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 124例各类斜视手术的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卢炜 《眼科》1999,8(4):209-210
目的:了解临床各类斜视手术的分布情况,以掌握最常见斜视手术分布数据。方法:3年3124例斜视手术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共同性斜视的手术2629例占84.2%。麻痹性斜视的手术495例占15.8%。共同性外科视的手术1779例占67.7%。先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量占第一位。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手术中外直肌麻痹手术量占第一位。结论:最常见的斜视手术是共同性斜视。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共同性斜视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再次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近5年来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329例共同性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因各种原因再次手术。结果 22例患者因手术欠矫或术后眼位回退再次手术,其中内斜视4例,外斜视18例2;0例因过矫再次手术,其中内斜视12例,外斜视8例。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是否伴有弱视、术前斜视度测定是否准确、斜视类型、手术者临床经验等都是斜视再次手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结果:术后23例欠矫,8例过矫,斜视矫正率达92.0%,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小;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显微镜下斜视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直肌肌细胞数与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和14例正常内直肌,行HE染色观察,用斜视积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间歇性外斜视组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高于恒定性外斜视(P<0.01);光镜下斜视组内直肌横断面肌纤维排列疏松,间质成分多;斜视组内直肌肌细胞数极显著低于正常内直肌(P<0.01),与病程和手术前后的斜视积分差显著相关(P<0.05)。结论:内直肌肌细胞减少是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的直接原因,是斜视手术效果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斜视手术进展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34年Dieffenbach首例斜视手术以来,经过150年漫长岁月,斜视手术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跃发展,斜视手术有很大的进步,在手术方法上有很多改进和更新,手术的效果也不断的提高。现就斜视手术的进展及其相关的问题作一评述。一、斜视手术的年龄眼科医师已经认识到,斜视手术的目的不单是矫正眼位偏斜、改善容貌,更重要的是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对于成人斜视患者,只要具备了手术的适应证,任何年龄均可进行手术。现代麻醉学的进步和成就,使儿童及婴幼儿全麻手术具备了安全性,使儿童斜视手术的年…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斜视尤其特殊类型斜视的病情复杂, 常规斜视矫正手术多无法达到矫正大度数斜视或改善眼球运动功能的目的, 需要应用眼外肌转位手术, 包括邻近眼外肌和跨眼外肌转位手术。随着个性化手术发展, 眼外肌转位手术的术式不断改良, 各具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汇总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进展, 就不同类型眼外肌转位手术在斜视治疗中的应用特点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和合理开展眼外肌转位手术治疗斜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改良的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儿童小度数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 31例视近斜视度在20△ ~ 30△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行改良的外斜视矫正手术,分别观察手术前后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视远和视近的斜视度的差值、术后的正位率、A-V型斜视、眼球运动以及立体视的变化.随访时间6~ 12个月.结果 术后视...  相似文献   

8.
Zhao K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1):961-963
随着手术显微镜引进眼科手术,开启了眼科显微手术时代,开创了现代白内障手术和玻璃体手术新纪元.当眼科显微手术时代走过了半个世纪后,国际上还是倡导戴2~3倍放大镜做斜视手术.显微手术仅仅是内眼手术的专利吗?我国斜视显微手术的最早报告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探索在显微镜下实施直肌睫状血管分离术,其后未见跟进.本世纪以来,一些日常做内眼显微手术的专家和一些显微手术训练基础好的青年骨干坚持探索斜视显微手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医学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积极引导探索其健康发展,努力发掘显微手术在斜视矫正术中的积极意义,并探索提高手术质量.2011年6月在济南召开的第14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本文结合发展现状,总结了斜视显微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健康发展斜视显微手术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斜视手术进入显微微创手术领域有诸多的优越性,可替代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方法:1002例斜视患者系本院手术患者,男578例,女424例,患者年龄2~66岁,共同性斜视802例,麻痹性斜视106例,A-V征42例,分离性垂直偏斜26例,先天性眼球震颤22例,反向斜视4例,全部病例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10岁以下患者在全麻下手术,10岁以上患者在表麻下手术。结果: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操作准确;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后,单眼一次离断2条以上直肌,无一例眼前节缺血发生;所有手术后局部反应轻微,并发症极少。结论:斜视的显微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通过对38例先天性外斜视患儿眼位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得出水平斜视及垂直斜视的度数,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斜视矫正手术方案。结果先天性外斜视合并下斜肌亢进病人多有代偿头位。本组病人水平斜视15°~45°,合并单眼下斜肌亢进27例,双眼下斜肌亢进11例,全部病人在手术后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得到矫正。结论早期手术可使病人尽快获得双眼单视功能,改善和矫正代偿头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儿童几种不同斜视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时机的关键性.方法 对168例儿童不同斜视的手术年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量的估计进行了探讨及分析.对调节性内斜视根据AC/A比值;融合力的大小及戴全矫远视镜后出现的内斜度数来确定手术方法,间歇性外斜视和恒定性外斜视,根据外斜视的3种类型选择手术方法.并对其效果作了评定.结果 在追踪随访中,Ⅰ级治愈119例,占70.83%.其中内斜视46例(包括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外斜视29例,A-V征14例,麻痹性斜视26例,上斜视4例.Ⅱ级良好35例占20.83%,Ⅲ级差14例占8.33%.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儿童斜视应当尽早手术矫正,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立体视觉的恢复,而且还可防止弱视的发生.建立和维护正常立体视功能,是对儿童斜视早期手术的根本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设计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19例.分别应用Anderson法,Parks法,并添加斜视手术量.手术设计既要考虑到其静止眼位的位置、方向和度数,又考虑到斜视的性质、和斜视度,在主导眼上矫正代偿头位,在非主导眼上矫正斜视.结果 代偿头位治愈17例,好转2例.斜视矫正:正位18例,外斜欠矫1例.视力提高19例.前方眼球震颤消失9例,好转10例.部分双眼视功能有所好转.结论 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在主导眼上矫正代偿头位,在非主导眼上矫正斜视.采用合理的手术设计,可获得较好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广玲  曾丽 《国际眼科杂志》2008,8(12):2539-2540
目的:探讨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法:对42例(56眼)限制性斜视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分为3组,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Krims法)测定斜视角,进行眼球运动及复视像检查,并观察该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限制性斜视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斜视的方向均与主要牵制肌肉相一致,而与复视像分离最大方位和眼球运动受限最大方位则相反;限制性斜视手术后可以消除或改善复视,尤其是有效解决了第一眼位和阅读位的斜视。结论: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对限制的肌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并进行斜视手术;斜视手术可改善复视症状、矫正眼位。  相似文献   

14.
问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类斜视,占外斜视的80%。随着年龄的增长融合和调节性集合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失去代偿能力,成为恒定性外斜视。临床上对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跟位欠矫与过矫之争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5.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韩惠芳范贵云张丽英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儿童多发眼病。对于手术矫正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国内外争论颇多。现将我院记录完整的50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情况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6.
特殊类型斜视的矫正手术一、A—V型斜视的矫正手术对于A—V型斜视,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和临床表现的差异,矫正手术可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水平肌肉的加强或减弱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斜视第1次手术后再次出现斜视的客观状态及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根据患者的斜视类型,合理设计手术再次矫正斜视。结果102例斜视均获得了临床治愈或好转。结论认真检查确诊斜视类型,慎重选择手术时机,实施正确手术方法,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斜视儿童在经过系统的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后,如斜视未能得到纠正,尽早为其施行手术矫正斜视,对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和恢复有着极重要的临床意义。学龄前后的一些儿童斜视患者有时难于承受局麻下手术,这样的患者在全麻下手术是必要的。自86年以来,我院眼科为部份学龄前后的斜视儿童  相似文献   

19.
竺慧刘虎 《眼科新进展》2015,(12):1188-1192
人们对斜视患者的偏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斜视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且与精神障碍关系较为密切。斜视专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是评价斜视、斜视手术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对患者社会心理影响的有效工具。研究显示,斜视矫正手术能够改善斜视患者以及儿童父母的社会心理状态。本文对斜视社会心理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冀为了解、发现和处理斜视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斜视是一种注视方向不重合而双眼指向不同方向的视觉缺陷。其患病率为2%~5%。依斜视的不同表现,其治疗方法有:手术、眼镜、滴眼液、训练、注射液。斜视手术有不同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亚兹德省斜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连续10a来的200例斜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6mo。数据被收集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女98例,男102例,平均年龄15.31±11.7岁。外斜视和内斜视分别占43.5%和47%。斜视手术的效果和手术方式显著相关,但与斜视的发病年龄及病因无关。结论:斜视手术的效果是有效而持久的。随访可观察到长期效果和晚期并发症。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和我们的个人经验,基于过矫和欠矫的Rosenbaum Santiago表格需要被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