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痘疹活幼心法》系明代聂尚恒(字惟贞,号久吾)所著,该书详论痘症发病机理及辨治与方药,内容丰富,持论精详,辨证精确,切实可用,在明清时期流传甚广,曾多次翻刻,并流传到日本。经考证,该书成书于《痘疹慈航》之前(约成书于公元1611年或之前),《痘疹慈航》为《痘疹活幼心法》一书的删减本。聂氏为医重仁,善用兵法论医理,治疗用药尚温补禁寒凉。《痘疹活幼心法》对临床痘疹诊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万全字密斋(约1485年~1578年)明代罗田县人(今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人)。相传三世名医。万密斋的祖父、父亲均为儿科著名医师。至他著书立说医术更精,当时被誉为“医圣”,是我国十六世纪中叶伟大临证医学家之一。所著全书20多种,现已收集三十三册,一百二十卷,计一百多万字。其中《片玉心书》五卷、《育婴秘决》四卷、《幼科发挥》四卷、《幼科指南》二卷、《片心痘疹》十三卷、《痘疹心法》二十三卷、《痘疹歌括》等书,均为儿科专著。万密斋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两宋金元的学术争呜和临证各科的成就,对万氏医书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8味药组成,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无力所致诸证的名方。后世以补中益气汤命名方剂约有20余首,可见于《丹溪心法》、《万病回春》、《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幼幼集成》、《喉科种福》等古籍中,大多由东垣方加减变化而成。所以,张景岳说:"补中益气汤乃东垣独得之心法"。  相似文献   

4.
吴崐是新安医学名家之一.1584年,吴崐撰成《医方考》6卷.1594年,撰成《素问吴注》24卷.1618年,撰成《针方六集》6卷,由程标捐资刊刻.吴崐尚撰有《脉语》2卷,成书年代不详.《医方考》有明刊本、日本及朝鲜刊本、旧抄本、现代版本4类版本.《吴注素问》有明清刊本、日本刊本、旧抄本、影印本、现代版本5类版本.《针方六集》有明刊本、抄本、影印本及现代版本4类版本.《脉语》多与《医方考》合刊,除部分现代版本未附《脉语》之外,《脉语》的版本大致同于《医方考》.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孟河撰《孟氏幼科》六卷,成书于1678年,为中医儿科经典著作,目前学界对其版本认识、版本之间的关系仍有存疑之处.本文通过对《孟氏幼科》现存版本的对比和考证,发现《著石堂新刻幼科秘书》《著石堂新刻幼科百效》《著石堂新刻幼科直言》实为同一本书.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的现有版本基础上新发现了乾隆五十年本;温州市图...  相似文献   

6.
南宋医家张杲的《医说》有国内出版本和国外出版本2类。国内出版本可分为宋本、明本、清本、民国以来诸本,目前可以知见宋本1种、明本14种、清本3种、民国以来诸本25种。国外出版本主要有日本刊本、朝鲜活字本2类。《医说》的版本,在明代产生了原本传承本和增补本2个分支。原本传承本有顾定芳刊本、张尧德刊本、吴勉学刊本、吴中珩刊本、王肯堂刊本、《四库全书》诸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文明书局铅字排印本、日本万治二年(1659)刊本等。增补本有张子立刊本、沈藩刊本、傅凤翱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末抄本、朝鲜活字本等。  相似文献   

7.
万全用药谈     
明代名医万全(号密斋)三代业医,以儿科闻名湖北罗田一带。万全勤求博学,师古训而不泥于古,承家传而不拘于传,解有独到,一生著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世医心法》、《广嗣纪要》等二十多部著作,对祖国医学事业,尤其是儿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文中,字文秀,南宋时安徽宿州符离人,官太常,精通内、儿科。他曾到江苏涟水、扬州行医,居涟水十五年,济人救危,无分贵贱,名噪四方。撰《小儿病源方论》(以下简称《病源》)四卷(1241年),《小儿痘疹方论》(以下简称《痘疹》)一卷(1253年),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治疗见长。明·刘凤谓:“宋以来吴之专家者,曰陈日钱二氏,陈以热,钱以凉,故有火与水喻者。”(《幼幼新书·序》)可见儿科温、凉两大学派始于宋,陈文中与钱乙齐名,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活幼心法大全>九卷,为明代福建宁化的官员兼医家聂尚恒(久可)撰写,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此书论痘症、痧症、幼儿杂症,详载各症尤其是痘症的辨治与方药.全书载医论十余条,痘症各阶段的辨治方30首,对痘疹备用紧要诸症附方论16条及处理方药,并附古今治痘要方12首,治痘医案11则.对于痧症及幼儿常见杂证亦有论有方,详列辨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明代福建医家撰著医书近70部,比较重要的有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熊宗立的《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名方类证医书大全》;聂尚恒的《活幼心法》;肖京的《轩岐救正论》5部.明代医家为福建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秦昌遇,字景明,号广野道人,又号乾乾子。上海人,明代著名医家,撰著甚富,有《伤寒总论》、《脉法颔珠》、《方剂类选》、《病机提要》、《症因脉治》、《幼科折衷》、《幼科金针》、《幼科医验》、《痘疹折衷》和《大方医验大成》等10种著作行世。秦氏生平志趣高雅,董文敏尝绘《六逸图》,皆郡耆宿,  相似文献   

12.
1613年以来,朝鲜许浚《东医宝鉴》在朝鲜、中国、日本等地刊行了30余种版本。朝鲜版本有癸丑初刊活字本、己亥岭营木刻本、甲戌岭营开刊本、甲戌岭营改刊本、甲戌完营重刊本等13种;日本版本有日本享保初刊本、日本宽政重刊本2种。  相似文献   

13.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休宁县人。明代著名医家,因学问深厚、医效显著,故时人以“此日孙思邈,医功更有神”相赞誉,撰有《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痘疹心印》2卷,以及《孙氏医案》5卷。  相似文献   

14.
正《全幼心鉴》[1],明代寇平撰,初刊于成化四年(1468年)。寇平,字衡美,河南登封人,生平事迹不详。《全幼心鉴》四卷,卷一总论小儿先天禀赋、阴阳气血等生理特点、面部与手部望诊、小儿的保育与调理、儿科医生守则等;卷二论述小儿脉法、初生儿的护理及常见病;卷三、卷四论小儿诸病,以内科病证为主,包括痘疹。附录《小儿明堂灸经》。书中除选集经效古方予以阐述外,对面部、虎  相似文献   

15.
《千金方》约成书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历史悠久,版本较多,流传很广。《千金方》30卷,后经宋·林亿校刊始有93卷,这在《中国医籍考》中有载:“原书三十卷,析为九十三”。从历代经籍艺文志及私家书目也可粗知其版本情况。《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有孙思邈千金方30卷;明《徐氏家藏书目》有千金方93卷;清《四库全书总目》有千金方93卷,两淮马裕家藏本;《经籍访古志》有备急千金要方30卷目录1卷,宋刊本日·米泽侯藏,第四卷缺,以元版补之。千金翼方30卷目录1卷元版韦修堂藏。另有《真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医学》2010,31(7):792-792
我国最早的医学协会是明代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的“一体堂宅仁医会”。 明代名医,徐春甫(1520~1596),甫一作圃,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祁门(今安徽歙县)人,出身于诗书之家,父、祖俱业儒。早年攻举业,因苦学失养,体弱多疾,遂改攻医,师事当地医家汪宦。徐氏著有《古今医统大全》100卷,《医门捷径》(又名《医学入门捷要六书》或《医学入门捷径六书》)6卷。《古今医统大全》中的《内经要旨》、《妇科心镜》、《螽斯广育》、《幼幼汇集》、《痘疹泄密》等,都曾单独印行。  相似文献   

17.
明代著名医家汪机有多部著作,传世甚广,但其所著的《伤寒选录》一书,仅见著录,未见流传.近年来,中国古籍孤本大全选编工作委员会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为弘扬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精选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独特见解的孤本影印出版.1999年复制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的明万历三年(1575年)敬贤堂刊本,汪机著《伤寒选录》八卷(陈桷编辑,程镐校正,汪邦聘重校),2002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填补了这一缺憾.该书的出版,为全面了解汪机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探析方苣芷(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医宗金鉴·正骨心汉要旨》,骨伤抖《医宗金鉴》问世于清代乾隆年间,由吴谦等编著,是一部含括中医临床各科诊治经验的综合性巨著。该书共90卷,其中87~90卷为《正骨心法要旨》。《医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张子和医著整理编校成《子和医集》,并作总结:1.概述张氏所存两部著作卷篇内容及其学术观点;2.分析张氏著作的形成,大致分为四个过程。其中部分为张氏亲自撰写,多数为他人整理收集编纂,但均反映张氏学术思想以及张氏与刘河间的师承关系;3.对《儒门事亲》的成书时间、初刊时间及其以后再次刊刻提出看法,认为先后经历三卷本、十四卷本、十五卷本三过程。十五卷本形成后开始分化为三个版本系统,并根据版本的刊行时间、质量、源流关系诸方面因素,选定《儒门事亲》编校的底本为邵辅刊本(即嘉靖·辛丑木刻本)。  相似文献   

20.
宋代校正医书局改编《千金要方》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现存有二种传本,一种是宋代校正医书局的校注本《备急千金要方》;另一种是未经宋人校改的宋刊本《孙真人千金方》(现存20卷)。这二种传本无论是在篇目次序(包括同一篇中的条文次序)还是在文字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出入。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几年前我们已经撰文做了初步分析,而新近的研究又进一步发现了解释这些差异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