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合并同侧髁突骨折对陈旧性髁突脱位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陈旧性髁突脱位分为陈旧性髁突脱位并同侧髁突骨折(old dislocation and fracture of condyle process,ODFCP)20例和单纯陈旧性髁突脱位(old dislocation of condyle process,ODCP)1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张口度、张口型、咬He关系、X线片表现及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程度。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张口度和张口型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DFCP组中18例咬He关系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患侧后牙早接触,前牙开He;3例关节间隙不均匀;2例出现关节区疼痛和不适。ODCP组全部患者咬He关系均恢复正常;1例关节间隙不均匀;1例关节弹响。结论 陈旧性髁突脱位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同侧髁突骨折,均不影响术后张口度的恢复和张口型的改善;除髁突骨折术后再移位和复位不当因素外,陈旧性髁突脱位合并髁突骨折并不影响咬He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髁状突切除术和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术对生长期大鼠下颌骨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儿童发育期髁状突病变提供理论指导。方法:36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髁状突切除组、髁状突软骨全层削刨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12周处死后测量下颌骨大体标本并做髁状突中份软骨组织学观察。结果: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12周髁状突切除组下颌升枝高度(H)、下颌体高度(M)、下颌体长度(L)都明显缩短;两手术组间H和L差异显著(P<0.01);两手术组的修复组织大部分为纤维软骨样组织。结论:下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内部生长中心发育和外部功能刺激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髁突是下颌骨的薄弱部位,因此髁突骨折是常见的下颌骨骨折,约占所有下颌骨骨折的26%~57%,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一直是争论的焦点[1].如果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使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因此对髁突骨折的治疗应慎重.现将我院口腔科1999~2004年收治的髁突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评价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优缺点。方法:根据X线及临床表现,采取非手术治疗34例,手术治疗8例,42例随访1a以上。结果: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程度相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据检查指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将SD大白鼠拔除磨牙并钳断切牙,造成单颌无牙和全口无牙颌模型。通过组织化学手段,观察实验鼠失牙后髁状突软骨氨基多糖含量变化。结果:无牙颌大白鼠髁状突软骨基质中氨基多糖含量减少,并随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加剧,全口无牙颌组比单颌无牙颌组更明显。提示无牙颌将导致髁状突软骨基质氨基多糖的丧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与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20例分析总结其诊断与治疗体会。结果通过治疗观察,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认为冠状位CT扫描是诊断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最好的检查方法,颌间固定和颌下切口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髁状突再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对6例不能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完成骨折复位的髁状突骨折,施行髁状突再植术及随访。术后经临床、X线检查及牙合力测量,证明所有患者颞下颌关节解剖及咀嚼功能恢复满意,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三种临床常用纤维桩系统以及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桩核修复的下颌第一双尖的牙抗折性能,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选择临床因牙周病或成人正畸拔除的单根下颌第一双尖牙共80颗,完善根管充填治疗后,随机分成A、B、C、D四组,保留2mm牙本质肩领预备牙体后分别用A组Parapost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法国RTD公司),B组TENAX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瑞士康特公司),C组D.T.Light石英纤维桩+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美国Bisco公司),D组铸造钴铬合金桩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所有样本于釉牙本质界下2mm处用自凝塑料包埋,然后用特制的夹具固定于万能材料测试机(instron2343,美国)上测试其折裂强度,加载点位于全冠颊尖顶上,加载方向与牙体长轴成135°夹角,加载速度为0.5mm/min,持续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标本发生破坏时的瞬间力值及实验牙的折裂类型。结果:A、B、C、D四组离体牙桩核冠修复后牙体析断时的最大载荷分别为(376.8±47.4)N、(413.6±55.3)N、(602.8±75.8)N、(1012.4±105.3)N。A组与B组抗折强度及破坏性断裂相比(P>0.05),A、B两组分别与C、D两组经比较,其抗折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坏性折断D组明显高于ABC三组,P<0.05。结论:桩核材料修复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强度为铸造钴铬金属桩核>石英纤维桩>玻璃纤维桩核材料,但纤维桩核材料更有利于保护牙根。 相似文献
12.
Effects of estradiol on proliferation and metabolism of rabbit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cells in vitr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in vitro of 17β-estradiol ( E2 )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bolism of rabbit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cells.Methods Chondrocytes were derived from neonatal rabbit 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 using a modified enzyme method. 17β-estradiol was added to the culture medium in a variety of concentrations. Cell growth and DNA, collagen, and proteoglycan synthesis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o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ondylar chondrocytes. These were measured by cell number, ^3 H-proline and ^35S-incorporation, respectively.Results E2 increased cell number and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at 10^-8 to 10^-10mol/L, and 10^-8 to 10^-11 mol/L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peaking at 10^-8 mol/L and 10^-9mol/L, respectively.However,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estradiol caused inhibition of both cell number and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and this was significant at 10^-6mol/L. The effect of E2 on proteglycan synthesis was similar; the maximum stimulating effect was at 10^-8mol/L, and inhibition was significant at 10^-6mol/L. There was no obvious stimulatory effect of E2 on ^3H-thymidine incorporation observed.Conclusions Estradiol affects condylar chondrocyte cell growth, DNA, and proteoglycan synthesis in a biphasic manner depending on its concentration. This indicates that estrogen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s, and could be relevant to some aspects of certain tempormandibular joint diseases by modula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chondrocyt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单管,少见变异形态尤其是三根以上极为罕见,本文对其变异牙根形态进行观察分析,为根管治疗术前检查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从收集的8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中选出具有根面沟、根面凹陷及根尖分叉的15颗,对牙根外形进行拍摄并仔细观察分析。结果:83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变异15颗(18%);变异牙根均可见近中舌侧沟;根面沟主要发生在根中下段;颊舌侧根面沟罕见,可同时伴有根尖分叉;其中单根尖牙75颗(90.4%),双根尖以上6颗(7.2%)。结论:根面沟的发生使得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变得复杂,根管治疗前应仔细检查以免遗漏根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手术显微镜在多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行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148例,拍摄术前X线正位和偏位投照片,对疑为多根管的患牙,先在肉眼下探查根管,再在显微镜下定位和疏通根管,ProTaper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垂直加压法充填根管.比较显微镜使用前后多根管的发现率,并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 显微镜使用前后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管发现率分别为12.2%和23.6%,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根管预备及充填效果佳.结论 手术显微镜有助于定位和清理额外根管,提高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作一系统性的回顾分析.方法 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所有与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相关的文献以及病例报道,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分型、根尖孔数目和根尖孔位置.结果 1 324颗研究牙根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个牙根发生率占93.1%,2个牙根占6.6%,3个牙根占0.3%,其中未发现4个牙根的存在;5 745颗研究根管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单根管发生率占75.2%,多根管占24.8%;4 650颗研究根管分型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Ⅰ型根管发生率占75.1%,Ⅱ型占2.0%,Ⅲ型占1.7%,Ⅳ型占5.5%,Ⅴ型占12.5%,Ⅵ型占0.1%,Ⅶ型<0.1%,Ⅷ型占0.5%,其他根管类型占2.6%;478颗研究根尖孔数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只有1个根尖孔的占63.2%,有2个根尖孔的占25.7%,有3个根尖孔的占9.0%,有4个根尖孔的占2.1%;771颗研究根尖孔开口位置的下颌第一前磨牙中,包含946个根尖孔,其中根尖孔位于根尖顶端的占56.6%,位于根尖侧方的占43.4%.结论 中国人下颌第一前磨牙以单牙根单根管为主,两牙根两根管常见,两根管中主要以Ⅳ型和Ⅴ型根管为主,其他根管分型发生率较低,但包含根管类型较多.此外,下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数目变化大,约占一半的根尖孔位于根尖侧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micro-CT,M-CT)三维重建后研究不同年龄组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初始锥度.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髓治疗的单根管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58颗,分为13~25岁、26 ~45岁和46~60岁组,采用Micro-CT扫描重建.再将每颗牙根平均分为3段,包括根颈、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锥体束CT扫描法,研究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的形态。方法从山东各地市医院口腔科选取符合条件的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共计164颗为研究对象,肉眼观察其牙根外形,记录有根面凹陷牙齿的数量,通过透明牙标本法采用Vertuccis分类法观察根管系统形态。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的锥体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中304颗山东人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影像,观察根管系统形态。结果透明牙标本法中,164颗离体牙,有2颗为双根牙,162颗为单根牙,双根牙检出率为1.22%;162颗单根牙的根管中,Ⅰ型根管检出率82.72%,Ⅲ型根管检出率为1.23%,Ⅳ型根管检出率为3.09%,Ⅴ型根管检出率为12.96%,Ⅱ、Ⅵ、Ⅶ、Ⅷ型根管检出率为0。164颗离体牙透明牙标本法的双根管检出率为18.29%;36颗离体牙有根面凹陷,其中21颗牙根管数目为单根管,其余15颗为双根管,有根面凹陷的离体牙双根管检出率41.67%;锥体束CT扫描304颗下颌第一前磨牙,55颗牙为双根管,双根管检出率为18.09%。结论山东地区人下颌第一前磨牙双根管出现率比较高,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时需注意,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确定根管形态。 相似文献
18.
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兔下颌持续前导后髁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下颌持续功能前导后髁突软骨中BMP/Smads信号传导通路表达与髁突改建的关系。方法:60只8周龄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动物每日24h戴用咬合前导矫正器。实验动物分别在第3天、1周、2周、4周、8周及12周时处死并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髁突组织内BMP-2和Smad1/5、4、6的分布和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灰度测定。结果:BMP-2和Smad1/5、4、6主要在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中表达,钙化层的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也可见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实验组兔髁突软骨BMP-2和Smad1/5、4、6的表达强度在早期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髁突骨组织改建的活跃程度同步。结论:下颌持续前导后,Smad1/5、4、6作为BMP-2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与下颌髁突适应性生长改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颌髁突骨折采用钛板内坚固固定技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对36例髁突骨折采用耳屏前、颌后和下颌进路,应用钛板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复位后的固定,观察术后3个月时张口情况、咬合关系、X线表现。同时发现手术面神经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均明显改善。X线显示:髁突骨折复位良好。面神经损伤中颞支损伤率为16.7%,下颌缘支的损伤率为8.3%。结论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行下颌髁突骨折的治疗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方法,根据骨折部位的高低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