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铅中毒的诊断及治疗,加强用人单位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保护劳动者。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对异常结果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接铅作业的5名劳动者均出现头昏,头痛,咽部不适,口唇周围麻木的症状,血尿铅均高于职业接触限值的3名患者,达到铅中毒的诊断标准。结论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及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铅中毒者3例。  相似文献   

2.
铅中毒的特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莲英 《职业与健康》2002,18(9):158-159
我院2000~2001年间收治职业性铅中毒23例,现将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23例铅中毒按国家诊断标准(GB-11504-89)诊断为中度铅中毒4例,轻度铅中毒19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接触有毒工龄为6个月~10 a,大多为蓄电池厂工人,尤以私营企业发病率高且病情重。2 典型病例 例1,男性,30岁,私营蓄电池厂装配焊接工10a。持续性腹绞痛、便秘2周,伴有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小便呈茶红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急性汞中毒患者皮肤损害的情况,我们对我院资料完整的52例急性汞中毒患者的皮肤损害情况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2例急性汞中毒患者,男性51例,女性1例;年龄17~63岁,既往无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史;发病时间为接触金属汞后4h至1周。43例发生于含汞设备的维修及切割,5例发生于意外事故,4例发生于土法冶金。采用冷原子光谱法测定尿汞含量,所有患者尿汞均明显增高,依据GBZ 89-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轻度或中度汞中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职业性汞中毒患者口腔病变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我们随访了12例确诊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例均有确切的汞接触史,汞作业工龄(10~14)a。经诊断机构确诊为职业性慢性轻度汞中毒。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为(60~62)岁。12例患者口腔卫生良好,现已脱离汞作业环境5~7 a。回顾汞作业时的临床表现:中毒早期即出现牙龈肿胀,出血,唾液多,口腔金属味,口腔黏膜肿胀、疼痛、溃疡、糜烂。12例病人中口腔有金属味者8例,占66·7%;牙龈出血者10例,占80%;口腔黏膜多处复发溃疡者12例,占100%;牙齿松动4例,占33·3%;牙齿脱落1例,占8·3%;牙…  相似文献   

5.
目的避免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表现的隐匿式汞中毒的误诊。方法报告、分析2例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表现的隐匿式汞中毒的误诊病例。结果两位中毒患者均为隐匿式中毒,因患者不能提供毒物有关情况,导致医师诊断困难而误诊并耽误了治疗。结论汞中毒若有明确的接触史,诊断并不困难,而对于隐匿性急、慢性汞中毒,诊断上则不易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单纯的神经系统病变相鉴别,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6.
18例慢性汞中毒均为男性,平均工龄为18.6年。其中重度中毒1人,中度中毒1人,轻度中毒4人,汞吸收12人。给予二巯丁二酸胶囊0.5g,每日3次,连服3天,停药4天为1疗程。每天测定24h 尿汞值(原子吸收法,正常值0.02mg/L)。同时以6例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驱铅试验和神经肌电图等指标在铅中毒诊断中的意义,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23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病人,按照《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1]进行诊断分级。结果 223例疑似职业性铅中毒病人经确诊有138例轻度铅中毒,85例中度铅中毒,驱铅试验+神经肌电图,诊断阳性率达100%,单纯血铅诊断阳性率80.3%(179/223)。结论血铅诊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诊断性驱铅试验+神经肌电图,为保护职业人群身体健康,建议尽快修订《标准》[1]。  相似文献   

8.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全身性疾症。早期表现为卟啉代谢障碍、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消化系统症状 ,中毒较重时出现贫血、腹绞痛 ,严重时出现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1] 。现将我所收治的 38例慢性铅中毒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方法1 1 一般情况  38例慢性铅中毒患者为我省铅锌矿厂、蓄电池厂、矿灯厂、印刷厂的工人 ,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 ,具有铅中毒症状和体征 ,尿铅或血铅超过正常值 ,按照国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均已诊断为慢性铅中毒 ;其中男性 31例 ,占 81 6 % ,女性 7例 ,占18 4 % ;平均年龄 4 1…  相似文献   

9.
88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88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病例,探讨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驱铅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8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给予驱铅治疗,检查尿铅变化等。结果其中84例为轻度铅中毒,3例为中度铅中毒,1例重度铅中毒。经2~8个疗程驱铅治疗后以上病例的相关临床表现均明显好转。结论职业性铅中毒的症状是多方面的,驱铅治疗效果好,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沂市近几年来铅中毒现况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990~2003年临沂市236例铅中毒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6例铅中毒患者中男性占53.39%,女性占46.61%;职业性铅中毒占77.12%,非职业性铅中毒占22.88%;30~39岁组占36.44%;轻度铅中毒占57.63%,中度中毒占41.53%,重度中毒占0.85%;误诊率为8.05%,其中职业性铅中毒误诊率为3.30%,非职业性铅中毒为24.07%;182例职业性铅中毒均来自乡镇个体炼铅厂、印刷行业。[结论]临沂市近几年铅中毒发生人数增多,其误诊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通过对4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后逐渐加重出现运动障碍,伴有肌肉无力萎缩.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接触时间、机体易感性有一定的关系.4例患者的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经过8个月鼠神经生长因子等对症治疗,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好转.根据GBZ 84-2002<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1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正己烷中毒,3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重度正己烷中毒.结论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停止接触正己烷1~4个月内病情仍可继续,但其对神经的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