP检测,病毒学标志检测以及B型超声检查,其中,HCV RNA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抗-HCV和HBsA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该组HCV感染的慢性化率为70.99%,自然阴转率为29.01%.137例感染者目前几乎均无症状,总的ALT和/或AST异常率为37.40%,6例为中度,其余均为轻度,无重度.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轻度者占57.72%,中度占38.21%,重度占4.07%.重度者距感染发生时间分别为13、14、21、25和25年.HCV RNA阳性组的ALT、AST和γ-GT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阳性组的ALT/AST的异常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抗-HCV滴度与HCV RNA水平的对数呈正相关(r=0.747,P<0.01).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感染者(78.69%比64.29%).结论:本组输血后HCV感染自然阴转率较高,慢性HCV感染表现隐匿,肝酶学检查指标大多轻到中度异常,不能充分反映疾病的严重度,B型超声检查在判断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12~25年后的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7%.男性感染者的慢性化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2、-7在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同华  罗彬  马英 《重庆医学》2004,33(3):376-378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手术切除的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74例肺癌组织中MMP-2和MMP-7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MMP-2和MMP-7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各为P<0.01,<0.05).肺癌MMP-2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P<0.05).肺癌MMP-7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Ⅲ~Ⅳ期与Ⅰ~Ⅱ期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MMP-2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于MMP-2阴性者(P<0.01).结论 MMP-2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MMP-7可能在肺癌侵袭转移中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慢性HC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慢性HCV感染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并且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呈正的直线关系(P<0.01);慢性HCV感染者中,肝硬化组IL-10的水平较慢性丙型肝炎组有所降低(P<0.01);慢性HCV感染者的IL-10水平与血清HCV-R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机体的IL-10应答参与了慢性HC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过程,并且可能是影响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因素之一;IL-10产生的降低可能与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刘春云  孔蕾  普冬 《吉林医学》2010,31(16):2366-2367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后导致的丙型肝炎比单纯感染HCV时,在肝功能、病毒水平以及基因分型方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HC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型检测采用RT-PCR体外扩增法结合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果:40例HIV/HCV感染者的肝损害程度及病毒水平明显高于单纯HCV感染者水平,而在基因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HCV混合感染加速了肝脏病度,提高了HCV病毒水平。HIV/HCV混合感染对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邱珺  徐时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58-166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贫血病人的临床特征,观察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断为ACS病人,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入院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功能、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观察输血与发生心脏衰竭事件、院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贫血组男性略高于非贫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贫血组(P<0.01).既往疾病史中,贫血组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病人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UA比例高于非贫血组(P<0.05),但STEMI则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病人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贫血组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贫血组(P<0.01),而贫血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72例贫血病人中,49例为单一病因,11例为多种病因,12例病因不明.93例行CAG,非贫血组单支血管病变(SVD)多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病人行PCI术,单支重建18例,双支重建19例,三支重建6例.贫血组发生心衰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贫血组(P<0.01);2组输血及血管重建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与ACS、心衰及PCI术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各种肝病 TT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 ,并对丙型慢性肝炎的干扰素疗效及 TT病毒对干扰素敏感性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半套式 PCR方法检测 TTV- DNA。结果 :TTV- DNA阳性者非甲~丙型急性肝病 4 0 .9%、乙型急性肝病 30 %、非甲~丙型慢性肝病 2 5 %、乙型慢性肝病 37.5 %、丙型慢性肝病 39.6 %。对丙型慢性肝炎进行干扰素治疗的 TTV- DNA阳性 10 1例病例和阴性 15 4例间的年龄、性别、AL T、肝组织学及 HCV- RNA量差异无显著性 ,干扰素治疗后的 AL T变化和 HCV- RNA的消长是一致的 ,和 TT病毒无关。结论 :TT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复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 ,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丙型肝炎病毒 ,与 TT病毒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对2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A组)和5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B组),分析其HBeAg,HBV-DNA,抗-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结果:A组HBeAg阳性率26.1%低于B组56%(P<0.05),DNA阳性率A组30.4%低于B组62%(P<0.05),抗-HBcIgM阳性率A组17.4%低于B组46%(P<0.05)。A组引起重度肝损害的阳性率为34.8%,B组为14%(P<0.05),提示慢性乙型肝炎重HCV感染,HCV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重叠感染发生重度肝损害的机会大。  相似文献   

13.
TT病毒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T病毒(TTV)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第二代TTV PCR引物,从112例HCC患者、95例无HCC的慢性肝病(CL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检测TTV,每份DNA样本均取自50μl血清.记录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年龄、肝功能、肿瘤特性、其他肝炎病毒指标和输血史),并分析其与TTV感染的关系.结果 (1)TTV DNA在HCC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7.86%(20/112),与在无HCC的CLD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15.78%(15/95)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2)在输血史这一临床特征上,HCC和CLD组内,TTV DNA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80.00%vs 35.87%(P<0.05)和73.33% vs 27.50%(P<0.05);(3)在HCC患者中,TTV DNA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阴性组有显著升高,[(93±27)IU/L vs (68±31)IU/L](P<0.05),且TTV DNA的存在造成同时合并HBV和/或HCV感染的HCC患者ALT的显著升高(P<0.05);(4)在CLD患者中,有无TTV DNA的存在,对HBV和/或HCV所致的肝功能损伤并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TTV这种可能经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可造成HCC患者的肝功能损伤,但在CLD向HCC的转化中,似乎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V在肝病患者中感染情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3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抗-TTV-IgM,结果:健康体检人群,甲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TTV-IgM阳性率分别为9.3%,16.7%,和9.3%,三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甲-庚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抗-TTV-IgM阳性率分别为31.6%,26.9%,32.1%和36.4%,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P<01),结论:TTV可能是导致非甲-庚型肝炎的重要病原,TTV的感染及复制可能是慢性肝病的发展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丙肝病毒抗体(HCV-Ab)联合检测对诊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互补作用及HCV感染阳性者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检测手术前检查组2061例患者和ALT〉80U/L组242例患者的HCV-cAg、HCV-Ab和ALT等指标,然后将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检查组联合检测有2.7%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和单独HCV-Ab的1.6%(P〈0.05);ALT〉80U/L组联合检测有14.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独HCV-tAg的7.0%(P〈0.01);手术前检查组ALT均值和ALT〉80U/L例数是2项均阳性高于HCV-Ab阳性、HCV-Ab阳性高于HCV-cAg。结论HCV-cAg和HCV-Ab2项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项检测,这对HCV感染的诊断能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加上ALT等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有利于HCV感染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sensitiveandspecificimmunoassay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oftheknownhepatitisA-Evirusareavailable,theetiologyofasubstantialfractionofpost-transfusionandcom-munity-acquiredhepatitiscaseshaveremainedun-defined[1'2],hepatitisGvirus(HGV)couldbetheagentsofpartnonA-Ehepatitis,butthepathogenicityofHGVisstillremainedtobeidenti-fied,suggestingtheexistenceofadditionalcausativeagentsL"'.'].Anewhumanhepatitisre-latedviruswasisolatedbyagroupofJapanesesci-entists[6.7]-Thenewvirusisprovisio…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郑州地区原发性肝癌 (HCC)发生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5 3例HCC患者血清HBV、HCV及TTV标志进行检测 ,并与 68名健康对照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 5 3例原发性肝癌中 ,乙肝病毒感染为 77.4% (4 1/ 5 3 ) ,TTV、HCV及HBV与HCV重叠感染分别为 7.5 5 %、3 .77%和5 6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TTV、HCV及HBVHCV重叠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肝癌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中TT病毒(TTV)的感染状况及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病毒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对69例血液透析患血清标本进行TTVDFNA检测及序列分析。并同时检测患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患血清TTVDNA总阳性率为27.5%。对其中1例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其他TVV分离株如GH1、TA278、TTVCHN1和TTVCHN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10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100%。抗-HCV阳性与阴性患的TTV 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均未见ALT明显升高。结论:血液透析患存在较严重的TTV感染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未发现TTV感染导致ALT明显升高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酒精性肝硬化 (Alcoholiclivercirrhosis ,ALC)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6月住院的 5 3例ALC患者与同期住院的 5 2 2例肝炎后肝硬化 (virallivercirrhosis ,VLC)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LC和VLC的腹胀、纳差、乏力、腹水和脾大等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大和黄疸ALC较VLC常见 (P <0 0 1)。ALC患者的AST/ALT、r -GT、ALP、TBil明显高于VLC(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ALC和VLC的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异。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肝大和黄疸在ALC中常见 ,且AST/ALT、r GT、ALP、TBil的水平高于ALC。掌握这些特点对A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偿献血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CV、HBV)感染情况及其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125例曾有偿献血HIV感染者,进行HCV、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125例中,合并HCV感染率为92.0%,合并HBV感染率为5.6%,合并HCV感染组AST、ALT与对照组和单纯HI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HCV、HBV感染组及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HCV组与单纯HIV感染组β2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HIV合并HCV可加重HIV患者的肝脏损害,对肾功能未造成影响,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过度活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