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甘油果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无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脑出血病人189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应用甘油果糖,对照组应用甘露醇,其它治疗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l、3、7、10d检测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变化最显著,高切亦有显著改变;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形态积分的降低具显著性,且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甘油果糖对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具有全面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予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与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脑梗死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悦注射液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同悦注射液治疗组 (同悦组 )各 30例 ,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 :两种治疗后 ,同悦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流状态积分四项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比较P<0 .0 5。且同悦组红细胞压积的改变有了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同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异常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15天。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综合定量评价甲襞微血管形态、微血流流态,并与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对比分析。结果:TIA患者治疗前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甲襞微循环形态异常,红细胞聚集,出现粒缓流。经两种药物治疗后,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奥扎格雷治疗组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TIA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和微循环障碍,且效果优于川芎嗪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高氧液对急必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抗帕颗粒”治疗组,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检测。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抗帕颗粒”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特征及通心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 60例 ,检测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组 ) 3 3例和对照组 (尼莫地平组 ) 2 7例作比较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及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气虚血瘀症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者 5 2例 ( 86.67% ,5 2 /60 ) ,其中治疗组 2 9例 ( 87.9% ,2 9/3 3 ) ,对照组2 3例 ( 85 .7% ,2 3 /2 7) ,以形态积分 ( 2 .5 8) >流态积分 ( 2 .2 2 ) >袢周积分 ( 0 .83 )为主要特征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异常率同为 10 0 % ,其中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治疗 3 0天后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0 .0 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0 .9% ,对照组为 70 .3 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极高 ,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分别对32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2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甲襞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甲襞微循环中清晰度降低、输入枝变细、交叉畸形增多、血流缓慢 ,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0.05,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学异常 ,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帕金森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应用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脂康对高血脂和异常血液流变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70例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服用血脂康每次0.6g,每日2次。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血脂康有明显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作用,是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赵秀梅  刘育英  汪德清 《中国微循环》2006,10(6):410-412,F0002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喂普通饲料;(2)高脂血症组:喂高脂饲料4周,每组6只。于造模4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体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之比、血液流变学和肝脏活体微循环的改变。结果 喂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体积增大,体质量及肝质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标本显示肝细胞肿胀、脂肪性变,肝细胞的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减少,甘油三脂变化不大;血压及血浆黏度较正常组增高明显(P〈0.05);肝脏活体微循环观察显示肝脏微血管数明显减少,肝细胞索增大,泡沫状突起压迫周围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有红细胞聚集和白细胞黏附。结论 短期内高脂食物的摄入可造成脂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连旺 《中国微循环》1998,2(4):224-225,231
目的:观察醋柳黄酮片治疗冠心病及对老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应用醋柳黄酮,对照组(34例)内服复方丹参片,连药用药8周,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LVH)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为对51例LVH组,45例非LVH组高血压病人和20例正常人组进行了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对LVH组采用培哚普利或培哚普利+肝素治疗24W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进行观察。结果为LVH组与非LVH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0.001)。LVH组中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性指标呈正相关;LVH组、非LVH组及正常人组白微栓出现率分别为21.6%、4.4%和0%(P<0.01)。结论是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作为高血压病LVH病人的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治疗导向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32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川芎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川芎嗪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芎嗪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较治疗后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老年人肺心病加重期血液粘滞性增高。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循环阻力,从而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HBO治疗脑梗死疗效及机理。方法:将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HBO治疗(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治疗组)两组,同时设立一健康对照组(60例)。所有对象均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C、TG、LDL-C、LP(a)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经治疗后,HBO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所有指标明显下降(P<0.01);血浆HDL-C浓度升高(P<0.05),其它血脂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高血脂及高血粘。HBO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但对血脂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例肺结核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87.1%(27例)的患者同时伴有高粘滞血症,其血液流变性有异常变化,特别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和血液屈服应力等结果均有显著改变(P<0.01。提示:在肺结核病的诊疗中,及时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对该病的诊治、病情观察、验证药效及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灵芝合并降压药治疗 40例难治性高血压病人,观察用药后血压、血糖、NO、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方法通过显微电视电脑测量系统定量测定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并用常规方法对其血压、血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沉、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以及NO浓度(Griess反应)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大、小动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毛细血管襻口径扩大,血流加快,微循环改善。与此同时,血粘度、血糖明显降低,血浆NO含量明显增高(P<0.05)。 NO浓度和毛细血管口径间呈明显正相关(r=0. 762,P<0.05);与毛细血管血压间呈明显负相关(r=-0.82,P<0.05)。结论降压药加灵芝对难治性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效,尤对合并高血糖和高粘血症者最适合。治疗后微循环的改善还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异常特征及脑蛋白水解物(元活苏)合用曲克芦丁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6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合并治疗组35例和丹参治疗对照组34例。30名健康老年人作正常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病人血液流变性及血脂变化。结果:合并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丹参对照组(73.52%)(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合并治疗组降脂降粘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元活苏合并曲克芦丁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