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临床疑诊的45例脾脏外伤患者的超声造影与临床表现.结果 45例患者中经CT或手术证实脾损伤42例,其中常规超声检出31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73.8%,特异性33.3%,准确性71.1%;超声造影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95.2%,特异性66.7%,准确性93.3%.两种方法诊断脾外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但也应认识到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实质性脏器,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具有及时、直观、安全、方便,而且无创的特点.本文总结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48例脾破裂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低频超声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1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低频联合高频超声对外伤性肝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因腹部闭合性创伤肝脾损伤中的高、低频二维声像图,经手术及临床相对照。结果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对外伤性肝脾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出率。结论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可相互取长补短,对诊断外伤性肝脾损伤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湖北省松滋县人民医院陈泽猛,章贤荣邮政编码434200本文报告我院1985年元月至1994年元月,对因各种原因所致脾外伤68例进行了B型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对照分析。68例脾损伤中,男60例,女8例,年龄6~57岁。B超确诊64例,符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灰阶超声造影评价不同级别的脾脏锐器伤,探讨超声造影与不同级别脾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杂种犬6只,麻醉后开腹暴露犬脾脏,使用小型手术刀柄分别于脾的脏面和膈面制作不同长度和深度的创缘,形成相对粗糙的病灶.即刻对病灶行二维超声及灰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在6只实验犬脾脏的脏面和膈面,共制作深度0.5~6.0 cm不同大小锐器伤病灶共77处.二维灰阶超声对于深度<3.0cm的病灶不能良好显示,病灶显示率为24%(12/50);而灰阶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所有的病灶,显示率为100%.结论 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脾损伤的病灶位置和范围,并可部分显示病灶内的活动性出血,显著提高了超声对不同程度损伤病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活体犬中不同内径脾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制造内径<1 mm (A级)和1 mm<内径<2 mm脾动脉(B级)损伤模型后,分别行超声造影以及增强CT检查,并比较两者对创伤的显示率。结果(1)随着脾损伤内径的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量相应的增高;(2)超声造影能够显示不同内径脾动脉损伤,并出现流沙样或涌泉样活动性出血及供血区低增强或无增强等相应改变;(3)在A级损伤,超声造影显示率显著高于增强CT(100%vs.90.3%,P<0.05),在B级损伤与增强CT显示率相似(100%vs.100%,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小内径脾动脉损伤诊断价值优于增强CT,对大内径脾动脉损伤显示率与增强CT相似。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闭合性脾损伤的价值。方法2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其中一组全身肝素化处理,另一组不进行肝素化处理,采用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犬体表脾区,建立闭合性脾损伤模型。分别于撞击前、撞击后对脾进行普通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实验结束后评估脾损伤情况并与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普通二维声像图:脾实质损伤区回声不规则,与正常脾组织界限不清晰,部分可见包膜连续性中断,包膜下及腹腔可见不同程度的积液。超声造影所见:脾实质损伤伴活动性出血时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点不同;脾包膜破裂伴活动性出血时,可见微气泡自破裂口向外呈“涌泉状”或“喷射状”移动;脾内血肿形成而止血时,血肿内各时相均未见增强效应。病理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关性好。结论超声造影能通过微气泡的增强特征实时判断脾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或形成血肿。  相似文献   

8.
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灰阶超声造影与CT在脾脏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在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脾脏钝性伤和锐性伤动物模型,6只小型猪共建立脾脏外伤模型13处,其中锐性伤5处,钝性伤8处。脾脏创伤后即刻,首先应用常规超声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内部回声,然后在灰阶超声造影条件下静脉团注自制造影剂1.8ml,观察脾实质损伤的部位、范围、损伤程度及造影增强特征,并与增强CT、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灰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脾内损伤病灶的部位、形态、范围,其显示脾内损伤区的敏感性为100%(13/13)。增强CT可清晰显示脾内的9个损伤灶,另4个脾内损伤灶未显示,敏感性为69%(9/13),超声造影显示此4个损伤灶损伤程度为Ⅰ级,敏感性高于CT(P<0.01)。在判断脾损伤的严重程度上,超声造影分级与病理学检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超声造影剂结合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可显著提高常规超声对脾脏外伤的诊断水平,和CT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肝脾外伤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造影检查,据肝脾损伤程度分级而分别处理。结果 6例常规超声显示肝或脾可疑病灶及腹盆腔积液,超声造影提示肝或脾内未见明确病灶。9例常规超声未显示可疑病灶,仅显示腹盆腔积液,超声造影提示肝或脾内明确病灶;45例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均提示肝或脾血肿病灶。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检查病灶范围较大,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肝脾损伤患者,保守治疗23例,ICU监护+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5例。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脾外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脾破裂早期漏诊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脾破裂在腹部脏器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根据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结合外伤史和临床表现,超声诊断一般不难,但当肝脾损伤较轻、时间较短、图像不典型时为诊断增加了难度。我院于2002年3月~2004年11月对75例肝脾破裂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13例漏诊,漏诊率17.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脾损伤的B型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肝脾伤患者43例,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6~59岁.所有患者均作了B超检查,描述并讨论其超声图像表现提出观察腹腔积液是诊断内出血的重要指征,强调脾损伤患者当其实质损伤而包膜依然完好的情况下要密切注意迟延性脾破裂发生的可能.分析了漏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及引导微创止血治疗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为肝脾破裂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根据超声造影和cT诊断结果,对损伤程度为3~4级、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行超声造影引导下微创止血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35例超声造影确诊为实质脏器损伤,均经手术或cT证实。11例患者成功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进行了肝脾脏器的微创止血治疗,治疗中和治疗后无明显不适。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诊断肝脾损伤并判断程度,其引导的微创止血治疗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实现安全、有效的止血,是非手术治疗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在脾外伤评估和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经CT和(或)手术证实为脾外伤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脾外伤常规超声检出28例,漏诊14例(轻重不同程度各7例);超声造影检出40例,漏诊2例(均为轻微损伤)。超声造影在损伤灶检出率和分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超声(P〈0.001)。在42例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中,常规超声组存在明显级别低估者10例;超声造影组无一例发生级别低估,且与CT和(或)手术组脾外伤程度分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造影在脾外伤检出率及脾外伤程度分级评估上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基本与手术或(和)CT检出率和评估结果一致。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脾外伤相比,是一项新的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超声影像技术在特大地震伤员的诊断分型和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超声会诊的743例地震伤员分为四类,即胸腔伤、腹腔伤、四肢血管伤和挤压伤,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3例伤员中,有218例出现超声影像学异常,阳性率为29.3%.按损伤类型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第一阶段依次为挤压伤类血肿>胸腔积液(血)>脾破裂>肝破裂>四肢血管损伤>肾损伤>肠管破裂及挤压综合征伴肾功能衰竭,第二阶段挤压伤类血肿>胸腔积液(血)>四肢血管损伤>挤压综合征伴肾功能衰竭>脾破裂>肾损伤>肝破裂.结论 地震常造成全身多器官损伤;超声在分析地震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脾外伤在腹部外伤中居腹内脏器损伤之首,约占40%~50%.早在1892年,Ritgner第一次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1911年,著名外科学家Kocher在外科学手术教科书中明确提出"脾切除术对机体没有危害,当脾损伤时就应切除这个器官".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脾外伤一经确诊,都采取脾切除术.脾切除一直是治疗脾损伤的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14例闭合性肝、脾损伤的实时超声显像研究,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改变相结合,将肝、脾的损伤程度分为四型:Ⅰ挫伤型、Ⅱ包膜下裂伤型、Ⅲ包膜裂伤型、Ⅳ、严重损伤型。重点分析了不同程度损伤所致四型的临床处理结果,认为超声显像对于肝、脾损伤程度的判定具有准确性高、能动态观察出血是否继续、判断病情的发展,同时结合血液动力学(血压、脉搏、血色素)和腹部体征的改变,为临床提供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脾闭合性损伤临床十分常见,现将我院1989年至1992年B超诊断为脾闭合性损伤4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讨B超在牌闭合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本组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并为手术证实。男性33例,女性16例。年龄13岁至64岁。 所用仪器为SSD—620及SAL—38ASB型超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延迟性脾破裂(DRS)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回顾分析23例DRS病例,按照脾损伤的病理解剖类型对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类,随患者病情变化,对中央破裂、包膜下破裂、真性破裂3类脾损伤的超声图像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患者临床治疗相对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DRS与手术诊断符合21例,占91.3%,2例脾包膜下破裂保守治疗,其中1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超声动态观察病情至痊愈,占8.7%;23例DRS临床均治愈。结论超声以其便携、无创、准确性高、快速简便、易重复的优势对DRS诊治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脾破裂是急诊外科常见病之一,严重时可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超声检查能迅速为临床提供脾脏损伤情况,或根据腹腔积液情况间接提示可能脾脏损伤而需随访观察,本文通过对45例脾破裂超声检查声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脾损伤的超声图像对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5例外伤所致患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型,结果: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11例。结论:对B超的追踪观察是脾损伤保守治疗中首选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