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病毒性疾病是实验动物的重大危害因素之一。目前,国际确认品系小鼠中已发现的病原体有60多种,其中病毒有20种以上。实验动物可同时自然感染几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一。急性感染可引起剧烈发病,暴发性死亡,甚至全群覆没。不少动物属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实验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体内的病毒因子被激活,可使动物发病死亡,给实验造成严重的干扰。国际上发达国家均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列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定期进行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各国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及其所掌握的检测手段,制定了各种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内容。在实验用鼠方面,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检测项目不尽相同,但均将对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造成威胁的人畜共患性病毒如:流行性出  相似文献   

2.
4固龄小鼠最显著的发病特征是腹泻,占受试动物的34.0%;而5周龄小鼠则以肝脏点状坏死为主,占受试动物的57.1%。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肝、肠组织中发现典型的病理改变及大量的泰泽氏病原体。上述病理改变在心脏也有发现。将发病小鼠肝匀浆液实验感染SPF小鼠获得成功:并在小鼠中进行了该病原体的传代。泰泽氏病原体在4℃条件下2h后对小鼠的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自1917年Tyzzer在癌移植实验的小鼠中,发现以肝多发性灶坏死和出血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本传染病以来,已在其他动物如大鼠、仓鼠、豚鼠、家兔、犬中相继发现。此病原体的存在对癌症等实验性研究有严重影响,故被公认列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该病原体呈细长形,比细菌大,易自溶,且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诊断该病的方法除了特征病变外,尚未完全确立。近年来国外报告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监测。1985年,本实验室应用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的方法,对实验小鼠泰泽氏病原体抗体作了检测,结果证实本中心各小鼠群均未受到该病的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仙台病毒属于Ⅰ型副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它可使小鼠、地鼠,豚鼠以及猪等实验动物发病,也会传染给人,特别是儿童。它能引起小鼠的致死性肺炎。经呼吸道传播时,造成小鼠肺炎流行。一九八○年,在我所实验动物一个小鼠饲养群中发生肺炎流行,从而分离到一株仙台病毒(以下简称为“80-2”株),对其特性作了比较系统的检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化SPF级小鼠病原体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按现行国标《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对我国商品化的无特殊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进行微生物状况检测,为生产高质量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五家主要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生产的ICR、KM、C57 BL/6、BALB/c及BA LB/c-nu品系的SPF级小鼠进行随机抽检.检测抽检小鼠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情况.结果 在抽检的SPF级小鼠中,病毒污染主要包括呼肠孤病毒Ⅲ型( Reo-3)、小鼠肺炎病毒(PVM)和多瘤病毒(POLY);主要细菌污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这些微生物病原体中,除条件性致病菌绿脓杆菌外,其他病原体对小鼠本身和实验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芪茸保元汤的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芪茸保元汤对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动物小鼠抗疲劳能力、免疫功能影响和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临床观察以中医辨证和西医血肌肝作为指征。给予芪茸保元汤,每日3次,每次25ml;实验研究选雌雄小鼠,将中药分为大、中、小剂量,分别做负重游泳、碳粒廓清、灌胃急毒试验。结果 临床病人用药后疗效满意;实验动物大剂量能显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及免疫功能,无急性毒性反应。结论 芪茸保元汤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能力,较好地稳定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实验小鼠体螨寄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些实验动物场的小鼠群中有大量鼠螨寄生。重症患鼠发生脱毛、搔痒、皮炎等症状,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作者对流行的鼠螨种类和寄生部位作了调查。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小鼠购自实验动物场,选择不同品系和年龄的小鼠。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传染病动向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金  王兆文 《医学综述》2001,7(4):236-237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自然因素历来剧烈的影响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形成不同的分布格局。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土壤、动植物等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气候、地理等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指出 ,长期和短期的气候变化都会作用传染病原体 ,虫媒携带者和动物中间宿主。气候的变化 ,尤其是全球变暖 ,会突出的影响到传染病病原体的存活、变异 ,动物活动区域变迁、传染病谱的格局 ,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 ,以及新病原体及其所致新传染病的出现等一系列流行动向的变化[1 ] 。1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10.
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是常见的临床过程。蜱具有传播不同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的能力。近年来,对蜱传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研究也得到不少有价值的发现。目前,蜱传混合感染可发生在蜱载体、人类和动物。可能导致症状加重和病程延长。需要更深入的临床和动物模型研究以进一步弄清蜱传病原体混舍感染的致病机理、临床后果以及对免疲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验用鼠的健康质量,自从2009年起本实验室对北京市多家实验动物单位的实验用鼠进行了病理学抽检,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调查北京市部分实验鼠的主要脏器的情况。方法我们主要对实验鼠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和小肠进行取材,通过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等方法对实验用鼠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根据病理学的调查结果,部分实验动物在以肝脏和肾脏为代表的器官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结合对实验鼠的微生物学检测,分析认为,北京市的啮齿类实验动物中几乎无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阳性感染个体,对人、动物及周围环境无明显危害;但是少部分实验鼠在临床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运输是实验动物行业的必要环节,运输过程的装卸、装载密度、运输时间、禁食禁水、运输笼盒、环境温度等因素如控制不当,均会使实验动物产生应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动物运输福利法规,从运输过程中对被运输动物产生应激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实验动物运输中减少动物应激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动物尸体的安全处理是涉及动物尸体处理的生物安全高级别实验室工作中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国际上对该级别实验室中动物尸体处理的主要工艺包括焚化、碱水解、逆聚合和炼制.文章重点介绍了较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安全高级别实验室动物尸体处理工艺,并对我国现阶段自主实验室动物尸体处理系统研究的关注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动物模型是传染病防控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支撑环节,起到连接实验室基础科研和临床诊疗的桥梁作用。小鼠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传染病动物模型,然而,免疫系统完整的成熟小鼠很多情况下对某些传染病病原并不易感。近年来,开发临床病例表征与人类更接近的协同杂交(Collaborative Cross,CC)小鼠,又称复杂性状遗传小鼠资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和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的另一切入口。本文将对目前使用CC小鼠感染传染病病原(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后呈现出表型多样性的研究报道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C小鼠对不同传染病的易感性,丰富我国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为应对各种重大及新发突发传染病及临床的精细化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关CC小鼠资源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同时对未来在传染病领域的应用作一展望,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尤其是动物福利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在整个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计划中,兽医保健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或一些非政府机构相继建立了针对兽医保健的指导性文件。本文旨在介绍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使用计划中的兽医保健这个组成部分,以及中国在实验动物医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将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与从业人员岗位证书规范化培训紧密结合是改革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一方面,通过转变实验动物学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实验动物学普遍知识与其各自专业相结合,提高他们在动物实验中的动手能力以及研究课题独立的寻找、设计和实施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同时学习国家的关于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伦理知识,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打开动物实验的第一道门槛,最终达到实验结果精确可靠,方法规范、标准,又符合伦理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6个KM小鼠群体外形形态特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来自我国南方6个科研机构饲养的KM小鼠的外形进行了调查,测量了成年KM小鼠(每个机构20♂,20♀)的体全长、尾长和头体长3个主要外形指标。结果显示:各群体间在这3项指标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中国KM小鼠的外形特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18.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动物实验作为科学理论的论证和理论的探索极为重要,然而实验期间动物的保护和处理是保障科学研究的成功、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对实验期间动物的保护及处理越来越被生命科研工作者重视。本文结合自身在实验中的一些措施和经验,并结合其他学者在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对实验期间动物的保护和处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The last decad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newly recognized or novel infectious agents and by the re-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a global imp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briefly describe the model of hospital response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ighly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We reviewed the main components of hospital preparedness in response to clustering of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s. A model for the initial hospital response to an epidemic in our referral Institute is discussed. Prompt re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s the initial and indispensable step in facing any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is a prevalent, a newly emerging one or deliberately released.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nontraditional methods of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a system that allows a wide and immediat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xchange of views 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are highlighted. Case identification and laboratory capabilities and isolation procedures are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for an initial hospital response. The recent bioterrorist events and the worldwide outbreaks of highly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evidenced the need for institutional preparedness at each hospital and for identification of referral centers for patient isolation and of laboratories with adequate capabilities. Moreover, hospitals should develop a plan for coordinating all hospital components to respond to critical situations deriving from the admission of patients with highly contag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屏障环境建设和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如何建设和管理与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相适应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是每一个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和具体条件认为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