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大鼠工作型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供体肺动脉与供体左心房吻合,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受体血液经供心冠状动脉进入,在供心内循环后,由左心室排出,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体腹主动脉。结果 20例实验成功17例。成功率85%,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3.2±3.7)min。失败的原因有吻合口出血,心肌保护不佳。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见供心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均有血流通过。结论大鼠工作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可更好地应用于实验研究;且操作简单实用,甚至可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将供心主肺动脉与左房吻合,再将供心移植到受体腹部,将升主动脉与供心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使得左心房获得前负荷,成为工作型心脏.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15例成功11例,手术成功率为73%.手术平均时间为(38.8±5.7)min.移植心脏获得长期存活,在28 d后通过超声观察可见供体心脏工作正常.结论 手术的关键是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同时术后给与供心适当的按摩辅助也非常必要.此模型可以更好的用于移植免疫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制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供心移植等环节进行改良,建立Wistar和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完成100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9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结论:与传统0n0术式相比,此改良术式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问和腹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吻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4.
张晓刚  吕毅  王博  李晖  于良  刘昌  仵正  孟珂伟 《医学争鸣》2005,26(19):1745-1747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的异位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解决模型建立中的技术问题. 方法:利用袖套法和cuff套管法完成从金黄地鼠到大鼠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 将供心的颈总动脉与受者左肾动脉进行袖套式吻合,将供心右肺动脉与受者左肾静脉利用套管法吻合. 每日通过对受体进行左侧腹壁触诊完成对供心功能的评价. 结果:共实施105例异位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95例成功. 异种移植物生存期为移植后3~4 d,并且发生经典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结论: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稳定的用于研究协调性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小鼠-大鼠颈部及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比较小鼠—大鼠颈部和腹部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用昆明小鼠和Whister大鼠分别做供体和受体,将小鼠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大鼠的右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建立颈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将小鼠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大鼠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建立腹部异种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取心时间、血管吻合时间及并发症对颈部和腹部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正式实验阶段颈部和腹部模型的移植成功率分别为90%和93.3%,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2.67±0.73和2.43±0.69天,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实验阶段。病理检查移植心呈典型的急性血管性排斥改变。结论:小鼠—大鼠颈部和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有各自的特点,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均可稳定的用于实验,是研究协调性异种移植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 ,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方法 以 SD大鼠为供体 ,新西兰白兔为受体 ,应用袖套技术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吻合。 结果 完成实验 4 8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供心缺血时间 12± 5 min,吻合时间 2~ 4 min。 结论 应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克服了腹腔心脏移植的局限性 ,简化了心脏移植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雄性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供、受体2组,采用大鼠Ono术式进行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小鼠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实验30例。 结果 实验成功率86.7%(26/30)。取供心时间(9.4±1.2)min,供心修取时间(14.8±1.2)min,受体手术时间(60.4±2.4)min,其中吻合时间(29.8±2.5)min。结论 掌握小鼠心脏移植的显微外科技巧和正确的处理手术并发症,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传统Ono术式建立Wistar至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其相应环节适当改进。结果:共实施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50例,成功45例,手术成功率90%。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为:①使用合理的麻醉剂量;②良好的心肌灌注和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缩短;③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减少及血管吻合的质量及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模型.方法70只SD大鼠,行35例次的胃移值手术.供体手术,先切除脾脏,经腹主动脉行原位胃冷灌洗.将胃及其所属血管,包括腹腔干和门静脉干等一并切取.受体手术,先切除胃和脾脏,分别行供、受体间门静脉的端侧吻合,供体腹腔干与受体胃左动脉的端端吻合,然后开放血流.再行供体和受体十二指肠间端端吻合,贲门与食管端端吻合.结果在施行的35例手术,后20例中有16例成功,成功率为80%.最长存活者达3个月.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原位异体胃移植类型.该模型可用于腹部多脏器移植中移植胃的相关研究及全胃切除术后代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兔肾移植模型。方法:用新西兰白兔作为供体和受体。供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分别行端一侧吻合;输尿管带膀胱瓣与膀胱吻合。结果:新西兰白兔肾移植模型稳定;肾移植组兔术后第2天起,血清肌酐浓度(SCr)迅速上升,从术前(179.76±28.36)μmol/L上升到术后的(693.55±36.49)μmol/L,而对照组血清肌酐浓度较稳定;一般情况观察和移植肾外观形态检查均出现典型急排反应。结论:新西兰白兔肾移植模型制作简便、可靠,可用于移植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Experience with orthotopic 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300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s in rats were performed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Male rats including Lewis, ACI, Wistar, and SD, with a body weight of 150 to 400 g, were used as liver donors and recipients. A midline abdominal incision was performed in both donor and recipient animals. The donor's liver was perfused through the aorta abdominalis. The recipient's liver was flushed via the protal vein (PV) with 2 ml of 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immediately after occlusion of the PV to make intrahepatic blood enter the circulation. The bile duct was reconstructed by end-to-end anastomosis via a Teflon catheter. The cuff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anastomoses of the infrahepatic vena cava (VC) and PV. The suprahepatic VC was anastomosed using either suture or cuff technique. The operative success rate was 92.7% (278/300) on the average and 1-week survival rate 88.4% (199/225) in isografting. The model proved reliable for studie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改良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以12头杂交长白猪为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时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入T型管、输尿管内置入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胰液和尿液转流备Ⅱ期手术完成。结果:手术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无出血及漏血现象,并且迅速恢复功能。术后平均存活期12天。结论:成功建立了猪胰肾联合移植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现有的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一种符合生理模式的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方法: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进行胰十二指肠移植。供胰的静脉回流采用符合生理的门静脉系统回流途径,即供胰的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胰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供体十二指肠节断与受体十二指肠行侧侧吻合。结果:共进行50次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术后血糖正常且存活超过5天者共39例,手术成功率为78%。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符合生理模式,可用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17.
双套管法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Cuff管技术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各20只。先 准备受体,将受体右髂总动、静脉外套自制Cuff管后备用;供体经肝下下腔静脉穿刺应用肝素冰盐水灌洗供心,灌洗 液自腹主动脉切口流出,至流出液澄清止,“U”剪开胸廓切取供心;将供心无名动脉、左肺动脉分别与外套有Cuff管 的受体右髂总动、静脉吻合建立心脏血流通路。结果:20例正式手术成功率90%,移植后心脏长期存活(>60d)。结 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