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7年螺情消长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新民滩当前钉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策略和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民滩历史螺情资料、水利、水文记载和2001年新民滩钉螺调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新民滩钉螺面积在正常泄洪年份后呈下降趋势,频繁泄洪年份后呈上升趋势。在“达标”后第6年新民滩钉螺面积猛升到162.4hm^2,有螺条块以簇状散在分布于主泄洪河道附近,滩面上游水系螺情显著重于下游,垦种滩钉螺显著少于未垦种滩,新发现有螺条块面积少、密度低。泄洪漫滩是导致螺情回升的重要因素。坚持区域规划和综合治理,可遏制钉螺扩散。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标”后,应加大螺情监测力度,保证相应经费投入,做到“治水、灭螺、开发”三者有机结合,“治理湖滩”与“经营湖滩”相互促进,才能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2.
仪征市历史上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有7个乡(镇)6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681.9hm^2,累计血吸虫病人21202人,病牛1786头。几十年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几代血防人的不懈努力,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到2007年,全市钉螺面积下降了98.90%,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99.96%。2005年以来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2007年经省政府组织专家组考核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双流县长期采用专业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经常性和突击性运动相结合,农业生产与血防工作相结合,把控制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查螺灭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使历史螺面下降达98.53%,同时,对人群及耕牛开展血吸虫病普查,并对所有病人、病畜进行治疗及扩大化疗,使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至1986年无儿童新感染,1996年后已无居民新感染,1992年后无当地新感染病牛。并加强、水源管理和健康教育,增强扩大群众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等综合治理及科学防治措施,使双流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2000年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成果,实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南汇区地处上海东南郊,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中钉螺分布最东的一个区,历史上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流行范围遍及28个乡(镇)311个村,历史有螺面积2569.69hm^2,累计血吸虫病人88837人,历史累计晚期血吸虫病(晚血)1207人。经过几十年“综合治理、科学防治”,1985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进入巩固监测阶段。现将1985-2005年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大中城市长江外滩流行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对策。方法 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平滩垦殖、吹沙抬套、改造防浪林,林间套种,城建硬化滩面,硬化有螺沟渠等方法综合治理有螺江滩,并采用WHO推荐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价效果。结果 病情下降100%,钉螺面积下降93.73%,黄石城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结论 有螺江滩综合治理是城市外滩型疫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科学,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村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重点村(血防重点村)实施综合治理的效果。方法收集107个血防重点村的基础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采用现场调查方法,每年对血防重点村历史有螺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进行人畜病情调查,分析17个实施血防重点村综合治理县(市、区)螺情指标和人畜病情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疫情控制效果。结果在全省17个县(市、区)的107个血防重点村共实施“以机代牛”931头,圈养家畜8554头,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75129座,硬化护坡河道217.4km,建造阻螺涵闸144座,切滩清淤土方324万m^3,种植灭螺1521.07hm^2,兴林抑螺1746.01hm^2,蓄水养殖灭螺906.47hm^2,药物灭螺13671.52hm^2,居民查病20.87万人,血防健康教育54.85万人次。实施综合治理后,17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其中1个县恢复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个县(市、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3~2008年17个县(市、区)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钉螺感染率、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钉螺面积分别为7243.06、7625.23、7701.07、5887.96、4487.75hm^2和3775.26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2173.93、2130.53、1767.70、1444.34、802.73hm2和124.19h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1%、0.16%、0.13%、0.21%、0.09%和0.02%,居民感染率分别为0.57%、0.20%、0.13%、0.03%、0.01%和0.02%,家畜感染率分别为0.40%、0.37%、0.10%、0.04%、0.01%和0,分别比实施综合治理前下降了47.88%、94.29%、92.55%、96.94%和100%。结论整合部门资源,实施整村推进,是加快防治工作进程,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巩固一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2年螺情消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苏省高邮市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12年来钉螺消长、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有螺滩面积319.9万m^2,占新民滩总面积的8.0%;新发现有螺面积仅占2.8%(9.0万m^2/319.9万m^2)。钉螺面积在正常泄洪年份后均呈下降趋势,频繁泄洪年份后均呈上升趋势。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第6年和第12年出现明显回升,钉螺面积最高达到162.4万m^2。泄洪漫滩是导致螺情回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疫区,至2006年底,全县尚有8个乡(镇)8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9.8万人,累计有螺面积5575.14hm^2,累计血吸虫病人3.5万人,有10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村达传播控制标准,3个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1个村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全县2004~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双流县长期采用专业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经常性和突击性运动相结合,农业生产与血防工作相结合,把控制阻断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查螺灭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使历史螺面下降达98.53%,同时,对人群及耕牛开展血吸虫病普查,并对所有病人、病畜进行治疗及扩大化疗,使人、畜感染率逐年下降,至1986年无儿童新感染,1996年后已无居民新感染,1992年后无当地新感染病牛.并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和健康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等综合治理及科学防治措施,使双流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2000年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成果,实现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常州市是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之一,历史累计病人114992人,累计有螺面积3894.81hm^2。其中江湖滩773.76hm^2,内陆1502.50hm^2,山区1618.56hm^2。经过几十年的防治,1998年全市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民工大量涌入,输入性血吸虫病人有所增加。2002年以来发现13例急性血吸虫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