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生  鲍念慈等 《肝脏》2001,6(1):31-32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胃粘膜病变出血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 5 0 % ,且止血效果差和出血复发率高 ,易误诊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我们在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对 5 1例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作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消化科病房 1年半内确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合并有呕血和 (或 )黑粪的急性消化道出血征象 ,并经病史、临床检查、B超及胃镜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患者 5 1例 ,其中男 40例、女 11例 ,年龄 2 3~ 70岁 ,以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分为治疗组 (…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是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诸多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PHG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减低、HBV感染、内毒素血症等因素均在PHG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国内外文献报道的PHG的发病率差别较大,这可能与PHG内  相似文献   

3.
4.
朱超慧  李楠  吴凯 《肝脏》2005,10(4):277-277
肝硬化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比较常见,但多数合并肝性脑病。本院收治2例少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肝性脊髓病1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均为临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易误诊、漏诊,有必要进行鉴别。例1:男,47岁,因“反复意识不清3年余,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个月,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个月”入院,患者饮酒30余年,每日饮白酒500g。3年前因意识不清曾在我院住院,诊断为“肝性脑病,肝硬化”。3个月前再次出现神志不清,伴左下肢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予保肝、降氨、退黄治疗后,神志转清,但左下肢仍不能行走,1个月前出现右下肢活动障碍,不能行走。体检:神清,…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比较常见。但多数合并肝性脑病,本院收治2例少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肝性脊髓病1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均为临床较少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易误诊、漏诊,有必要进行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肾移植供者中肾小动脉玻璃样变(arteriole  相似文献   

7.

微小病变肾病(MCD)和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2012年6月发表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对多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给出了最新意见,对初发、复发、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型MCD和FSGS患者的激素使用剂量、疗程及一线免疫抑制剂的选择等给予了建议。本文结合中国患者的特点对该指南关于MCD和FSGS治疗的建议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玮  陆星华 《胃肠病学》2000,5(3):191-19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及门静脉炎症,最终牙致纤维化和肝硬化。一、流行病学[1]据统计PBC的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1万,死亡数占全世界肝硬化死亡总数的0.6%~2%。随着对PBC认识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BC在非洲和义些印第安区域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在儿童中少见。遗传因素可能参与PBC的发病,人血白细胞抗原(HLA)-DR8与PBC有很弱的相关性,但尚未发现PBC以某种简本的显性或隐性方式遗传。二、病理学特占[2]可按病程进展将PBC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刘娜赵明辉章友康郑欣王海燕国外报道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在包括所有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中阳性率为20%左右[1],而国内以往报道的仅为5%~10%左右[2,3],这种...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累及肝脏外多个系统病变的报导已广为人知,尤其,乙型肝炎病毒已证实能损伤多个器官与组织。在乙型爆发型肝炎死亡患的肝脏、脑、心脏、肺脏、肾脏、脾脏、胰脏、卵巢、肠系膜等组织均有病变,并用免疫荧光法检出了HBsAg。因而,证实乙型肝炎病毒不光是嗜肝病毒,且是一个泛嗜病毒,可造成多个系统的病变。本将就病毒性肝炎对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塌陷性肾小球病(collapsing glomerulopathy,CG)在病理上属于塌陷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一种,病理特征表现为局灶或球性毛细血管袢塌陷伴足细胞肥大、增生,同时肾小管间质损伤显著。1979年报道了第一例CG,因其发病原因不清,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差,肾脏存活率低,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发病之一。过去20多年,CG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近年研究的重点在于CG易感基因筛选,足细胞受损、增生的机制,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异常信号通路激活等。本文就CG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微小病变肾病(MCD)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贫血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经肾活检确诊的MCD和FSGS队列患者,根据有无肾小球系膜增生将MCD患者分为足细胞病组(174例)和MCD组(77例),并与FSGS组(110例)进行对比,分析3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NS)疗效及预后的差异,并分析基线贫血的影响因素。将足细胞病组中尿糖阴性且无肾小球球性硬化患者纳入足细胞病1组(113例),余纳入足细胞病2组(61例),分别与MCD组和FSGS组进行对比,分析足细胞病亚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及NS疗效的差异。结果 MCD组、足细胞病组、FSGS组的NS疗效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SGS组肾脏终点事件率、基线贫血发生率(11.82%、23.64%)均显著高于MCD组(1.30%、7.79%)和足细胞病组(1.2%、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贫血持续时间、贫血程度、贫血性质、贫血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 PHG)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有关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已见诸多报道 ,而有关 Hp感染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为探讨 Hp感染在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 ,我们对 5 8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及 Hp检测 ,并与 2 9例非肝硬化患者进行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所选 5 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经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其中男 45例 ,女 1 3例 ;年龄 2 8~71岁 ,平均 45 .2岁 ;肝硬化门脉高压组 38例 ,非门脉高…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性心肌病是肝硬化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本综述近年来有关肝硬化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 Hp 感染在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内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 50 例,非肝硬化患者 27 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W arthinstarry 银染色、血清学方法诊断 Hp 感染。结果 肝硬化患者胃粘膜 Hp 感染率、血清抗 Hp 基因重组抗原 Ig G、 Hp 菌体抗原 Ig G 及 Ig A 阳性率分别为30% 、78% 、87.2% 、29.4% ,与非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合并与不合并胃粘膜病变者 Hp 感染率也无明显差异( P > 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 Hp 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似, Hp 感染不是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患者 ,杨某 ,男 ,5 8岁。因“肝硬化 4年余 ,昏迷半天”入院。住院号 2 5 0 2 8。 1992年患者因胆结石行手术切除 ,术中曾输血 40 0ml。 1999年 2月因饮食不当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伴肝区胀痛 ,无双目黄染及呕血黑便 ,去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 ,查抗 HCV ( ) ;B超示 :肝脏弥漫性炎性改变 ,脾大。上消化道钡透示 :食道 胃底静脉曲张。给予保肝等治疗后好转。但自 2 0 0 2年以后患者曾 7次出现反应迟纯、睡眠节律颠倒、言语不清、嗜睡、双手颤抖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均经治疗后好转。此次患者再次因便秘后诱发嗜睡、言语不清、反应迟钝等症状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3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取活检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分析不同程度肝硬化胃黏膜病变的病理特点。[结果]310例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为100%,且呈多样性,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与肝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341,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胃黏膜病变,病理改变均以萎缩性胃炎为主,肝硬化病情越重胃黏膜病变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菊花 《肝脏》2014,(8):621-62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与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所有患者均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本组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胃黏膜病变者占肝炎肝硬化患者总数的93.3%,以失代偿肝炎肝硬化为主;胃黏膜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为80.0%。结论肝炎肝硬化时患者胃血流缓慢,胃微循环发生障碍,胃黏膜产生缺血性改变。胃黏膜病变HP感染率较高,说明胃黏膜病变与HP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