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小骨窗开颅术和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52例与骨瓣开颅术组34例。小骨窗开颅术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的治疗方法,骨瓣开颅术组采用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骨窗组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总有效率为61.7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更应使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该方法较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在开胸术中的优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采用腋下小切口开胸术的 2 73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常规开胸术相比 ,无明显副损伤 ,镇痛剂用量无差异。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 ,肩关节活动时间提前 ,术后一周恢复正常。讨论 :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损伤轻 ,切口小 ,较美观 ,肺部并发证少 ,对上肢功能影响小 ,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杨国超  李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32-1632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修补术与小切口开腹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62例患者,32例行小切口开腹修补术,30例行腹腔镜修补术。结果:在疗效与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时间与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明显。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从降低手术费用及手术风险方面谈,行小切口开腹修补术并术中行腔镜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2例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小骨窗手术组(26例)和常规皮瓣开颅手术组(26例),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皮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结果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73±7)min,较常规皮瓣开颅组(121±36)min显著缩短(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中出血量(192±42)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出血量(352±58)ml显著减少(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中输血量(76±46)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组术中出血量(210±66)ml显著减少(P〈0.01):小骨窗开颅组术后血肿残留量(9±2)ml,较常规皮瓣开颅组术后血肿残留量(5±2)ml明显多(P〈0.05):伤后6个月GOS评价预后,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术预后疗效与常规皮瓣开颅术无差异,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减少,明显优于常规皮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引流挂线与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挂线术疗效。方法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两组,治疗组行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挂线术。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挂线术。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术后痛苦小,肛门瘢痕小。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恢复愈合快、术后不影响肛门功能、肛门无变形、疗程短、痛苦小。  相似文献   

6.
杨钦灵 《西南军医》2008,10(1):24-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剥除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69例子宫肌瘤拟行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在腹腔镜监测下行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37例,行剖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监测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90.6±25.4min,明显高于剖腹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监测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创伤小、术后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引流挂线与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挂线术疗效。方法10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两组,治疗组行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挂线术。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挂线术。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术后痛苦小,肛门瘢痕小。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开窗、留桥对口引流治疗,恢复愈合快、术后不影响肛门功能、肛门无变形、疗程短、痛苦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新术式。方法 对 6 8例如孕 3个月以上大小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腹小切口子宫粉碎切除术 ,与同期随机选择的 5 0例经传统术式行子宫切除术者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经腹小切口子宫粉碎性切除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术后病率、术后腹胀率 ,术后排气时间及伤口愈合和术后病人自觉症状方面等均无任何差异性。结论 采用小切口子宫粉碎切除术进行大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良性病变的子宫切除 ,是一种相对安全性高 ,创伤性小 ,并发症少 ,且符合微创要求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显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术)和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及适用范围。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10例行MED术或小切口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MED术(MED组)56例,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6岁(28~63岁),病变节段:L4-530例,L5S123例,L4-5、L5S1双节段3例;小切口术(小切口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3岁(26~73岁),病变节段:L4-527例,L5S121例,L4、5、L5S1双节段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MED组和小切口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3.5、15.3个月,MED组与小切口组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镇痛药使用、平均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小切口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小切口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疗效参照Macnab标准评定,MED组:优37例,良13例,可6例;小切口组:优33例,良12例,可6例;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小切口手术比较,MED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小切口手术也具有其优势及适应症,临床应用中应掌握手术指征,采用合理术式,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直切口行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21例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了室间隔缺损修复术。结果:21例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随访心脏听诊无杂音,心功能正常。结论:右腋下小直切口手术隐蔽,创伤小,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