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肺损伤早期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低剂量牛珀至宝微丸预处理组(LD组)、高剂量牛珀至宝微丸预处理组(HD组)。采用气管内联合腹腔注射内毒素法复制肺损伤早期纤维化模型。实验结束前留取标本测定肺血管通透性(EB值)及肺组织湿/干重量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DAD评分);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Van Gieson染色法检测肺组织胶原纤维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LD组以及HD组,尤其是HD组的EB、W/D值和DAD评分明显降低(P<0.01),光镜下肺肺损伤及纤维化的程度均减轻,肺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牛珀至宝微丸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蛋白的激活,有助于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在失血性休克一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肺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二次打击组(HS组),每组15只。建立“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并按院前期90min、院内复苏期60min、院内观察期三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前采血测动脉血气并比较两组大鼠存活率。测定肺泡灌洗液蛋白(BALFpro)、肺通透指数(PPI)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肺组织AQP-1和AQP-5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Hs组MAP、lac、PaO2、pH、BE、PPI、BALFpro、W/D等指标均明显恶化,肺组织损伤严重,大鼠存活率降低;与C组比较,HS组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二次打击所致大鼠肺损伤时AQP-1和AQP-5表达均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失血性休克后肺损伤肺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肺组织AQP-1和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二次打击组(HS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IT组),每组12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二次打击30 min后UTI组给予静注乌司他丁50 kU/kg,H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随后两组均回输全部失血及足量林格液进行复苏,复苏后继续观察5 h.实验结束前测定肺泡灌洗液蛋白(BALFpro)、肺通透指数(PPI)及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采用RT-PCR法分别测定肺组织AQP-1和 AQP-5 mRNA表达;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HS组及UTI组PPI、BALFpro、W/D等指标均不同程度增高,肺组织AQP-1和 AQP-5的表达下调(P<0.01);与HS组比较,UTI组PPI、BALFpro、W/D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AQP-1 mRNA和AQP-5 mRNA的表达增加(P<0.01),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并显著提高大鼠存活率.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上调AQP-1和AQP-5的表达,有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所致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和肺水通道蛋白l(AQP1)和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无液体复苏组(NF组)、乳酸林格液组(LRS组)、高渗盐水组(HS组)和羟乙基淀粉组(HES)5组,每组12只.建立未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模拟临床分为4期;动态观察各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①失血性休克期(时间为60 min):在15 min内将MAP降至40 mm Hg(1mm Hg=0.133 kPa)并维持60 min;然后向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 mg/kg,并用断尾法造成大鼠未控制失血性休克.②液体复苏期(时间为30 min):LRS、HS、HES组分别用3倍放血量的LRs、4 ml/kg的7.5%NaCl和1倍放血量的6%HES 130/0.4进行复苏,C组和NF组不处理.③综合复苏期(时间为1 h):在1 h内回输全部失血及1:1失血量的生理盐水.④复苏后观察期:输血、输液结束后继续观察3.5 h. 实验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用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AQPl和AQP5表达,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 在C组和HES组,肺血管内皮细胞AQP1和肺泡上皮AQP5均呈阳性表达;HS组仅AQP1呈阳性表达,AQP5则呈微弱表达;NF组和LRS组AQP1、AQP5均呈微弱表达.各组MAP、肺W/D比值和肺组织损伤程度比较显示,HS组和HES组显著优于NF组和LRS组(P<0.05或P<0.01).结论 遭受"二次打击"失血性休克大鼠并发肺损伤时,肺AQP1和AQP5表达下调;采用6%HES 130/0.4进行休克复苏可有效抑制AQP1和AQP5下调,并使肺损伤明显减轻;采用7.5%NaCI复苏仅能抑制AQPl表达下调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肺水肿;而采用LRS复苏既不能保持AQP1、AQP5的表达,也不能有效防止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0.5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1.0MAC及1.3MAC3种浓度异氟醚预处理对内毒素诱导幼猪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4头5~6周龄、9~14kg雄性幼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LPS组、0.5MAC LPS组、1.0MAC LPS组、1.3MAC LPS组,每组6头。实验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后,分离左颈外静脉及左颈内动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Picco热稀释导管,用于输注液体及监测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EVLW)、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预处理组先经不同浓度异氟醚预处理30min,1h后,经中心静脉微泵输注20μg.kg-1内毒素(LPS),60min内输注完毕。待急性肺损伤形成后观察12h并处死实验动物。实验结束后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TP)及肺组织测湿干重比(W/D)。结果:1.3MAC LPS组与LPS组相比,PVPI在急性肺损伤形成时(ALI0h)增加(P<0.05),在急性肺损伤形成后8h(ALI8h)、急性肺损伤形成后12h(ALI12h)显著增加(P<0.01);1.0MAC LPS组与LPS组相比,肺湿干重比(W/D)及BALF中总蛋白含量减少(P<0.05)。结论:1.0MAC异氟醚预处理可以降低内毒素诱导的幼猪急性肺损伤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内毒素诱发急性肺损伤模型兔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家兔34只,2只用于制备MSCs,剩余32只随机分为4组:肺损伤组、HFOV组、MSCs移植组和HFOV+MSCs移植组,每组8只。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培养兔MSCs,传至第3代备用。通过向气管内滴注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分别在干预后2周时间点,采用酸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表达;取右肺一叶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SCs组中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MCP-1的表达水平,分别与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一HFOV组与肺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HFOV+MSCs组中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TGF -β、MCP -1的表达水平最低,分别与单一HFOV组和MSC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提示,MSCs组的纤维化程度减轻,HFOV+MSCs组程度最轻。结论 HFOV联合MSCs可减少急性肺损伤兔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降低TGF-β、MCP-1的表达,减轻急性肺损伤后纤维化程度,优于单一方法,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大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HS)、低剂量乌司他丁组(LUTI)、高剂量乌司他丁组(HUTI)和对照组(Sham)4组,每组12只.通过人工气候舱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监测直肠温度(Tc)、监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c>42℃的时间和重症中暑发生时间,分别于热打击开始后0 min、20 min、40 min和60 min采动脉血检测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于60 min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其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 β(IL-1β)和白介-6(IL-6)质量浓度,收集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和诱导性氧化亚氮(iNOS)的Western blot检测.采用PASW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行方差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LUTI和HUTI组相比HS组在Tc>42℃的时间(P=0.00)、重症中暑发生时间(P=0.00)和中位生存时间(P=0.00)均延长.热打击后60 min时HS组PaO2较其他三组明显降低(P=0.00),而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同时,HS组PaCO2较其他三组明显升高(P=0.00),LUTI和HUT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LUTI和HUTI组大鼠的BALF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较HS组低(P=0.00,P=0.00和P=0.00),而且HUTI组的炎症介质浓度也低于LUTI组(P=0.02,P=0.04和P=0.04).病理结果显示LUTI和HUTI组大鼠肺损伤较HS组轻(p=0.00).肺组织iNOS蛋白表达比较中,HS组较LUTI和HUTI组增加(P=0.00),而LUTI组表达量也高于HUTI组(P=0.03).结论 乌司他丁具有改善重症中暑大鼠呼吸衰竭和预后的效果,这种作用可能与减轻肺组织的炎症和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致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昆明雄性小鼠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24h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d。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00,100,50 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后第3天和第7天随机处死6只,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肺湿干比值;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显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假手术组小鼠未见明显形态学异常,肺泡内未见水肿液及炎性细胞;模型组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见水肿液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也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但与模型组比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肺湿干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但姜黄索各剂量组湿干比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组肺组织TGF-β1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肺组织TGF-β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减轻肺损伤的程度,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使用25%白蛋白与乳酸林格液对早期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林格液(RL)组和白蛋白(ALB)组复苏后2h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测定TNF-α、IL-6表达及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肺湿/干重(肺W/D)比值。结果各实验组休克复苏2h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以及肺组织MPO活性、肺W/D比值均较Sham组高(P<0.05);ALB组复苏后维持MAP80~90mmHg所需液体较RL组明显减少(P<0.05);ALB组复苏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TNF-α、IL-6表达以及肺组织MPO活性、肺W/D比值均较RL组低(P<0.05)。结论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时血浆及肺组织TNF-α、IL-6表达及MPO活性增高,白蛋白复苏较乳酸林格液复苏肺组织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乙醇摄取及内毒素处理对大鼠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及紧密连接(TJ)特征性蛋白occludin和黏附连接(AJ)蛋白E-cadherin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慢性乙醇摄取组(乙醇组)、内毒素处理组(LPS组)、慢性乙醇摄取合并内毒素处理组(乙醇+LPS组).利用荧光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右旋糖酐(FD4)测定支气管肺泡上皮的通透性;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气道上皮occludin和E-cadherin蛋白分布及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occludin和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乙醇组及LPS组支气管肺泡上皮通透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5);乙醇+LPS组支气管肺泡上皮的通透性进一步增高(P<0.01).occludin和E-cadherin蛋白在对照组大鼠气道上皮呈连续、均匀的胞膜及胞质中表达;在乙醇组、LPS组胞膜呈部分断裂、不连续的表达,且胞膜和胞质的表达下降;在乙醇+LPS组的表达显著下降,且胞膜表达呈明显的断裂甚至消失.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显示,乙醇组和LPS组肺组织中occludin和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乙醇+LPS组中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最为明显,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慢性乙醇摄取通过降低TJ蛋白occludin和AJ蛋白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干扰各蛋白在胞膜上的定位,最终导致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加重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肺损伤大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只,分为3组,每组4只。在输入林格液后,对照组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2 ml;模型组给予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实验组给予股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后腹腔注射丙泊酚10 mg/kg。记录术后12 h、24 h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肺通透指数、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肺水含量与肺湿干质量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毛细血管略扩张;模型组肺脏可见渗出增多、肺泡壁显著增厚、肺泡内充血、炎性细胞浸润显著;实验组只有轻微肺泡内出血、肺不张和肺水肿。模型组的术后12 h、24 h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评分与肺通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术后12 h、24 h的肺湿干质量比值与肺水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模型组术后12 h、24 h的细胞凋亡指数与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各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结论丙泊酚可改善肺损伤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降低肺湿干质量比值,抑制细胞凋亡与TNF-α,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樊麦英  肖奇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77-1279,128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s蛋白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三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A5(BLMA5)、生理盐水溶液(5mg/kg)以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盐水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BLMA5,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制模后d7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肺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2/3和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肺组织内TGF-β1、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5);Smad7蛋白在模型组肺组织内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盐水对照组(P〈O.05)。【结论】TGF-β1和Smads蛋白可能参与急性肺损伤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股静脉注射内毒素(lipopolysacchairde,LPS)复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动物模型.采用单独给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A组),甲强龙联合依达拉奉(B组).观察两组病理形态及肺损伤相关指标,并用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其肺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表达情况.[结果]A组肺损伤指标(肺系数、蛋白含量和肺泡通透指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改变.而B组病变局限且程度较A组轻,渗出比A组明显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应用依达拉奉后肺组织表达bcl-2呈阳性.[结论]依达拉奉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能够有效阻抑内毒素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可以改善肺泡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状态;影响肺组织表达bcl-2、fas,可能是其有效减轻肺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氯沙坦对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与ACE2/Ang-(1-7)/Mas受体轴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三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百草枯溶液18 mg/kg,于一次性腹腔注射;实验组给予百草枯溶液18 mg/kg,于一次性腹腔注射,待0. 5 h后应用氯沙坦溶液进行灌胃,每日10 mg/kg。1周、2周、3周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对其肺系数进行计算以评估其肺水肿的状况;采用HE染色对各组大鼠肺泡炎的程度进行观察,并用Masson染色评估大鼠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Ang-(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as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染毒后1周、2周、3周时,模型组和实验组肺系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 01),而实验组各时间点时的肺系数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 0. 01)。在染毒后1周、2周、3周,模型组出现明显肺泡炎症,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可出现肺纤维化,实验组肺泡炎症程度轻于模型组,实验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Ang-(1-7)和TGF-β1在模型组与实验组肺组织匀浆中的水平均逐渐升高,且模型组与实验组各时间点Ang-(1-7)和TGF-β1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 01);染毒后1、2、3周,Ang-(1-7)在实验组肺组织匀浆中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而TGF-β1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1)。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模型组与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Mas受体和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且实验组染毒后2周、3周Mas受体和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 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后,肺组织匀浆中Ang-(1-7)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氯沙坦可能通过升高ACE2/Ang-(1-7)/Mas受体轴的表达水平而起到下调纤维化因子TGF-β1表达的作用,因此可改善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己酮可可碱及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和地塞米松防治内毒素 (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随机分成 4组 :LPS组、对照组、PTX组和地塞米松组 ,观察肺大体标本、组织病理和相关肺损伤生物学指标。结果 LPS组与对照组相比 ,肺组织病理显示肺间质及肺泡明显损伤和细胞浸润 ,肺损伤生物学指标如肺湿 /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及蛋白含量、肺泡通透指数和肺血管通透性均显著升高 ,一氧化氮 (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显著升高 (P <0 0 1)。PTX和地塞米松治疗组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 ,上述相应指标均下降。结论 用PTX和地塞米松治疗可使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程度减轻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O和iNOS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大黄对肠源性感染致早期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腹腔感染致早期肺损伤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感染组(48只)、治疗组(48只)和对照组(36只),各组又分为6小组.采用大鼠盲肠结扎并穿孔(CLP)造成腹腔感染,治疗组每日在麻醉下经胃管灌注大黄1次.分别在术后0、24、48、72、96和120 h处死一小组大鼠,检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质量比值及肺组织的内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湿/干质量比值、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肺组织的内毒素和TNF-α逐渐增加,时间越长越明显,但治疗组比感染组增加较慢、幅度较小.结论:大黄可防止内毒素进入肺组织,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的积聚和TNF-α释放,减轻肺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过氯酸铵(AP)致肺纤维化作用。方法 AP染毒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24 h, 取AM上清液培养肺成纤维细胞(FB),检测A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及FB增殖活性、细胞内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气管内注入方式对大鼠进行AP染毒,3 d后处死,测定肺组织中TGF- β1 mRNA的表达。结果 AP低、高剂量组TGF-β1细胞阳性率和AP高剂量组TGF-β1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AP染毒组FB增殖活性和FB Hy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 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AP增加了 AM和肺组织TGF-β1表达,但尚未表现出致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 NFκB)活性变化在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12只腹腔连续 3d注射脂多糖 ( L PS) 0 .5、0 .5和 1.0 mg/ kg,第 4 d腹腔注射脂多糖 ( L PS) 6 mg/ kg( L PS预处理组 ) ;12只腹腔注射内毒素 6 m g/ kg(肺损伤组 ) ;12只为正常对照组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 4 h处死大鼠 ,取肺测定肺组织湿 /干质量比 ( W/ D) ;以 99Tc标记的血清白蛋白测定肺通透指数 ;从肺灌洗液中提取肺泡巨噬细胞核蛋白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 EMSA)方法检测 NFκB活性。各组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L PS预处理组肺 W/ D及通透性显著低于肺损伤组 ,而 Pa O2 和碱剩余高于肺损伤组 ;且肺损伤组及 L PS预处理组的 NFκB活性皆显著升高 ( P均 <0 .0 5 ) ,L PS预处理组高于肺损伤组。结论 内毒素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造成的肺损伤 ,此现象可能与肺泡巨噬细胞 NFκB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已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损伤肺组织中的胶原含量,减轻肺纤维化.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损伤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5-05/2006-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材料:清洁级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对照组、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5只/组.雄性SD大鼠5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采集.方法: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大鼠经气管注入5 mg/kg博来霉素0.2~0.3 mL诱发建立肺损伤模型.造模后12 h,细胞移植组、细胞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 mL,约5×106个细胞;肺损伤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注入无血清DMEM-F12 0.5 mL.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酸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2周后,正常对照组及细胞对照组的肺泡腔均匀完整;肺损伤组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隔增厚,间质增生;细胞移植组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损伤组、细胞移植组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0.05),细胞移植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肺损伤组(P<0.01).各组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鼍基本相似.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少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减轻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可能与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首先用全血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以内毒素刺激全血,显示动物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随内毒素剂量增加而增加,地塞米松明显抑制其释放,布洛芬对αTNFα释放为双向效应。腹腔注射内毒素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显示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随内毒素剂量增大而增加,提前1小时注射地塞米松、布洛芬能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观察到肺组织中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及mRNA含量随内毒素剂量增大而增多,峰值在2,6和12小时,地塞米松、布洛芬对肺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具有明显抑制。说明TNFα、IL1β、MIP1α在内毒素诱发的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布洛芬通过抑制细胞因子表达,对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