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记物与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样本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肘静脉血3mL,ELISA法测定血清IL-18的浓度。结果 ACS组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IL-18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其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IL-18升高与不稳定粥样虎块破裂密切相关,可作为筛查ACS患者的一个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其中ST段抬高的ACS(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8例,非ST段抬高的ACS(NSTEMI/UA)54例,所有对象取清晨空腹静脉血10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8浓度,按血浆1L-18浓度分为1L-18〈50ng/L与IL-18≥50ng/L两组.将其对ACS预后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ST段抬高的ACS患者1L-18≥50ng/L亚组发生恶性心脏事件者明显高于IL-18〈50ng/L亚组②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IL-18≥50ng/L亚组发生心衰,AMI和心脏性死亡者显著高于IL-18〈50ng/L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IL-18水平增高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IL-18可能是预测ACS近期心脏事件和评估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8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大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8水平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起重要作用,也是预报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重要标志。抑制IL-18活性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冠心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也是一种具有潜在威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总死亡率为10%。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度将其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MAP具有自限性,预后较好,而SAP波及邻近组织并可并发远隔脏器的损害,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预后差,死亡率高达20%~:30%。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UAP组和SAP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47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IL-18含量并与病情程度和病变冠脉支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双支病变组血清TNF-α水平与三支病变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结论TNF-α和IL-18与ACS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并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程度和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SAP患者、182例ACS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L-18水平,应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ACS组与SAP组患者血清IL-18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CS组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SAP组,SAP组和ACS组的IL-18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L-18和hs—CRP与ACS的发病过程有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监测指标,对鉴别SAP和ACS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探讨白细胞介素-18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S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共39例,3个亚组各13例)、正常健康成年人(对照组,38例),ACS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病变分支数又分为三组[累及单支的ACS 1组,累及双支的ACS 2组,累及三支及以上的ACS 3组],共39例,各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测定IL-18,并分析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较高的血清IL-18水平出现在ACS 3组(P〈0.01),其次依次分别为ACS 2组(P〈0.01)和ACS 1组(P〈0.05),CCS组患者的血清IL-1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8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观察指标,并且与病变分支数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6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和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的血清IL-18、MMP-2水平。结果血清IL-18、MMP-2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中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MMP-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 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和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与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84例并行PCI术;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显示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择期仅行冠状动脉造影而未行PCI术,另外冠脉造影正常55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造影前及术后12h、术后2周血清IL-18浓度。结果 ACS组行PCI术后12hIL-1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2周血清IL-1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正常对照组、SAP组和ACS组,其血清IL-18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PCI术后存在炎性反应,IL-18是反映PCI后早期炎性反应的敏感指标,它的变化程度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8含量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炎症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18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改变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44例AMI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L-18含量,分析IL-18与梗死部分、面积积分、临床积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IL-18含量明显升高,第2 d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第14 d接近正常对照组;且IL-18含量变化与血清CK-MB含量变化、临床积分、梗死面积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均<0.05);死亡组IL-18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IL-18含量与AMI患者的病情变化相一致,其可能参与了AMI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AMI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高伟  司雁菱  吴瑜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095-109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5、IL-18的表达情况以及与UC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重度组IL-8阳性细胞数(216.8±24.9)多于轻度组(165.7±27.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88.5±21.6)(P<0.01),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52.1±18.7)(P<0.05)。中重度组IL-15阳性细胞数(29.5±4.2)多于轻度组(18.7±2.9)(P<0.05),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11.3±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3.9±1.1)(P<0.01)。中重度组IL-18阳性细胞数(115.7±24.6)多于轻度组(68.7±18.6)(P<0.01,轻度组多于缓解期组(47.3士12.6)(P<0.05),缓解期组又多于正常对照组(21.5±7.9)(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结肠黏膜中IL-8、IL-15及IL-18的表达较缓解期、单纯结肠息肉者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IL-8、IL-15及IL-18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146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4例,对照组为4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血清IL-1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18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与UAP组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8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8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8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细胞介素18,以前称IFN-γ诱导因子,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结构上与IL-1相似,在功能上与IL-12相似.它可刺激T细胞增殖,增强Th1及NK细胞毒活性,参与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骨的重塑,并具有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还可引起内毒素诱导的肝损害,并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及非肥胖性糖尿病有关,是一个多功能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与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SS)的关系,并着重探讨了IL-12和IL-18在SS发病中的促进作用和协同作用.研究显示,SS患者血清IL-12和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IL-12和IL-18对感染性休克疾病发病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检测IL-12和IL-18水平对S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m,hs-CRP)的变化,以期发现这种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态及病情预测意义。方法:选取西京医院心内科2003-11/2004-05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未患冠心病者22例(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55.90&;#177;25.85)μg/L,(7.22&;#177;6.90)mg/L(64.35&;#177;37.58)μg/L,(18.53&;#177;22.96)m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对照组[(33.02&;#177;15.06)μg/L.(1.07&;#177;0.67)mg/L;(19.35&;#177;5.76)μg/L.(0.59&;#177;0.39)mg/L](t=4.23—6.54,P&;lt;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3.22,P&;lt;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IL-18与hs-CRP相似,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指标之一,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孙芳毅  李星涛  付华  刘亚林  马景涛  刘宇 《临床荟萃》2005,20(23):1343-134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发生与发展系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共同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有关致炎因子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报道较多,有关抗炎因子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测定了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其比率的变化,旨在探讨致炎与抗炎因子比率失衡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亚丽  苏瑞瑛 《临床荟萃》2009,24(15):1327-1328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个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抑制多种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下调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抑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IL-6,IL-10与冠状动脉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绞痛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的发病机制与SAP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有关。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有多种生物活性,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1,2]。近年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发现IL-18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