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联合康复训练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康复训练前接受多模式镇痛,对照组接受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胸外科手术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胸外科手术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疼痛感明显时,遵医嘱适当给患者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则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d、第2d、第3d(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疼痛评分),观察组疼痛得分(静息痛、活动痛、咳嗽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5例使用镇痛药物,对照组21例使用镇痛药物,镇痛药物使用率方面,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更高。结论多模式镇痛可以缓解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性亢进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优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另选取2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既往病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问题护理模式在妇科老龄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60-86岁妇科老年患者共81例,以手术后床号单双号随机分成二组,单号是实验组为问题护理模式(发现问题→回溯问题→解决问题→持续追踪)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双号是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论问题护理模式在妇科老龄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既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又能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早期及癌前病变的发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1].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多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手术方式是根治子宫颈癌,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而该手术却因疾病的性质及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等特点,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及生理舒适度.为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子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自2009年9月起,我们将舒适护理模式与全程的、连续性的责任制优质护理相结合,应用于子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喉咽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未开展舒适护理模式的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了舒适护理模式的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舒适度和满意度调查,并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明显增加喉咽癌围手术期患者的舒适程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9月在整体护理的同时通过会谈观察的方法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状态再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心理暗示法,行为疗法,心理分析方法,尽可能使病人心理状态稳定,减少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伤害,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择期手术的妇产科病人,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共532例,平均年龄39.5岁。患者材料见表。患者最多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与抑郁,532名患者中在围手术期间焦虑症状的患者335名占62.9%,抑郁的患者58名占10.9%。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焦虑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抢救的1 468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月至2014年9月抢救的1 532例危重创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创伤院前急救模式,干预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创伤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存活率、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到进行手术的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等待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绿色通道创伤急救模式比传统的院前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为院内成功救治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直肠三维超声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92例行肛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临床诊断以及术后证实.以手术结果为基准,比较不同检查对肛瘘术前分型诊断准确性以及对肛瘘内口、支管、脓腔诊断情况.结果 在术中可知,92例患者中括约肌间型...  相似文献   

11.
马智博 《中外医疗》2024,(1):182-185+198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模式用于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对其心理状况、肠蠕动早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妇科病房接诊的6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7.52±1.46)h、首次排便时间(19.47±1.58)h,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8、19.202,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提升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门诊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2276例门诊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准备、术中整体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门诊手术患者对我们围手术期护理感到满意,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腹腔镜下多脏器、多学科联合手术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48例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联合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科2005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39例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宫外孕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症,腹腔镜大大的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口和瘢痕。结论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更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监视在妇产常规手术取环困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常规手术取环困难患者32例,应用B超监视下实施取环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的在B超监视引导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取环手术,手术完成后,发现造成取不困难的原因中金属环患者多为不同程度嵌顿,共有17例,其余患者宫颈管粘连和断环残环的患者各3例,单环与T型环6例患者均为位置异常,而母体乐(芙蓉环)的3例患者均为尾丝退入宫腔或者过短造成.结论:针对常规手术取环困难患者,应用B超监视完成取环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的因素。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在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跟踪随访半年的时间,发现所有患者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的有15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的有32例、需要人帮助,扶拐行走的有63例、卧床但有意识地有30例,共有24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4.6%;与此同时分析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有脑疝引起脑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后,有多种因素可能引发患者死亡,影响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唤醒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开颅术中唤醒试验手术24例,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指标、唤醒时间、苏醒质量。回顾性总结多模式镇痛在开颅手术唤醒麻醉中的优势。结果整个唤醒麻醉过程顺利,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呼吸恢复良好,苏醒时间缩短,苏醒质量1级的有20例,3例患者在唤醒过程中出现局限性运动发作,经治疗好转,1例患者因颅内高压而放弃术中唤醒。结论多模式镇痛在脑功能区病变手术唤醒试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安全、有效,既能使患者迅速被唤醒,又能使开颅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13例合并糖尿病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 ,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行手术治疗处理上较为棘手 ,因其易感染、伤口愈合能力差、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近年来随着人们的进一步实践 ,其处理上多无困难 ,手术恢复顺利。我院自 1995年 9月至 1999年 9月共收治合并糖尿病的手术病员 13例 ,本文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 1985年 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男 8例、女 5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7.4岁 ,血糖最高 2 8.7mm ol/ L,尿糖 以上 7例 ,酮体 (- )。手术患者疾病 :结肠多发性息肉、乙状结肠癌、肺癌、重度颅脑外伤合并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