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循证医学,中医学病、证、症,西医病,病证结合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回顾,认为中西医对疾病病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医病名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导致运用中医病名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存在很大的缺陷;然而中医历代医家的经验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循证医学的结果,不同于单纯的专家经验,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和评价;中医学要开展循证医学研究必须规范和统一病名的内涵和外延,病证结合是目前开展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只有加强病证结合的研究,才是实现中医循证医学研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浅论抑郁症与中医病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季颖 《光明中医》2008,23(10):1461-1462
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属情志疾病,是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中医学虽无抑郁症病名,但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却散见于许多古代医籍中,结合古代中医文献对抑郁症与中医病证的相关性进行较全面的考证,找出异同,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是中医目前发展的基本方向,结合中医对疾病证的推理性判断和西医对疾病的实证性认识,以病统证,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整理中医古籍文献,探讨偏头痛的病名及病因病机。从偏头痛病证的中医认识沿革来看,其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许多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吸取前人医学经验,结合个人临证实践,编写大量医学著作,对偏头痛病证的认识也日趋系统化、完善化。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利于今人更加清晰地认识该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进一步探讨失眠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用药。从失眠病证的中医认识沿革来看,起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许多明清医家吸取前人医学经验,结合个人临证实践,编写大量医学著作,其中对失眠病证的认识也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相似文献   

7.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病证结合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模式.作者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模式是中医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病证结合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是对中医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充分体现了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是中西医两种医学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也是较高层次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痫、癫、狂作为中医学三种疑难病症,不同历史时期对其病名内涵的认识一直在发展演变,影响对古籍文献的理解。本文应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完整的梳理古籍文献,获得痫证相关古籍650种,分析痫与癫、痫与狂、癫与狂的病名演变、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进行辨析。提出痫、癫、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代的病证内涵不同,存在不同的含义,为避免在阅读和研究古籍文献时对此三类疾病的认识出现分歧和疑惑,通过对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对三类疾病进行辨析,明确其异同,为古籍文献循证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近年来日趋严重,转化医学是沟通实验室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将转化医学与中医学结合,建立转化中医学的研究策略,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中来再转化回临床中去,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医学研究模式.这需要建立转化中医学团队和中心,对中医经典、经方及病证结合工作进行转化医学研究,深化转化中医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是新发疾病,故中医学对艾滋病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学者采用多种方法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发现了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布规律,但仍然存在问题。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是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模式,可用来开展中医证候的研究。文章归纳总结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病证结合是我国中医临床的基本模式,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理论创新[1]。动物实验研究是当代医药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医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疾病分类指导下的医学研究需要疾病动物模型,同样,证候分类理论下的中医学研究需要证候动物模型,病  相似文献   

13.
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本文试图从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不同疾病可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病机变化,和指导病证结合横向研究三方面加强对"异病同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西医病名相近,源于二病的症状表现类似,而中医学则将二者统一于"老年颤证"范畴,更是因为中医学命名疾病多依据症状。单从症状判断,易混淆二者,如诊断错误,治疗的准确性则无从谈起。中医学历来重视辨"证",而相对忽略对"病"的辨析。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来看,中医学在"病"的层面上并未区分二者。但中医学对两病的疗效却毋庸置疑,原因就在其"辨证"的准确性上。21世纪的今天,临床医生完全可以借助实验室检查,辨清两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西医诊断明确疾病,病证结合,取长补短,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段,将能大幅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23日,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系列之一“病证结合与临床实践”座谈会在京召开,有关专家和陈可冀的学生们共同探讨其“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大家认为用病证结合指导临床实践的模式值得推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等出席会议。陈可冀在会上做了题为“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的报告。他认为,当代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的模式。这一模式体现了中西方医学科学与文化的优势互补、经典理论与经验的传承和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观察理念,有利于治疗和诊断的原始创新,体现了临床服务能力与临床水平的提高、科学认识和评价疗效水平的进步、中医药服务社会的贡献度。陈可冀提出,现代病证结合治疗观包括西医诊病、中医辨证模式,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论治结合模式,疾病分期分阶段论治模式,辨中医基本病机结合辨证论治模式,以及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病与证的关系可表现为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等几种形式。病证结合是用中医学理论认识现代疾病,实现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可提高中医辨证的确定性,弥补单纯中医辨证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和不确定性的不足,使治疗更具针对性,避免只注重症状的改善和功能状态的调整而忽视对疾病病理改变的针对性治疗。于文明在讲话中指出,建立名医传承工作室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创新、人才培养、深化科研、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名医工作室是融合科研、教育、临床的综合性平台。希望陈可冀院士的学生们能够把老师的临床经验认真研究总结,提升为学术思想,融入到中医学科理论体系中去。会上,陈可冀的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老师的病证结合学术思想进行了交流,并就病证结合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做了汇报。截至目前,陈可冀共培养研究生120余名。  相似文献   

16.
病证结合治疗观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主要原则和方法。但是,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实际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一直是两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且“辨病”早于“辨证”。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已确定了观察和处理疾病时,证和病必须结合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因“病”的含义不同,病证结合可分为古典(或传统)病证结合与现代病证结合。前者指中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后者指西医辨病(西医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病与证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获得对疾病的认识。现今对病证结合的研究较多,各家均有不同观点。关于病证结合之病[1]是指中医学之病还是现代医学之病认识不同,如何进行病证结合亦有不同见解。现代病证结合的模式Ⅲ,一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病名、病机、病证三个方面对慢性肾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及分析,指出病名诊断标准的实施为慢性肾衰病名诊断规范化提供了法规依据,对慢性肾衰病机认识仍存有争议,慢性肾衰辨证诊断有待完善。提示用动态的观点把握慢性肾衰的病证特点,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疾病、证候、方剂的基本特征,结合现代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行途径等方面,探讨建立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围绕证候病机及其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这一中医证候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论述建立以“方剂”治疗效应为比较参照体系的可操作性.坚持突出中医学思维特征与现代科学设计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剂干预治疗效果作为比较参照系统,基于中医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的认"证"方法,不断积累、完善,由此建立具有坚实临床科学基础的证候标准,可能成为当前病证结合、证候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医现代化首先是中医疗效的现代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现代化的初级阶段。简约的病证辨治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中医核心优势(辨证论治),保持中医疗效的前提下,简化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理论,使之容易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接受。其优势在于简洁、规范,易于操作,适于在各级各类医院推广。简约是中医学理论精髓指导下的简约,不是废医存药,也不是单纯的简单化。简约的病证辨治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标准的规范性治疗,可能减低了部分临床疗效,却换来了中医疗效的认可,从而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