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新方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JC200型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以80 w/cm~2强度超声照射家兔双侧股骨头,分别于照射后1、7、14、21 d取材,结合股骨头大体形态和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股骨头外观7 d时可见界限明显的白色坏死区,表面光泽度稍下降;14 d时坏死区表面软骨变黄、皱缩;21 d时囊化、易剥脱。镜下见1 d时坏死区表面软骨可见少量软骨细胞核溶解,髓质可见小静脉扩张充血、血窦充血;7 d时坏死区表面软骨轻微挤压皱缩,软骨下区见骨小粱断裂和空骨陷窝,髓质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消失,坏死骨小梁附近增生纤维组织,出现脂肪小囊,骺板稍变形;14 d时兔股骨头表面软骨变薄,偶可见破损,坏死软骨细胞增多,表面破损程度、骺板变形程度较7 d时加重,修复区可见增生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有纤维组织附着于坏死骨小梁;21 d时,股骨头表面软骨破损严重,骺板进一步扭曲变形,坏死区骨小梁破碎、消失,修复区可见纤维组织包绕坏死骨小梁和新生骨小梁。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制备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效果稳定,具有清晰的病理演变特征,可作为一种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term heavy drinking and alcohol-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has long been clear, but the pathogenesis of alcohol-induced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s currently not fully understood.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alcohol-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d to study its pathogenesis.
METHODS:Eigh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40 rats per group). Ra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strong wine 10 mL/kg, once a day, for 6 consecutive days.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hysiological saline 10 mL/kg, once a day, for 6 consecutive days. Bilateral femoral heads were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six rats every month for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1) Osteonecr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3 months, trabecular bone became thin, arranged disorderly, and the number of empty lacuna began to increase. At 6 months, typical osteonecrosis appeared, and vacant lacuna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trabecular bone was complete and neatly arranged. Osteocytes were visible in bone lacuna, and normal morphology of cells was seen. (2) Injury of blood vesse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3 months, micro-intimal hyperplasia was observed. Elastic fibers of partial vascular endothelium were reduced. Elastic fiber and middle-layer smooth muscle breakage and proliferation were found. At 6 months, above manifestations were more remarkable. In the control group, arteriole film was not thickened, and vessel wall was normal. (3) Formation of microthrombu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number of microthrombus was increased at 3 months, and became significant at 6 month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microthrombus was not altered. (4)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ronic alcohol intake can lead to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the rat femoral head. Abnormal blood microcirculation was detected in local region, and resulted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he degree of necr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alcohol intake.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的并可用于治疗和研究新的液氮冷冻法制成的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1只,无菌条件下手术分离臀肌,切断股骨头圆韧带,显露股骨头。用医用棉签蘸取液氮,对股骨头进行3次冷冻3次复温,制备兔双侧股骨头坏死模型。于术后3、7d及2、4、6、8周进行X线摄片,股骨头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X线摄片结果显示,制模2周时股骨头密度增高;4周时出现密度不均影像;6周时外形出现不规则变化,边缘有透亮区;8周时开始塌陷,关节间隙增大,骺板模糊。股骨头大体形态随时间推移,其受损程度呈加重演变特点。制模3 d的股骨头组织切片可见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坏死;2周见骨小梁断裂、排列紊乱;4周见髓腔脂肪细胞坏死,内有新生血管及增生纤维组织;6周时出现匍行附着;而8周可见新骨沉积性生长,骺板处细胞挤压、变形。结论 本实验中建立的液氮冷冻股骨头坏死模型新方法具有创伤性小、贴近人股骨头坏死病理演变规律的优点,为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转染在治疗兔早期激素性ANFH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上ANFH的基因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把36只新西兰大白兔ANFH模型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为模型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减压后植入空质粒BMSCs;C组为模型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减压后植入重组BMP-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BMSCs.所有动物均将单侧股骨头制作ANFH模型,观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模型兔的一般情况,并分别于术后4、8周每组处死6只,收集到的模型股骨头标本分别做X线检查、HE染色.通过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的方法检测ANFH修复重建的效果. 结果 ANFH模型股骨头X线检查结果和股骨头组织切片观察,A、B、C三组的效果依次提高,C>B>A.结论 BMP-2与BMSCs在新骨生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法制备兔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无菌条件下手术显露股骨头;采用棉签蘸取液氮,对股骨头软骨面负重区冷冻、复温以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于制模后第3、7天及第2、4、6、8周随机选择模型兔,手术取下股骨头,进行股骨头纵切面肉眼观察,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 股骨头纵切面4周前各观察时间点,股骨头局灶性坏死区域渐增.制模术后第3天兔股骨头组织切片镜下可见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坏死;术后第7天见坏死区空骨陷窝较多;术后第2周见关节软骨缺损,软骨下区域小血管充血,骨小梁开始断裂、排列紊乱;术后第4周见关节软骨剥脱,髓腔内脂肪细胞坏死,并现增生纤维组织;术后第6周见股骨头塌陷,并出现纤维化骨的匍伏附着;术后第8周见新骨沉积性生长,骺板细胞挤压、变形.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液氮冷冻致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具有典型的病理演变特征,贴近已知人类股骨头坏死病理演变规律,是干细胞移植等治疗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还难以建立合适的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目的:建立一个简单、标准和可靠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
方法:X射线透视下将新西兰兔右侧股骨头中心钻孔并注入无水乙醇,左侧不做处理做对照。经过2,4和6周麻醉下处死动物获取股骨头。
结果与结论:大体及X射线观察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关节软骨颜色变暗、骨质密度不均匀;第6周,关节面有轻微凹陷,骨质低密度影较前进一步增大。MRI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显示线样或不规则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第6周,股骨头变性,软骨下骨折,关节面塌陷,新月体形成。对照侧第2,4,6周股骨头结果均常。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造模侧股骨头第2周后,骨细胞核固缩、变性坏死。结果证实,2周后兔股骨头均发生了部分坏死,股骨头坏死的完整的外观形态,大体循环和关节软骨与人类早期股骨头坏死是相似的,提示实验建立了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定量研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SANFH)MR横向弛豫时间在造模不同时相的变化规律,探讨所反映的骨髓组分及微结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分为空白对照(8只)及造模2、4、6、8周组(各13只)。制作模具小管并行MR T2 mapping序列MR扫描,评价所得参数即T2值的稳定性。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模型组进行造模处理。造模开始前对空白对照组进行MR扫描,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满2、4、6、8周时行MR扫描,将横向弛豫原始图像数据传至GE A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计算各像素T2、T2*值,创建相应参数的彩色编码图,对股骨头区、骺下区及髓腔骺端进行测量域感兴趣区的特征参数值;扫描完成后将实验动物处死,切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剔除实验期间死亡动物及无效图像资料,MR检查并获得有效数据的空白对照及造模2、4、6、8周组实际样本量分别为8只(16髋)、10只(20髋)、9只(18髋)、9只(18髋)、10只(20髋)。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T2值(F=51.601, P<0.01)、T2*值(F=36.889, P<0.01)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各组T2、T2*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造模早期(2周)出现明显下降,4周降至最低,6、8周出现部分恢复;各解剖区域间T2(F=86.274, P<0.01)、T2*(F=53.172, P<0.0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区T2、T2*值高于骺下区及髓腔骺端,骺下区高于髓腔骺端(P值均<0.05)。组织形态学变化:造模早期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及脂肪细胞增生,髓内微血管血栓及出血,4周最为显著,之后出现骨组织坏死,骨小梁变细、部分消失,间质反应(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化。结论 MR横向弛豫时间可敏感地反映SANFH模型骨髓组分及骨小梁微结构特征性改变,为此病早期诊断及病程监控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联合华法林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日本雌性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组)12只,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SIONF组)18只,普伐他汀华法林治疗组(PW组)18只。SIONF组和PW组一次性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 mg·kg-1)建立兔SIONF模型,CTR组仅肌注等量生理盐水。PW组口服普伐他汀2.5 mg·kg-1·d-1,华法林1.5 mg·kg-1·d-1。于实验前及实验后2、4、6、8、10、12周随机抽取动物每组2只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凝血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后4个时点同时行双侧髋关节X线摄片,随后处死动物,行骨组织形态学及透射电镜检查,检测3组SIONF发生率。结果: 从实验第6周开始到实验终点,与CTR组比较,PW组TC增高(P<0.05),但较SIONF组低(P<0.05),SIONF组TC显著高于CTR组(P<0.01)。3组TG水平有类似TC变化。从实验第2周开始,PW组PT较CTR组及SIONF组明显延长(P<0.01),反之,SIONF组显著缩短(P<0.01)。APTT 3组之间有类似PT的变化。骨组织形态学及影像学显示,与SIONF组比较,PW组股骨头髓内基质脂肪转化率及骨陷窝空虚率显著减少,未见血栓形成,骨细胞核固缩及自溶现象明显减轻。PW组SIONF发生率31%(5/16)显著低于SIONF组63%(10/16)(P<0.05)。结论: 普伐他汀与华法林联合应用能减少兔SIONF发生,这可能与其改善高脂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蚀宁胶囊是丁锷教授在长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剂。
目的:观察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6只白兔为正常对照组,余90只白兔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骨蚀宁低剂量组[0.47 g/(kg•d)]、中剂量组[1.41 g/(kg•d)]、高剂量组[4.23 g/(kg•d)]及模型组和对照组[仙灵骨葆1.92 g/(kg•d)],分别于用药后4,8,12周检测各项指标。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各时段血浆血栓素B2、GMP-140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均显著高于其他组,6-keto-PGF1α显著低于其他组(P < 0.01,或P < 0.05)。随骨蚀宁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栓素B2、GMP-140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逐渐降低6-keto-PGF1α水平逐渐升高;中剂量组较低、高剂量组及对照组作用更加明显(P < 0.01,或P < 0.05)。提示1.41 g/(kg•d)剂量骨蚀宁胶囊改善兔股骨头局部组织瘀血状态,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mg/kg。B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2h、7d、14d 及21d,进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测定,21d取股骨头和肝脏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用药后24h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血脂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用药后72h、7d、14d 及21d,持续异常,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21d时病理切片见股骨头骨细胞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引起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头内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入对正常股骨头微循环影响.方法:选用纯种中国大白兔30只,左侧股骨头内注入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为穿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取10只动物进行墨汁灌注及股骨头标本采集.显微镜下观察骨水泥注射后股骨头内骨水泥-骨组织学形态;每个标本切片取10个低倍视野,对微血管数计数.采用SPSS12.0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大体观察两组股骨头外形圆而光滑,关节软骨无剥脱及变性;实验组股骨颈断面可见骨水泥嵌入骨小梁之间.骨水泥注入后沿骨小梁间隙浸润,挤占骨小梁间隙内空间,骨水泥与正常骨小梁组织成为一种嵌合状态.实验组术后4周时位于骨小梁间隙内的微血管由于与骨水泥接触密切,数目明显减少,术后8周时开始逐渐恢复,术后12周时明显增多;对照组术后骨小梁间隙内微血管数目无明显变化.结论:骨水泥注入股骨头后由于化学及热烧伤作用,初期对股骨头内骨小梁表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微血管数减少,随着时间的延续,微血管数目恢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也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模型2周(M2)组和模型4周(M4)组。使用内毒素+激素建立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给药后2周和4周取双侧股骨头观察骨小梁和髓腔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骨小梁内骨细胞核固缩,空骨陷窝增加,小梁间脂肪细胞增多、增大;髓腔内脂肪细胞增多、增大,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内毒素+激素成功诱导兔股骨头坏死模型,这种动物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激素诱发兔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激素诱发兔股骨头坏死的机理。方法 采用马血清和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氟美松 )诱发成年兔股骨头坏死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显著减少 ,脂肪组织明显增多 ;②在股骨干骺端及软骨下区发现骨小梁萎缩 ,骨细胞核固缩 ,空骨陷窝数目增多 ;③电镜发现骨细胞内有脂滴 ,骨髓腔毛细血管狭窄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论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诱发兔股骨头坏死 ,激素引起脂肪在骨髓腔内堆积 ,骨髓腔内压升高而导致股骨头缺血诱发骨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门诊收治的7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侧股骨头 CT检查,观察组患者行MRI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确诊率高于对照组(97.50% vs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实Ⅰ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期、Ⅲ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优于CT 检查,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素骨平面显像、断层显像压X线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共52髋拟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行两髋关节平面厦断层显像,同时行两髋关节X线检查。结果 最后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37例患者48个髋关节,其中,平面显像诊断符舍率为60.4%(29/48),断层显像诊断符合率达93.75%(45/48);X线诊断符合率为22.9%(11/48)。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断层显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供早期、准确的诊断厦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