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离休鼠心模型,比较并评定了冷晶体停搏液和温血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表明: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有明显加强心肌保护的作用,对高体鼠心准注能减少心肌细胞CK和CK—MB的漏出,加强心肌细胞内ATP含量的储存,增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比表面,降低线粒体的平均分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2.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中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HTK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87.5%、64.6%(P〈0.05)。主动脉开放后8h、24h对照组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HTK组(P〈0.05)。两组其余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复杂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略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探索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50例行择期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冷晶体停搏液,实验组用冷血停搏液。阻断前,开放冠状动脉循环后1,3,10min分别由冠状静脉窦和动脉同时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乳酸、丙二醛含量。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4,8,24,48h测定心肌酶谱。心脏停跳前,开放升主动脉后5min取右心室心肌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同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心电诱导停搏时间较长,量大,术后多巴酚丁胺及异丙肾上腺素平均最大剂量较高,使用时间较长,但心肌氧、乳酸摄取率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冷血停搏液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较冷晶体停搏液无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温血间断灌注组(n=18)和冷血间断灌注组(n=1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采集动脉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二尖瓣置换患者在主动脉开放时从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检测乳酸浓度.部分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分别取右心房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温血间断灌注组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高于冷血间断灌注组(P<0.05),两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近似.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康斯特停搏液和冷含血停搏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均接受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瓣膜直视手术,所有患者均无风湿活动及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康斯特停搏液,对照组给予冷含血停搏液。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 h、12 h及24 h检测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清肌钙蛋白I的含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54.17%vs.79.17%),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减少[(6.6±2.3)μg/(kg·min)vs.(5.2±2.1)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4h[(49.7±11.8)IU/L vs.(24.5±2.0)IU/L]、12 h[(83.9±18.3)IU/L vs.(31.1±2.6)IU/L]、24 h[(62.4±12.5)IU/L vs.(32.4±3.3)IU/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4 h[(1.20±0.13)μg/L vs.(0.21±0.04)μg/L]、12 h[(2.35±0.64)μg/L vs.(1.22±0.59)μg/L]、24 h[(1.75±0.24)μg/L vs.(0.76±0.41)μ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康斯特停搏液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7.
8.
9.
10.
本文从临床效果、心肌酶代谢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比较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与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为,常温组术后自动复跳率为92.3%,低温组仅23.1%;常温组心肌酶释放减少,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常温组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心肌破坏较少。表明常温体外循环行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较以往的低温体外循环用冷晶体停跳液间断灌注为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脏病CPB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麻醉后经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质量放血行紫外线照射充氧。升主动脉阻断后,将UBIO作为心停搏液行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之后每30min常规以4:1冷血/晶体灌注;对照组除不用UBIO灌注外,其他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从转流结束到术后6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观察组冠状静脉窦血清cTnI、CK—M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过程中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UBIO能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仍存在争议。我们假设在David I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有相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I 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 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至36月。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日期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 vs 7.22±1.44, 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 vs 1.96%, P=0.009),但仅有1名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在David I 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8):597-597
已有不少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血液或晶体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由于血液的成分比晶体停搏液更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在心脏手术中可带来显著的临床益处。为明确血液是否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加拿大多伦多Surmybrook和女子学院Guru等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登记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Circulation[2006,114(1 Suppl):I331]上发表。 相似文献
15.
心肌保护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心肌保护不良是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 ,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办法完全避免因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 心肌保护的基本概念心肌保护的概念应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1心脏停跳前期 :应充分供氧 ,调节体外循环血流动力学状况 ,降低血压和心脏容量负荷 ,改善心肌代谢 ,避免缺血。缺氧、糖原和高能磷酸化合物耗竭的心肌经用心脏停搏液停跳后对再灌注损伤更加敏感。 2诱导期 :诱导停跳时要保证心脏充分减压 ,并保证心脏停搏液均匀分布。如患者术前情况差 ,心肌代谢受损害 ,高能磷… 相似文献
16.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是采用4℃冷晶体液间断灌注,未能解决心脏停搏期间氧的供需矛盾及再灌注损伤问题。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常规采用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效果良好,现将两种灌注方法的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常规冷晶体停搏液灌注为对照组,温氧合血灌注为温血组。对照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1.7±8.0)岁,术前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三种方法对体外循环犬心肌在缺血前、缺血中及再灌注后的心肌结构变化,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15 只犬随机分成3 组( n= 5) 分别灌注三种停搏液。在心肌缺血前,缺血后120 min 及再灌注30 min 于右心室相同部位取心肌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电镜采用线粒体计数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3 组在缺血前、中及再灌注后光镜结构无明显改变。电镜结构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显示在缺血120 min 及再灌注30 min 冷血停搏液间断顺灌组及血利钾停搏液及双向性灌注组心肌线粒体损伤轻于冷晶体停搏液组(P<0-05)。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提供较好的心肌保护,血利钾停搏液及双向性灌注组心肌保护效果同等于冷血停搏液间断顺灌组,优于冷晶体停搏液间断顺灌组。 相似文献
19.
20.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对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间断顺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CPB中实验组采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心脏停搏液问断灌注;对照组用等量4℃St.Thomas Ⅰ号冷晶体液作为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两组其余操作相同。结果 开放升主动脉后,实验组冠状静脉宴血清cTnI、CK-MB水平和左心室心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心肌SOD活性和A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实验组左心室心肌纤维结构完整,细胞内线粒体轻度水肿,而对照组心肌纤维部分断裂、溶解,线粒体基质外溢,糖原颗粒减少。结论 UBIO血心脏停搏液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且能减少心脏停搏液的灌注次数,延长心脏停搏时间;本研究为UBIO血心脏停搏液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