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酶染色法同时测定52例胃癌患者粘膜CEA含量分布和胃液血清CEA浓度,探讨其关系并以30例胃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表明:①胃液与胃粘膜CEA呈明显正相关(r=0.77)能够较好地反映瘤细胞排泌CEA的情况,因此胃液CEA测定可用于胃癌辅助的诊断、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险人群的筛选。②免疫酶CEA染色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可用于鉴别常规病理学检查形态类似的胃部肿瘤。③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低,不适于单独应用,但特异性较好,与胃液CEA测定及CEA免疫酶染色联合应用胃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胃液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研究二者和癌前疾病的关系。实践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无显著差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胃炎有显著差异,表明溃疡病与萎缩性胃炎既和胃良性病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差异,具有癌变的可能,只是接近癌肿的程度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更接近于胃良性病,萎缩性胃炎更接近于胃癌。本文支持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疾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胃液癌胚抗原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液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89例胃部疾病患者同时测定胃液及血清CEA含量。结果:189例患者分为胃癌组(1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组(2组);CAG伴肠化组(3组);其它良性疾病组(4组)。胃液CEA含量,1组和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与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组、2组、3组和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各组的胃液CEA阳性率分别为72.5%、15.8%、16.7%和0。胃癌组同时测定的血清CEA阳性率为42.5%。结论:对胃癌病人检测胃液中CEA含量明显优于血清CEA的测定。胃液CEA的增高对胃癌的诊断可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法检测55例胃液内5-羟色胺的含量,共分为正常、溃疡病、萎缩性胃炎、胃癌等4个组。其结果正常组含量为48.70±49.3ng/ml,溃疡病组含量为76.26±127.06ng/ml,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含量为197.29±128.4ng/ml,胃癌组含量为191.80±124.2ng/ml。4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正常组和溃疡病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两组与前两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1),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之间未见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5-羟色胺(5-HT)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胃液中含量是很高的。对于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与其它慢性胃病的鉴别诊断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了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消化性溃疡、4例胃癌胃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胃液pH≥4者胃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胃液pH<4者,(P<0.01),甲氰咪胍治疗组胃液亚硝酸盐浓度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05),结果不支持甲氰咪胍具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不同胃液胃蛋白酶含量及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红桂木凝集素用于胃液胃蛋白酶定量的可行性;证实胃蛋白酶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将红桂木凝集素(ALL)标记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用夹心酶联法测定不同胃病患者胃液中胃蛋白酶的含量,并用改良安宋氏法测定其相应的酶活性。结果:正常组(16例)、胃炎组(32例)、十二指肠溃疡组(32例)、胃溃疡组(21例)及胃癌组(5例)中胃蛋白酶的含量及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胃液pH值〈3的酶含量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胃液及胃粘膜中维生素C、NO、IL 6、IL 8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比色法 ,ELISA方法对 40例消化性溃疡 ,2 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液及胃粘膜的维生素C、NO、IL 6、IL 8水平进行了测定。另外 ,以 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Hp ( )组较Hp (- )组患者胃液维生素C浓度明显降低 ,pH值 >5组较 pH值 <5组患者的胃液维生素C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消化性溃疡、慢性溃疡组较正常对照组胃液中NO、IL 6、IL 8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胃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和NO、IL 6、IL 8含量升高可能与胃局部炎症病变分泌细胞因子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中药验方胃久灵对大白鼠的两种急性溃疡模型、一种慢性溃疡模型及两种胃炎模型用药治疗,证明胃久灵确有抗溃疡抗胃炎作用.其中对慢性溃疡的治疗作用较为突出.经急、慢性毒性实验,未见对重要脏器有任何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荧光法对75例不同胃病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了脂质过氧化物的测定。进而探讨脂质过氧化物对胃粘膜组织的损害作用。结果表明:慢性胃炎与正常组相比,脂质过氧化物无明显差异。胃癌组、胃溃疡组、残胃炎组与正常组相比,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高。提示:胃癌、胃溃疡、残胃炎与脂质过氧化物有关。本文还就脂质过氧化物与上述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3例胃病患者胃液IgG含量,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而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测定胃液IgG可作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亦可用于筛选癌前病变和普查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海南海岛76例60岁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回顾性病因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消化性溃疡44例,占57.8%。胃癌9例,上11.」8%,食道静脉曲张7例,沾9.2%,慢性胃炎6例,占7.8%,急性胃粘膜商变占5.2%,肝癌胃转移1例,占1.3%。病涸未明5例。在消化性溃疡中以胃溃疡最多。对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除考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外,还要注意到消化性溃疡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和胃良性病变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胃癌组织,20例胃溃疡组织,10例胃炎组织和20例正常人胃黏膜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0.6%(29/36),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10%(其中2例胃溃疡和1例胃炎组织标本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正常人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阳性.胃癌组织与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胃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胃良性病变患者端粒酶检测阳性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3.
Pentagastrin stimulated gastric secretory tests (PSGST) were performed in 31 normal subjects and 569 patients with various gastro- duodenal diseas.es The mean basal acid output (BAO) and peak acid output (PAO)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and[ combined ulcer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gastric carcinoma as compared with normal;s. The PSGST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normal subjects. Pa- tients with stomal ulcer had a higher PAO than those without stomal ulcer.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es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进行分析,探讨慢性胃炎湿证的特征。采取慢性胃炎湿证(9例)、非湿证(7例)患者及正常组(4例)的舌苔液和胃液,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结果:慢性胃炎湿证患者的舌苔液、胃液在5min左右处的吸收峰与非湿证、正常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舌苔液、胃液电泳图谱对探索慢性胃炎湿证的物质基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87年3月~1988年3月作者对83例慢性胃病病人,在内窥镜下对胃念珠菌感染进行前瞻性研究。念珠菌总感染率为21.7%(18/83)。其中浅表性胃炎8/42(19%)、萎缩性胃炎2/11(18.2%)、胃溃疡3/10(3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0(10%)、胃癌1/7(14.3%)、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2/2、胃息肉并浅表性胃炎1/1。念珠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球菌多见,分别为6例和5例。6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以腹部闷胀不适、上腹痛、反酸呃气为常见。6例均用克霉唑或制霉菌素治疗,2周后复查霉菌培养转阴,临床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16.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有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的致病因素,方法:对近年门诊有较完整记录,经手术证实的720例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确诊胃癌患者167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早期16例(10%),中期98例(59%),晚期53例(31%),溃疡病恶变者25例,酗酒及烟者11例(每月饮酒量10kg,肿烟30盒),萎缩性胃炎恶变者79例,108例被确诊为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余原因不详。结论:目前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癌前病变,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与酗酒)、胃溃疡病,不明原因的隐袭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vacA及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vacA、cagA基因型与胃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105例胃疾病病人,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8例,胃癌(GC)12例。于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提取胃黏膜基因组DNA,用6对引物检测Hp vacA、cagA基因的表达。结果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均阳性的标本57例,Hp的阳性率为54.2%(57/105)。Hp vacA s1/m2、s1/m1、s2/m1、s2/m2的阳性率分别为53%(30/57)、18%(10/57)、8%(5/57)、21%(12/57);Hp cagA的阳性率为89%(51/57)。vacA、cagA基因型在CSG、CAG和G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菌株的优势基因亚型为Hp cagA、vacA s1/m2;Hp vacA、cagA基因与特定胃疾病间无显著相关性,不能预示Hp感染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一种新型胃蛋白酶定量免疫试剂盒测定不同消化道疾病患者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证实胃蛋白酶在胃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不同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胃液,其中正常组21例,胃炎组44例,反流性食管炎组15例,胃溃疡组13例,十二指肠溃疡组15例,胃癌组5例;利用胃蛋白酶定量免疫试剂盒检测各胃液标本中胃蛋白酶的含量,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组胃蛋白酶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浅表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组胃蛋白酶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病人胃蛋白酶含量增高,胃癌病人胃蛋白酶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收集了我国胃癌高、低发区手术切除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非胃病尸检胃标本2830例,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研究上述三种胃粘膜的伴发病变。研究发现:胃溃疡所伴发的CAG、IM和ATP的检出率,无论在胃癌高发区或低发区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和非胃病死者(P<0.01),且胃溃疡所伴发的IM和ATP的病变程度出重于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的相应病变。上述结果提示胃溃疡与胃癌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