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浸润其他器官及局部复发大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5年~1998年收治的浸润其他器官及局部复发大肠癌的局部浸润情况及合并切除率,直接法统计生存率。结果:①联合切除情况: 1166例结肠癌中属Dukes D期者123例,占10.6%,行联合切除者41例,占全部病例的3.5%,Dukes D期病例的33.3%;2 356例直肠癌中属Dukes D期者305例占12.9%,行联合切除者117例,占全部病例的5.0%,Dukes D期病例的38.3%。②41例结肠癌病人合并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53.8%。③117例直肠癌病人合并全盆腔器官切除者27例,5年生存率为33.3%(9/27),90例联合部分器官切除后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6.7%(42/90)。结论:对浸润其他器官及局部复发大肠癌病人,不论初发或复发,只要病人全身条件具备,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对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明德  沈Min 《外科》1996,1(3):105-107
作者报告1991年1月 ̄1995年6月期间为直肠癌患者施行的保留肛门手术24例。肠道重建用拖出吻合或器械吻合法。随访时间为3 ̄54个月。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除2例于随访期间死于其他原因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在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能自控。我们认为,癌肿距肛缘〉5cm,Dukes'分期为A、B、C1期,术中无周围脏器浸润或远处转移的中低位直肠癌,均可选用保留肛门  相似文献   

3.
拖出型Welch法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存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与排便机能。方法对159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拖出型Welch法超低位切除术,其中DukesA期21例;B期104例;C期34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分别是2、3、4cm。结果 肿瘤局部复发22例(13.8%),A期1例(4.8%);B期13例(12.5%);C期8例(23.5%)。总的5年生存率53.5%,A、B、G不同分期分别为76.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传统手术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1993年9月起采用TME术的直肠癌患168例与1981~1992年行传统切除方法的126例患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TME组2年复发率为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P=0.001),2年及3年生存率TME组分别为87.1%和80.3%,对照组分别为76.1%和68.7%,TME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3)。TME技术、肿瘤的Dukes分期,患的年龄、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等因素中,只有TME是独立影响生存率的指标,TME、肿瘤的Dukes分期是独立的影局部复发的指标,结论 对于距离肛门12cm范围内的直肠癌,采用TME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及提高患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累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时行后盆腔脏器切除及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会阴重建的各种方法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0例直肠癌联合远端阴道及会阴体切除后的重建方式及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2例行子宫及阴道全切除,3例行子宫及阴道后壁切除,5例行单纯远端阴道和(或)会阴体切除。分别采用大网膜填塞(4例)、阴道前壁翻转缝合(3例)、子宫后倾(2例)、带蒂乙状结肠(2例)重建盆腔及阴道会阴缺损。1例患者盆腔严重感染,2例患者会阴部切口感染或裂开。结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后盆腔联合脏器切除后切口相关并发症率极高,可根据盆腔、会阴及阴道的缺损情况选用子宫或网膜填塞盆腔、带蒂肠段或肌皮瓣、生物补片等方法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采用腹直肌或臀大肌肌皮瓣修复会阴巨大缺损成为目前主流的修复方式,但国内该技术报道极少,值得积极开展应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直肠并阴道后壁切除(或后盆腔清除术)后,即时修复阴道后壁,又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安全合理的术方式。方法:直肠并阴道后壁(必要时连同子宫及附件)切除后,用带血管蒂回肠片修复阴道后壁,并作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本组5例(其中直肠癌4例,直肠阴道平滑肌肉瘤1例),无任何术后并发症。随访19 ̄41个月,至今均健在。术后2 ̄6个月恢复肛门自制,术后3 ̄12个月恢复正常的性生活。结论:带血管蒂回肠片  相似文献   

7.
管状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1月至1997年5月手术治疗479例直肠癌,其中用手工缝合法、GF-I型吻合器、双吻合器分别为23例、56例、187例。资料显示:应用双吻合器能够完成盆腔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少;与同期189例Miles术(随访154例)相比,3年内局部复发率,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应用双吻合器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25例男性直肠癌切除术后性功能进行调查,平均年龄为42.5岁,Miles手术18例,性欲减退8例(44.4%),勃起障碍11例(61.1%),射精障碍13例(72.2%)。Dixon手术7例,怀欲减退1例(14.3%),勃起障碍1例(14.3%),射精障碍2例(28.6%)。认为手术损伤盆腔神经是造成术后病人性功能障碍的直接和主要因素。防治着急在于术中完整地保护植物神经,注意剥离层次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臀大肌束拉闭法重建原位肛门术丁克姜春英管仲安冯继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我科对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会阴联合切除臀大肌束拉闭法重建原位肛门术,术后重建肛门功能良好,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1手术方法1....  相似文献   

10.
保存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对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保存植物神经的肿瘤根治术对排尿和性机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实施不同保存植物性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188例:Dukes A期98例,完全保存神经;B期78例,保存一侧或两侧神经;C期12例,只保存S3、4神经。结果 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平均为:A期8.5d,B期9.0d,C期16.8d。保存勃起和射精机能者:Dukes A期分别是96.9%和100%;B期是47.4%和50%;C期均为0。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者占12.8%(24/188),其中Dukes A、B、C期分别为4.1%、20.5%和33.3%。5年生存率Dukes A、B、C期分别是77.6%、52.6%、33.3%。结论 保存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在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和减少5年生存率的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1990年1至1998年10月间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33例,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切除术,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的方式及疗效,并对Parks进行改进研究.结果 33例采用经腹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其中根治切除32例,占96.97%,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2例,占6.06%,无吻合口狭窄,随访6~84个月,盆腔复发2例,无吻合口复发病例,手术近期肛门控制稀便功能欠佳,3~6个月随访肛门功能良好.结论 低位直肠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只要肛管直肠括约肌环完整,可采用该术式,手术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理想的保肛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阴道后壁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1991年8月~1996年3月对10例直肠癌累及阴道后壁患者,采用一并切除阴道后壁,即时用带蒂子宫肌瓣修复阴道后壁。结果术后除1例因子宫肌瓣血供不佳失败外,其余效果满意。术后3~6个月复查,阴道后壁痊愈7例,阴道宽度为2~3指,深度为5~6cm。结论用带蒂子宫肌瓣修复阴道后壁,取材方便,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对直肠癌累及阴道后壁需一并切除者的修复优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The optimal 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 with invasion of the prostate gland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For a patient who has rectal carcinoma invading into the prostate and seminal vesicles and not invading into any other pelvic viscera, we performed combined 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 and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 of the rectum with reconstruction of the urinary tract by anastomosis of the ureter to the bladder. En bloc excision yielded negative surgical margin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 had an infection of the abdominal wound and leakage of the anastomosis of the urethra to the bladder. These complication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improved without becoming critical. The patient now has satisfactory postoperative function of voiding. This technique obviates the need for urinary diversion or urinary re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neobladder in the case of total pelvic exenteration. We consider this procedure is of benefi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invading into the prostat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评价近期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TME+ISR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86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8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肿瘤下缘距肛门1~5 cm(平均1.63 cm);肿瘤直径2~7 cm,平均3.4 cm。肿瘤系高分化4例,中分化60例,低分化22例;pTNM分期为Ⅰ期12例,ⅡA期11例,ⅡB期15例,ⅢA期2例,ⅢB期23例,ⅢC期16例,Ⅳ期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肛周感染2例(其中1例因肛周严重感染引起盆腔、腹膜感染再次手术行永久性造口),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各2例,直肠阴道瘘、炎性肠梗阻、尿潴留和腹腔感染各1例。8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1例于术后7个月发现肝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2个月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死亡;术后1年局部复发3例(3.5%),1年生存率为97.7%(84/86),排便次数1~5次/d,控便功能按Kirwan评分标准可达1~2级。结论 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和直肠肛管癌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能达到根治的保肛术式,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术中盆腔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防治盆腔大出血的处理经验。方法:1993年8月~2000年4月,共完成直肠癌根治手术627例。术中因血管损伤而发生大出血者12例,计骶前静脉丛6例、骶椎静脉1例、前列腺静脉丛2例、髂内动静脉分支2例,髂总静脉1例。防治方法:术者应掌握盆腔解剖,力求沿间隙操作,保护好骶前静脉丛,沿髂内动脉内侧镰状筋膜处理侧韧带。肿瘤浸润阴道或前列腺时可边切除边缝合,盆腔侧壁轻度浸润者可在侧方淋巴结清除的同时,合并髂内动静分支结扎。发生盆腔大出血时,应根据出血部位和肿瘤情况,分别选用骶丛止血钉按法、纱布压迫止血法、缝所止血法或血管修补术。结果:本组出血率1.91%,失血量〈150ml者5例,150~500ml16例,〉500ml者1例。应用骶丛止血钉按压止血4例,纱布压迫止血法3例,髂内动脉分支缝扎2例,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切除术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提高并深入对其的认识。方法1999-2001年我院对15例患者采用了腹腔镜下结肠直肠癌切除术,对患者的病灶资料、病理学资料、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按Dukes分期,A期1例,B期12例(期2例;中分化管状腺癌3例,低分化管状腺癌2例,管状腺瘤伴灶性癌1例,高分化乳头状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1例;全腹腔镜下切除8例,腹腔镜辅助下切除6例,1例中转手术;其中保肛手术5例,TME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年1例,1年4例,半年3例,3月内7例;死亡2例。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在结肠直肠癌切除术中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特别是TME及保肛手术更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非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结直肠肛门外低位手法吻合的方法,对146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直肠肿瘤远端及其系膜的切除范围为3~6cm。结果:手术成功145例,并发吻合口瘘11例,仅1例行肠造口;2年内复发和转移13例,其中吻合口复发2例;术后肛门对成形粪便控制力良好,无大便完全失禁者。结论:肛门外结直肠低位手法吻合是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既可靠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再手术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病例 ,结合文献复习并进行讨论。结果 Dixon术后复发 17例 ,Miles术后复发 8例 ,经腹直肠切除结肠拉出术后复发 2例 ,经肛局部切除术后复发 2例 ;再手术中行Dixon术 3例 ,Miles术 14例 ,Hartmann术 5例 ,后盆腔脏器切除术 1例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 2例 ,局部姑息治疗 4例。结论 保肛手术指征不能过度放宽 ;注重直肠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对局部复发病例应采取积极的再治疗。  相似文献   

19.
观察低位直肠痈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晕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090。角,即重建的商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仃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口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牢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口I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关键词低位直肠痛;根治术;改进的原化肛门重建术;效果摘要为观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效果,对3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改进:(1)肛门内括约肌重建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的重建为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与深部的重建;(3)直肠瓣为三个重建人工直肠瓣;(4)直肠角与肛尾韧带缝合固定形成〈90°角,即重建的直肠角。结果表明,本组38例患者术后5~6d即有便意感,2~3周即有控便能力,术后1个月即可排成形便,每日1~2次。肛门控液总优良率为94.7%(36/38)。术后5年生存率为76.3%(29/3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即时行改进的原位肛门重建术,既能避免腹壁人工肛门的痛苦,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术后局部复发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肠腔內复发4例,盆腔复发4例,会阴部复发1例,腹壁切口复发1例.结论:预防术后局部复发的措施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手术原则,正确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注意术中无瘤操作以及术前辅助放疗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