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狭窄形成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冠病的抗炎治疗也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DKD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炎症反应参与DKD病程进展的全过程,涉及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及信号通路;因此,抗炎在DKD的治疗中十分重要。本文将对DKD的抗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K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早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即认识到,支气管哮喘死亡率及病死率的增高似与支气管解癌药的销售量成正比[1],因而开始对几十年来以β肾上腺受体兴奋剂(β-Aa)和茶碱类为代表的支气管扩张药物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首选药物的概念发生了怀疑。近年来,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随之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和给药途径也出现了新的动向,引发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策略性转变即给予抗炎症治疗。1抗炎症治疗的理论基础1)近年的研究发现,气道炎症贯穿于支气管哮喘的始终[‘j,支气管哮喘时支气管壁有明显的炎症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1肺脏炎症是COPD发病学的核心问题1.1气道炎症在决定COPD的长期进行性发展中起主要作用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吸烟、大气污染、居室小环境污染和职业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病理改变是相似的,即气道炎症。气道炎症是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COPD相关的几乎所有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均为气道和肺脏炎症的结果:气道重建是小气道因慢性炎症损伤反复异常修复的结果;肺脏炎症细胞释放的蛋白酶导致肺实质破坏(肺气肿);炎症细胞产生的蛋白酶、炎症介质和氧化物导致了腺体增生和高分泌。  相似文献   

5.
慢性炎症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慢性炎症通过外源性途径和内源性途径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炎症因子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已经成为当今治疗胃癌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
巴尔第摩消息:研究人员在最新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报告说,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可有助于预防正在施行血管成形术以恢复阻塞的动脉血流的一组高危病人的心脏病发作或突然死亡。这组患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人(即使休息时也有严重胸痛),如果其肌钙蛋白T水平较高,他们便最有可能获益于此药的治疗,肌钙蛋白T是心肌损伤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经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其诊断须符合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频率>20次/min或PaCO2<32mmHg(4.27kPa);(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3或<4000/mm3,或未成熟粒细胞>10%。有资料[1]表明,脓毒症反应者中,菌血症阳性率为45%;菌血症者也不一定表现为脓毒症,约26%的患者体温正常。脓毒症和SIRS在性质和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只是病因不同而已。一般认为,脓毒症是由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或炎症失控所致,而不是细菌或毒素直…  相似文献   

8.
9.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3,22(1):11-17
已经明确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但是尚未确定理想的一线治疗。目的:与利尿剂比较。明确钙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是否可减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或其他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性伤害的一种防御性反应.炎症反应主要由激活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所介导,适度的炎症反应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当炎症过程中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失调,就会导致炎症的失控,使其发生级联的放大效应,导致更严重的自身损伤.例如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强烈的刺激使机体产生过量的炎性因子,造成机体调节失衡,进而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11.
吴志刚 《北京医学》2006,28(6):367-369
胃癌发病率在我国农村男、女性癌症发病中占第1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肿瘤的发生、发展除其本身的因素外,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血管生成成为决定肿瘤生长、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d growth factor,VEGF)因其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拔除动脉鞘管发生血管迷走反应的原因,总结对其处理和预防的经验。临床资料;经股动脉行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共210例,其中拔除动脉鞘管出现血管迷走反应4例均为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后。结论:血容量不足和疼痛刺激是发生血管迷走反应最重要的两个诱因。补充血容量、减轻疼痛刺激可预防其发生,阿托品静脉推注是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毛磊 《大家健康》2008,(10):8-8
美国和芬兰科学家发现,接种了肺炎疫苗的实验鼠体内会产生大量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抗体。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疾病之一 ,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不外乎内科药物治疗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等 ,但是对于冠状动脉呈弥漫性狭窄的病人 ,手术往往不能起到再血管化的作用 ,而且许多病人由于心功能差 ,甚至无法耐受手术。近年来 ,有关血管发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 ,它被称为“生物旁路”。具体说 ,就是以促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心肌新生血管形成 ,提高心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 ,实现内源性心…  相似文献   

15.
李兴升  王志刚 《重庆医学》2006,35(8):749-750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冠心病患者将会不同程度受益于基因治疗的进步。有研究者提出了“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这一治疗策略。很快,治疗性血管生成就成了冠心病治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其中,两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被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试验中。  相似文献   

16.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打击可迅速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接着动员全身的免疫系统参与应激.它们之间以网络机制相互影响,促进自身的反应机制和网络系统恢复平衡,以确保机体成功承受打击.如果忽视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之间的整体特性,不分时机地单一针对机体的某一方面进行调控,有可能出现新的人为的紊乱,结果适得其反.以往许多脓毒症干预治疗Ш期临床试验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余露 《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35-235
目前,心脏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冠心病的一种常规诊治手段,但在介入治疗术后拔鞘管时可能发生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虽然少见但极其危险,严重时可威胁病人的生命。为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作者统计了356例经动脉途径心血管介入患者的资料,总结术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和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DME的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治疗、抗炎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近年来,抗VEGF药物Ranibizumab、Bevacizumab、VEGF-Trap和KH902等对DME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对DME抗VEGF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抗VEGF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细胞癌已经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而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有效阻止肝细胞癌的复发及转移。本文就目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毛文文 《医学综述》2004,10(12):729-73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临床上主要有高代谢症状群和神经兴奋性增加,甲状腺肿大等特征,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最为突出,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日久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心病)。文献报道,甲心病发生率约占甲亢住院患者总数的10%~21%,甲亢并发甲心病常见。目前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甲亢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为:(1)已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