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揭阳市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揭阳市2004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结果 2004年全市共报告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59例,发病率为4.47/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10岁以下的儿童是发病的集中年龄.结论 该市的流行性腮腺炎在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防范于未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流行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百色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04~2008年百色市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期间共报告狂犬病200例,分布于全市12个县(区),年均发病率为1.12/10万,常年散发,3~10月(占76.00%)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4.50%;0~9岁组及40~59岁组发病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9∶1)。结论要降低狂犬病发病率,应加强狂犬病立法工作,完善动物管理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狂犬病的卫生宣教力度,提高暴露后人群的免疫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总体疫情、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和职业分布)情况。结果:2004~2013年河南省共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56 8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4/10万;93.37%的病例集中在2~15岁人群,以学生最多,男女发病比为1.91∶1;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每年的3~7月和11月~次年1月多发。结论: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呈3年一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4.
2005~2012年合肥市蜀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合肥市蜀山区2005-2012年网络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合肥市蜀山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44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16/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8.02/10万,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60/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呈单峰分布,4月份发病率最高;男女性别比1.80:1;4岁组发病率最高达303.21/10万,2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4.71%;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6.30%;地区分布不均,五里墩街道、笔架山街道和南七街道报告发病率较高.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总体较高,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城市人口高发,需加强相应人群或领域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入学入托时的查验补种,加强暴发疫情的早期处置和应急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1997~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9.4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48/10万,2004~2005年发病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发病数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六、七月份,分别占全部发病总数的13.41%和13.51%。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50.74%)、幼托(23.26%)和散居儿童(13.09%),以10~14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男女性别比例为1.7: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1615.74、p=0.000)。结论近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开展腮腺炎防控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柱县2004~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柱县2004~2007年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天柱县2004~2007年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15.5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7、12月份,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9.00%和14.87%。病例主要以学生(69.42%)和散居儿童(20.25%)为主,5~14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7.60%。结论为降低腮腺炎发病率,应对重点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加强疫情监测和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潍坊市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潍坊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04~2006年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和专报系统收集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调查一览表。结果2004~2006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11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10万,发病率依次为:1.31/10万、4.78/10万、7.8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年均有发病,有冬季和春末夏初(4~7月)两个季节高峰,以春末夏初为主;病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为45岁,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98%,1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5~12岁,发病率为97.12/10万,占总调查病例数的65.23%;679例监测病例分析显示,有免疫史者61例,无免疫史者151例,免疫史不详者467例,分别占8.98%、22.24%和68.78%。15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11.32%。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建议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应加强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工作,规范的开展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减缓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趋势的关键;依托网络直报系统开展腮腺炎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洪泽县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洪泽县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6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3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14岁,占全部病例的85.69%,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0.11%;3—5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期;男性报告发病高于女性;8年来,小学、幼儿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共计13起,发病225例,占总病例数的39.75%。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管理、提高15岁以下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绪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56-1757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给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白河县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年—2012年白河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73例,年均发病率为60.1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月~6月份;全县各个乡镇均有发病;发病以学生为主,15岁以下病例占83.73%。结论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仍是防控的关健,保持和提高对学校等集体场所的监测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0.
钟诚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74-175
目的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和流行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报2005年南海区流行性腮腺麦病例资料,采用Excel及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全年均有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士性;发病年龄最小6个月龄,最大81岁,以4—6岁发病最多,以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主,成人发病占15.72%;免疫1次或以上86人,占同年龄组发病的15.44%。结论 对1—14岁的人群进行一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普遍免疫。迅速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常规免疫;对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和未患过该病的成人也应进行免疫接种,控制其发病。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00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0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最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的70.45%,暴发总病例数的55.45%。暴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结论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把腮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能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昌市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南昌市2004-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南昌市报告风疹1 190例,年平均发病率3.66/10万;流行性腮腺炎6 653例,年平均发病率20.57/10万;发病高峰均在4~7月份;风疹城乡发病率,比为1.00∶1.45,流行性腮腺炎城乡发病率比为2.19∶1.00。风疹男、女性别比为1.76∶1.00,流行性腮腺炎男、女性别比为2.27∶1.00。风疹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全年报告例数的54.29%,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以学生为主,占全年报告例数的55.08%。结论应对儿童、青少年、育龄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同时采取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降低风疹及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法定报告的37种传染病中,属于丙类传染病,焦作市自2005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开始有完善风疹数据,为了解焦作市腮腺炎的发病现状,为今后能更好的预防控制疫情发生,现将焦作市2005-2009年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西山区大化瑶族自治县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5—2012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儿童麻疹一腮腺炎一风疹疫苗(measles,mumps,an—drubella,MMR)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2003、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过去的8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35例,腮腺炎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5.99/10厅,健康人群MMR接种率平均为2.78%,而腮腺炎病例均未进行过MMR接种。该县腮腺炎病例全年均有出现,高峰期分别在初夏和冬季;4~7岁学龄前儿童发病率占44.86/10万;伞县病例男女之比为1.82:1;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大化镇,年均人群发病率为39.90/10月,占总病例数的49.72%。结论尽管该县人群腮腺炎疫苗接种逐年增多,但近两年腮腺炎病例呈现增多趋势,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乡镇及重点人群特别是入学前后儿童MMR的接种及补种工作并提高疫苗接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播较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流行性腮腺炎病人30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山区人口密度较大的浦北县近几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5~2011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及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的接种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过去的7年中共发现流行性腮腺炎364例,尽管全县腮腺炎年均人群发病率为6.04/10万,但2~14岁少儿发病率在(58.20~358.03)/10万,超过广西的腮腺炎人群平均发病率41.20/10万。男女之比为2.03:1。该县腮腺炎病例全年均有出现,高峰期分别在3—5月和11~12月,5个月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5.93%。全县除一个镇无腮腺炎病例报道外,其它15个镇均有病例报道。腮腺炎病例中有29.40%曾经接种过MMR疫苗。结论:该县需进一步加强人学前后儿童MMR的接种及补种工作并提高疫苗接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金昌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累积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65例,年均发病率78.6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5、12月为多;<15岁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9.86%,其中,5~9岁组占51.23%;男女性别比为2.15∶1.结论:5~9岁年龄组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对此年龄组儿童进行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吴秋状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253-1254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阳泉市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点、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有效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为制定全市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提供相应的科学决策依据,从而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将阳泉市2004—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近十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动态分析近十年来我院266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近几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已不明显,流行强度明显下降,患病人数明显减少,但患病年龄明显上升,平均患病年龄已达19.0±13.40岁;成人相对明显增多,所占比例为63.04%;未成年患者男女性别比例差别不大,成年患者男性则明显多于女性;并发症发生率成人患者明显高于未成年患者,成年男性明高高于成年女性。结论近几年来,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些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68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47/10万;发病高峰分别在1月、3—7月和12月,占全部病例数的71.02%;男女性别比例为1.46:1;发病以3~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8.92%;学生发病最多,且发生2起暴发疫情,占总病例数的64.45%。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3—19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