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采用改良Maquet截骨术治疗膝髌股骨关节炎,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199年4月~ 2005年4月采用改良Maquet截骨术治疗66例(75膝)髌股骨关节炎.手术过程包括关节内清创,松解外侧支持带,髌股关节面的对位,向前内侧移动胫骨结节和镙钉内固定.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2年进行随访.结果 Schmid膝关节功能评估法:术后6个月,优45膝,良16膝,可8 膝,差6膝,优良率为81.3%;术后2年随访仅61膝得到评估,优36膝,良21膝,可2膝,差2膝,优良率为93.4%.1例患者因糖尿病术后胫骨结节延期愈合.结论 胫骨结节截骨和前内方移动术治疗膝髌股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避免了Maquet手术过度前移胫骨结节带来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膑股关节面以中央脊(mediam ridge)、副脊(secondary ridgc)为界可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及特别面(odd facet)三个小关节面、膝关节中,膑骨软骨面最厚达7mm,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软骨面分别是3mm和4mm.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膑骨的三个关节面有规律地和股骨膑面接触并在其前面上下滑动,称为膑股关节适合(Patellofemoral congruence).如果各种原因使膑股关节之间的适合性改变,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性,或关节间相对解剖位置异常,就引起以膑关节前方疼痛为主的各类膑股关节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记录胫骨结节-股骨滑车(TT-TG)间距、髌股适合角(PCA)、髌骨倾斜角(PTA),采用恐惧试验评估髌股关节稳定性,采用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髌骨再脱位,髌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行走、跑跳均正常,可参与正常体育活动;4例诉气温降低时,截骨处轻微不适,未给予特殊处理;1例术后3个月屈膝功能受限,给予麻醉下膝关节松解术。PCA、PTA、TT-TG间距:末次随访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束等距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可在术中确定移植物的等距性,有效恢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lateral retinaculum release,LRR)、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a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了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15~30岁,平均(22.7±1.5)岁;均采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记录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6±1.3)个月。患者术后Q角、TT-TG值、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外侧支持带松解、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严重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显著,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5.
改良Maquet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2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和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改良Maquet术)三联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行膝关节镜探查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胫骨结节内移抬高三联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6.5个月(10~25个月)。[结果]Q角术前(20.8±4.5)°,术后(10.2±2.1)°(P<0.01),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术前(51.8±7.3)分,术后(93.4±3.4)分(P<0.01),髌股关节关系改善,无脱位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92-1395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以膝关节周围持续弥漫性钝痛、膝关节不稳、肿胀以及髌骨反复向外侧脱位为主要表现。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1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挛缩;2膝关节内侧支持带松弛;3股骨外髁和/或髁间凹发育不良;4膝外翻畸形;5髌腱止点偏外;6股骨内(外)旋;7高位髌骨。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4大类:1髌骨近端力线调整: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内侧支持带或关节囊紧缩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和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2髌骨远端调整:包括肌腱转位术、髌腱手术、胫骨结节移位术和股骨滑车成形术;3髌骨切除股四头肌成形术;4关节镜辅助技术。但目前尚无一种统一有效的术式能够治愈复发性髌骨脱位。  相似文献   

7.
伸膝装置的损伤除膑骨骨折外;较为少见,且常易漏诊,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结合我院1980~1988年间收治7例的诊治情况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5—52岁,平均26.9岁.股四头肌腱损伤3例:新鲜伤2例,陈旧伤1例;膑腱损伤4例:新鲜伤2例,陈旧伤2例.损伤原因除1例开放性膑腱损伤外,其余6例均为间接暴力所致.损伤部位:3例股四头肌腱损伤均为膑骨上极撕脱;4例膑腱损伤均位于膑骨下极1~2cm处,其中2例伴有半月板及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治疗的2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3~34岁,平均25岁。股骨滑车发育不良分型,A型3例,B型5例,C型8例,D型4例。先行膝关节腔内探查术,探查完毕后行关节镜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取同侧半腱肌肌腱移植髌股内侧韧带重建术,术前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 TT-TG)>20 mm者同时行胫骨结节内移截骨术,对于合并股骨或髌骨关节面骨折和软骨损伤患者,尽最大可能复位骨折,修复关节软骨。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未出现再次脱位,患侧膝关节恐惧试验阴性,无膝关节打软。末次随访平均髌股关节功能评分(60.8±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取同侧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髌股内侧韧带重建术,联合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14例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13~26岁,平均18.5岁。左膝9例,右膝5例。髌骨脱位2~5次,平均3.3次;首次脱位至该次就诊时间为4~60个月,平均19.7个月。患者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术前膝关节X线片、CT、MRI检查示骺板均已闭合;3例存在髌骨内缘撕脱性骨折,2例关节腔内有游离体。比较手术前后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髌骨滑车沟间距、Caton-Deschamps指数以及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Kujala评分、Tegner评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4.6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提示髌骨脱位均纠正;胫骨结节截骨移位处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 d及1年时TT-TG间距、髌骨滑车沟间距、Caton-Deschamps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及2年时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Kujala评分、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及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包含胫骨结节下移的联合手术治疗合并高位髌骨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1985年至1987年,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8”字形张力钢丝环内固定治疗严重移位的粉碎性膑骨骨折6例.经2年3个月的随访,疗效满意,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膝关节活动正常.手术方法腰麻,作膑前横切口,暴露膑骨,刮除骨折断端的血块或肉芽组织,冲洗关节腔内的积血.分别暴露膑骨上下极,将(?)0.8mm钢丝一端紧贴膑骨上缘向内横行穿过股四头肥腱深部,另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3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采用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自体或异体肌腱加强,胫骨结节内移术;B组13例,采用切开股外侧肌腿部分切断,髌外侧支持带松解,股内侧肌加强,胫骨结节内移术.结果 术后Q角两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术后Lysholm评分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关节镜是一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治疗膝关节炎合并髌骨完全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TKA联合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治疗10例膝关节炎合并髌骨完全脱位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髌骨位置以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结果 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术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髌骨完全复位。随访期间,无一例髌骨复发脱位,无假体周围骨溶解和松动。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机械轴膝外翻、膝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KA联合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治疗膝关节炎合并髌骨完全脱位,疗效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4例(24膝)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值15 mm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16~35岁,平均25.8岁。病程15~46个月,平均26.7个月。患者均有患膝关节外伤史,患侧膝关节恐惧试验阳性。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MPFL,同时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Kujala评分评价髌股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CT、MRI测量并比较髌股适合角(congruence angle,CA)、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及外侧髌骨移位值(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LPD)变化情况,评价髌骨稳定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分别于术后4、7 d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对症处理后血栓消失。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期间患侧膝关节均未再发生髌骨脱位;末次随访时患者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TT-TG值、CA、PTA、LPD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髌股关节Kujala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上述评分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时患者患膝关节功能获优13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腓骨长肌腱外侧半经髌骨单隧道单束单股重建MPFL,结合外侧半胫骨结节内移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科从1988年起,采用克氏针经度固定法治疗膑骨横断骨折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8—56岁,平均41.2岁;左侧7例,右侧4例;均为膑骨中部横断骨折,伴有分离移位;伤后1周内手术者10例,半月后手术者1例.操作方法;局麻下膝关节伸直,常规消毒后,抽净关节内积血,行闭合手法复位,用手指固定住复位后的膑骨,在膑前皮肤上用龙胆紫画4个标点为克氏针横贯上下骨折块的经皮出入点,上两点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持久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6例持久性髌骨脱位患者的10个膝关节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Kujala评分表进行评估,并通过CT观测手术前后髌骨外移度。结果 6例均获随访,时间24~36(29±7.21)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为47.10分±10.31分,术后24个月为83.11分±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ujala评分术前为41.26分±13.36分,术后24个月为82.33分±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膝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髌骨外移度术前为35.61 mm±5.37 mm,术后为4.30mm±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移位和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能够有效纠正持久性髌骨外侧脱位,缓解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的Maquet截骨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2月,采用改良Maquet截骨治疗49例61膝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男22例,女27例;右膝36例,左膝25例;年龄18~47岁。通过术前术后的X线片和CT评估膝关节髌骨倾斜情况。所有患者术前的Q角度>20°,平均(24.24±8.03)°,TT-TG>20 mm,平均(22.55±5.23) mm。患者先行关节镜下评估,术中进行外侧支持带的松解和改良Maquet截骨。[结果]术中关节镜下动态观察髌股关节的轨迹良好,屈伸膝关节时,软骨损伤区髌骨与股骨无紧密摩擦。术后随访24~36月,术后Lysholm评分、Q角、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及TT-TG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Maquet截骨术,可保留较厚的松质骨,避免因胫骨结节内移引起的矢状面后移,减少远期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术中根据髌骨关节轨迹,可以灵活的调节骨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84-2087
[目的]介绍"三联手术",包括膝关节外侧结构彻底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和胫骨结节內移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与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7月应用"三联手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16例19膝。患者仰卧位,行常规关节镜检查,评估髌骨脱位的状况及股骨滑车的情况,取半腱肌肌腱备用。并进行膝关节髌骨外侧结构广泛松解,髌骨内侧缘中上1/3做一骨槽,2枚锚钉固定移植肌腱中部,在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之间中点处钻孔,移植腱游离端导入股骨隧道,适当张力下固定,重建MPFL。胫骨结节截骨,向内上移位,空芯螺钉固定。[结果]本组内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Q角、TT-TG值和InsallSalvat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Kujala评分由术前(47.85±10.18)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5.26±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联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21例,全部采用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半侧髌韧带内移或胫骨粗隆内移术等联合手术。结果本组21例患儿,经6个月~3年随访,检查膝关节功能,屈曲膝关节90°,髌骨不再脱位,疗效均较满意。结论采用膝关节外侧软组织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半侧髌韧带内移或胫骨粗隆内移术等联合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定,且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旋转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胫骨假体自行确定的旋转中立位与胫骨结节内侧缘、胫骨结节中内1/3等解剖标志点相互位置关系的比较,探讨TKA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旋转放置位置。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30例患者行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女21例,男9例;年龄54—77岁,平均62岁。术前诊断:骨关节炎23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所有手术均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胫骨假体的旋转放置以胫骨前后轴为参照。假体试件安装完毕、关节复位后,全范围内屈伸膝关节数次,使旋转平台在股骨假体的导引下自行确定其伸直位时的旋转中立位。借助于试件前方的刻度标志测量胫骨平台旋转试件相对于金属托中心(胫骨结节内侧缘)的旋转角度。结果胫骨旋转平台试件的中点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的平均旋转角度为外旋2.3°±3.4°,其中男性平均为2.2°±3.6°,女性平均为2.4°±3.4°,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内、外翻平均外旋角度分别为2.9°±3.0°和1.4°±3.9°,膝内翻外旋角度大于膝外翻。本次研究的结果显著小于国人胫骨前后轴与后十字韧带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连线的夹角。结论国人TKA术中采用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时,以胫骨结节中内1/3为标准行胫骨假体旋转放置时,有导致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外旋过度的可能,满意的胫骨假体旋转安放位置应位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稍外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5):1425-1428
[目的]探讨以三联疗法(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胫骨结节Elmslie-Trillat截骨)治疗成人髌骨习惯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7年12月以三联疗法手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例,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9~46岁,既往外伤史4例,无明显诱因6例;左膝3例,右膝7例。记录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Insall评定以及髌骨恐惧试验、髌骨研磨试验结果,以便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5.13±4.21) min,切口长度平均(10.26±2.47) cm,术后出血量平均(35.64±4.76)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取腱切口区脂肪液化,延迟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随访,平均(24.89±9.6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再脱位、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比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all评定法评定临床疗效:优7例,良3例。[结论]以三联疗法治疗成人髌骨习惯性脱位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髌骨稳定性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