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究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疑似ACL撕裂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ACL撕裂的“金标准”,分析CT、MRI在ACL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关节镜检查结果与CT、MRI检查在ACL撕裂诊断中一致性;分析CT及MRI在ACL撕裂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关节镜诊断ACL撕裂中13例(21%)患者显示正常,20例(32%)患者部分撕裂,29例(47%)完全撕裂;MRI在ACL撕裂诊断中准确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CL撕裂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及MRI表现,探讨双能量CT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结果 双能量CT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为16例、8例,与MRI诊断结果一致者分别为15例、8例,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两者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很高。结论 双能量CT能够弥补MRI的不足之处,为辅助临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tomography,CT)在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9例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于关节镜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并进行双能染色重建。以“双能染色减少征”作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利用“双能染色减少征”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53例,52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诊断前交叉韧带正常36例,33例与关节镜术后结果一致。“双能染色减少征”的诊断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7.1%,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5.5%,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双能染色减少征”可认为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的有效征象。  相似文献   

4.
陶鑫  蒋炜  闫俊  赵志梅  苏斌 《实用医技杂志》2012,(12):1250-125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15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患者,全部行膝关节X线片和MSCT检查,将CT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观察骨折及韧带损伤情况,分析受伤机制与骨折影像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5例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MSCT全部作出正确诊断,敏感性100%,其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立体、详细显示骨折部位、程度,从而提高骨折分型准确性,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显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增粗、短缩、密度减低和后交叉韧带(PCL)角增大等征象,可以对韧带撕裂做出诊断。结论 MSCT全面提供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伤情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客观依据,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14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9例CT随访。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右侧12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1例。其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11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3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0例,膈脚增粗2例,单纯肾上腺损伤1例,余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例经手术或CT复查随访证实的外伤车祸患者肾上腺损伤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后急性期(1~7d)CT扫描,显示。肾上腺血肿8例,CT表现为肾上腺区圆形、类圆形高密度影;肾上腺周围组织损伤6例,其中4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条纹状、斑片状高密度模糊出血影,3例膈肌增粗,密度增高,本组中8例在外伤后亚急性期(8d-1个月末)和慢性期(1个月后)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从边缘开始缓慢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反映了肾上腺损伤的病理解剖改变,是诊断肾上腺损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27例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25例,女2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分为挫伤型(9例)及血肿型(18例),挫伤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肢的肿胀、增粗;血肿型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两种类型伴有或不伴有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均合并胸腹部其他组织、脏器损伤,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定期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肿胀减轻,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CT检查能直观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类型及程度,能够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象取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损者,探究低剂量双能量CT诊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以膝关节损伤者35例为对象,通过对所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开展双能量CT扫描时,将低剂量参数作为数据,诊断标准是“双能染色减少征”,对比关节镜、MRI检查和CT诊断结果 。结果 在所选患者中,经“双能染色减少征”诊断,有22例伴前交叉韧带受损,和关节镜检查结果 相符共计18例;有13例为正常前交叉韧带,和关节镜检查结果 相符共计12例。该征象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在低剂量成像下分别是94.7%、75%、81.8%,阴性预测值为92.3%。Kappa:检验结果 表明,该方法 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在临床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受损中,双能CT低剂量扫描参数的开展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 X线正位像,胫骨平台外侧有撕脱骨折片时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在螺旋CT影像的表现。方法总结我院近1年来螺旋CT所检查的肝脏病例(1550例),CT常规扫描:层厚7mm,层间距7mm,部分行增强检查。结果1513例肝圆韧带未见明确显示,35例为结节样稍低密度影,2例门静脉高压时可显示肝圆韧带内左脐静脉重新扩张开放。结论正确认识肝圆韧带的不、同的螺旋CT影像表现,有助于鉴别肝组织的其它病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采用第2代双源CT灌注方法探讨肝脏灌注成像中各肝段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15例低血糖查因的患者行第2代双源CT腹部灌注扫描,得到肝脏灌注图像,经肝脏灌注软件处理后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肝脏灌注指数,分析肝脏各段间血流灌注的差异.结果 肝脏Ⅲ、Ⅳ段肝动脉灌注量与肝脏Ⅴ~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Ⅱ段门静脉灌注量与肝脏Ⅵ、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门静脉灌注量与肝脏Ⅴ~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Ⅲ段肝动脉灌注指数与肝脏Ⅴ~Ⅷ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第2代双源CT大螺距往复扫描模式可用于评价全肝各段血流灌注情况,肝脏各段间血流灌注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肝脏血管解剖特点及检查体位有关,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交叉韧带断裂多由剧烈运动、交通事故等因素导致。关节镜下全内技术重建通过使用可伸缩的逆行钻头独立地钻取骨隧道,将由四股半腱肌腱折叠制作的移植物拉入骨隧道后,在胫骨侧和股骨侧两端均使用Tightrope袢钢板进行悬吊固定。本文从全内技术的发展、重建特点、临床疗效、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具有选择性能谱纯化技术(SPS)的双能量扫描技术(DE)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先后行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CT扫描采用SPS-DE技术,对SPS-DE-CTA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种方法显示的动脉瘤部位、数目、瘤颈显示程度以及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PS-DE.CTA的图像质量均在4分以上,能满足诊断要求;以3D-DSA为诊断标准,SPS-DE-CTA检测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为100%。SPS-DE-CTA共检出63个动脉瘤,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分别为(4.96±1.47)mm、(4.01±1.59)mm和(3.02±0.75)mm。3D-DSA共检出63个动脉瘤,瘤长径、短径和瘤颈宽度分别为(4.89±1.52)ml/l、(3.89±1.56)mm和(2.91±0.73)ram。以313.DSA为诊断标准,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动脉瘤部位、数目及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检查方法测得的瘤长径(r=0.963)、瘤短径(r=0.968)和瘤颈宽度(r=0.856)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0)。结论SPS-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治疗时机及方法。方法 2002年12月-2008年10月,治疗急性ACL损伤合并MCL损伤58例。MCL损伤Ⅰ度7例,Ⅱ度25例,Ⅲ度26例。MCLⅠ、Ⅱ度损伤共32例经3-4周制动,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后行ACL重建;Ⅲ度损伤7例经制动6周,伤后9-10周行ACL重建。19例伤后两周内行ACL重建,术后在伸直位和屈膝30°位用支具制动6-8周,11例阴性,8例阳性,6例有后内侧关节囊撕裂,于损伤部位小切口用缝合铆钉原位修复后内侧结构,术后用支具制动6-8周。结果平均随访15月(6-34月),Ⅰ-Ⅱ度损伤32例外翻应力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2例,术后Lysholm评分91.2。18例MCLⅢ度损伤保守治疗,外翻应力试验Ⅰ度3例、Ⅱ度1例,前抽屉试验(+)2例、(++)1例,术后Lysholm评分86.5。MCLⅢ度损伤8例经手术修复治疗,外翻应力试验Ⅰ度2例,前抽屉试验(+)1例,术后Lysholm评分89.3。结论急性ACL损伤合并Ⅲ度MCL损伤应早期手术,ACL重建后外翻应力试验不稳者需早期手术修复MC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8年5月骨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计527例。以6周为急性、慢性临界,其中急性损伤302例,慢性损伤225例。分别由两名专业MRI阅片医师对所有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估MRI对急性、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效力。结果 直接征象上,急性ACL损伤T2加权像上ACL冗长高信号、T1加权像上韧带不连续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损伤(P<0.05);韧带信号消失及假瘤形成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慢性损伤(P<0.05);二者在T2加权像上ACL积聚高信号及T1加权像上韧带方向异常上无明显差异(P>0.05)。间接征象上: 急性ACL损伤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概率高于慢性损伤,而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概率低于慢性损伤(P<0.05);急性ACL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概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组(P<0.001);接吻征、沟槽征、Segond骨折主要发生于急性ACL损伤患者(P<0.05);慢性ACL损伤后交叉韧带(PCL)走行异常概率高于急性损伤(P=0.004),软骨损伤则多见于慢性ACL损伤患者(P=0.008);两组损伤在骨挫伤及Blumenseat角异常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RI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将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整合可以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漏诊率,为关节镜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技术是否可以获得股骨隧道的解剖定位。方法 2007年6月-2010年2月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198例,均采用关节镜下修复,术后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回顾性评价了骨隧道位置。其中18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在术后12、24个月进行了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检查膝关节稳定性以及关节功能。以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术后膝关节稳定以及Lysholm评分优良的(83-100分)为171例(91%)。在171例中进行膝关节X线片测评,侧位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79%(SD4),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41%(SD6),在正位胫骨骨道与关节线向内呈25°(SD3)。骨隧道位置与Lysholm评分有相关性(P〈0.01)。结论标准化手术操作和解剖标志可使经胫骨技术的ACL重建建立良好的骨道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及重建手术后步态特点及变化.方法 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对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四股胴绳肌腱进行重建的2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受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6个月(2周~1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3、6、9、12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58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 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 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膝关节运动角度、膝关节角加速度、前交叉韧带移动数据(以胫骨沿前交叉韧带方向的位移表示).结果 本组2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出现股四头肌逃避步态,术后3个月0°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6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别,术后9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四股腘绳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能够恢复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并表现出与时间相关趋势.运用步态分析的运动学数据对膝关节ACL损伤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的了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变化,为评定术后疗效、制定康复方案及评定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代灿  杨柳  郭林  韩雪松  谢峰  陈光兴  段小军  戴刚 《重庆医学》2006,35(20):1832-1834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纯性损伤与合并其他膝关节结构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后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6年2月在我中心行骨-髌腱-骨(bone-tendon-bone B-T-B)ACL重建术77例,其中男58例,女19例,年龄15~57岁(平均28.31岁),自体重建22例,异体重建55例,20例ACL单纯损伤,57例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固定方式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术后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Irgang、Larson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损伤组患者术后获7~42个月(平均28.4个月)随访,其中20例患者(95.24%)Lachman试验阴性,KT-1000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mm,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为16例(80.00%),Lysholm评分从(52.2±5.1)分提高至(89.9±5.5)分,Irgang评分从(47.4±6.7)分提高至(80.4±8.1)分,Larson评分从(49.6±5.6)分提高至(91.6±7.1)分,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损伤组患者术后获6~43个月(平均20.2个月)随访,其中54例患者(94.8%)Lach-man试验阴性,KT-1000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mm,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为42例(73.68%),Lysholm评分从(50.2±4.9)分提高至(87.4±6.1)分,Irgang评分从(42.7±8.6)分提高至(72.7±6.1)分,Larson评分从(57.2±6.7)分提高至(82.3±8.4)分,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L单纯损伤与合并其他膝关节结构损伤在关节镜下重建后手术效果良好,两组的术后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gang评分、Lar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半月板、副韧带、后交叉韧带、软骨等合并损伤对术后产生疼痛、肿胀及关节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