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影像的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大脑镰硬膜下一侧血肿42例,CT表现为条索状或粗带状,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大脑镰)旁见条索状或粗带状短T1信号影,血肿近硬膜缘平直,外缘呈不规则或呈波浪状,3例血肿发生于两侧大脑镰硬膜下,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两侧见条状短T1信号影,形成“双轨样”改变;单侧小脑幕下血肿9例,轴位CT表现呈片状或扇形高密度,MRI为短T1信号影,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3例双侧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Y”型,3例单侧呈“镰刀”型,结论通过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此种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MR检查在定位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再认识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影像的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大脑镰硬膜下一侧血肿42例,CT表现为条索状或粗带状,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大脑镰)旁见条索状或粗带状短T1信号影,血肿近硬膜缘平直,外缘呈不规则或呈波浪状,3例血肿发生于两侧大脑镰硬膜下,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两侧见条状短T1信号影,形成“双轨样”改变;单侧小脑幕下血肿9例,轴位CT表现呈片状或扇形高密度,MRI为短T1信号影,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3例双侧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Y”型,3例单侧呈“镰刀”型。结论:通过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此种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MR检查在定位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MRI资料。结果 60例中发生于单侧55例,双侧5例;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5例表现为条索状,10例呈小带状,发生于两侧4例,MRI表现为双轨征,小脑幕下血肿7例呈片状,5例呈扇形,MRI表现为片带状高信号影,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呈“Y”形,3例呈镰刀状。结论 通过60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MRI表现的比较分析,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MRI在定位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诊断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莎车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76例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影像检查,分析CT影像结果。结果:76例患者的CT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血肿者46例,双侧血肿者30例。其中,22例患者为脑挫裂伤后引发脑内血肿,并伴有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患者为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且合并颅脑凸面硬膜下血肿;12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13例为大脑镰及小脑幕血肿;11例为单纯小脑幕血肿;11例为单纯大脑镰血肿。CT影像可见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形状为片状或新月形,显示条索状、条带状高密度影。通过CT影像检查确诊者71例,诊断准确率为93.42%。结论:CT影像检查外伤性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可用于鉴别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手术证实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检查结果,讨论其意义.结果 CT表现单侧层状或新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界不清11例;双凸形成梭形的等、低密度影边界清楚1例;1例为双侧且反复发生.1例MRI检查在T1、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信号稍欠均匀,以T2加权表现明显.结论 从血肿的形态、密度和邻近脑组织的关系,CT检查能准确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分析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资料。结果:CT表现,血肿位于大脑突面,多累及2~3个部位,均表现为颅内板下带状、新月形等或低密度影,中线结构移位。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精神萎靡、智力障碍等,2例确诊后很快出现脑疝,28例经颅骨钻孔抽吸,4例经开颅血肿清除治疗,2例留有轻微后遗症。结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常无明确外伤史,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治疗效果好,CT是首选检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2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3例,呈Y形或镰刀样改变。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内各期血肿的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脑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7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临床结合GE 1.5 T Signa MRI或/和CT检查确诊并对血肿进行分期,其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6例。结果 4例超急性期血肿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10例急性期血肿T1W等信号,T2WI低信号,DWI低信号;7例亚急性早期T1WI外周环状高信号,中心等信号,T2WI仍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10例亚急性晚期T1WI、T2WI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慢性期血肿由T1WI、T2WI高信号逐渐演变为呈长T1长T2信号的液化灶。结论脑内血肿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能较好反应脑内血肿各期血肿成份的演变过程,在与其它占位效应的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幕、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特征。结果:12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下血肿5例,CT表现为小脑幕区的片状或扇形影2例、新月状高密度影1例;对称或不对称的U或Y形高密度灶2例,本组中误诊5例,其中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正常大脑镰钙化。结论:小脑幕、大脑镰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多平面重建及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CT和MRI表现和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表现。结果:急性期血肿CT表现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均匀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无强化。MRI扫描T1WI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椭圆形,边界清晰。结论: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能明确诊断,是诊断肾上腺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