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素玲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2):2196-2198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86例(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初发T2DM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组,各43例。二甲双胍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接受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二甲双胍组(81.40%)(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后FPG、2 h PBG、HbA1c水平较二甲双胍组低(均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33%)低于二甲双胍组(18.60%)(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效果确切,能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比较西格列汀+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的胰岛素、c肽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胰岛β细胞指数(HoMA-B)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格列美脲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西格列汀组(P<0.01)。结论因此对初诊患者,在同时联用二甲双胍基础上,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比较,可以同样有效控制血糖。西格列汀能够更好地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格列美脲可以使血糖更快达标。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12-21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C肽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显著低于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西格列汀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3/60)、5.0%(3/60)和3.3%(2/60),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血糖及C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联合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目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叶海燕  陈平 《西部医学》2017,29(10):1393-1396
【摘要】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C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新诊断T2DM患者, HbA1c<9%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n=20);HbA1c≥9%的患者予以胰岛素(n=12),均治疗12周。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与治疗前比较,维格列汀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胰岛素强化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治疗后能明显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对BMI无明显影响(P>0.05),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的不良反应较小,未出现低血糖。结论 对于HbA1c<9%的患者来说,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方法;而对于Hb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6.
夏威  张菱  虎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37-3840
目的 研究西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糖漂移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39例(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组)。两组患者联合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测量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S),根据监测结果计算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治疗前后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及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糖、血糖漂移、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BMI、FBG、2 hPG、HbA1c、MAGE、MODD、SDBG、MPPGE、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AGE、MODD、SDBG、MPPGE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I、FBG、2 h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老年T2DM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糖漂移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治疗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入住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按用药的不同分为西格列汀组与二甲双胍组,每组各66例.所有患者均给以基础治疗,西格列汀组患者联用磷酸西格列汀组进行治疗,二甲双胍组患者联用盐酸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2 w,比较两组患者的FBG、2hPGB以及HbA1 c水平.结果:经联合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与入院时相比均有所改善,西格列汀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虽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西格列汀治疗T2DM均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西格列汀的改善效果要优于二甲双胍,因此建议选用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陆秀红  何静  张圭 《河北医学》2011,(10):1303-1306
目的:观察T2DM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肥胖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T2DM标准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有口服降血糖药物史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服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一次,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14周前后FBG、2hBG、FINS、HbAlC、TC、TG、LDL-C、HDL-C、HOMA-IR、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实验组和单纯使用胰岛素的治疗组都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控制体重,胰岛素组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患者的血糖、血脂,而且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或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70例,其中艾塞那肽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西格列汀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疗程均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BG)、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8.4±1.6)d,明显短于西格列汀组的(13.2±2.8)d,血糖达标率为100%,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的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57%,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和腹泻1例;西格列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2例、腹泻1例和鼻塞1例,发生率为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与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和降低HbA1c水平,安全性均较高,但艾塞那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未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安立泽(沙格列汀片)降血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未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n=30);对照组,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n=30)。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血糖发生率、肝功能、肾功能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立泽组未观测到低血糖事件,格列美脲组观察到11次低血糖事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立泽组治疗后BMI稍有下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BMI稍升高,但两组间BM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及胰腺炎等不良事件。结论安立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好,不增加体质量,未观察到不良事件,患者医从性良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12周;对照组给予拜糖平和格华止口服,共12周。记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T-1、NO、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c)及血脂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ET-1、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O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脂变化不明显;实验组血清ET-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清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西格列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T-1和升高NO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4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4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4mg/d,共3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l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l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唐平  李红辉  覃国珍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7-257,31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停用原治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阿卡波糖组)、B组(瑞格列奈组),两组每天早上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A组口服阿卡波糖150—300mg/a,B组口服瑞格列奈3~6mg/d,并根据空腹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共治疗12周。对比分析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能较好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优泌乐25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卡波糖联合优泌乐25R)40例,对照组(阿卡波糖联合磺脲类降糖药)40例,疗程1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较低(P〈0.05),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提高(P〈0.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优泌乐25R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背景 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日益升高,胰岛素治疗是后期控制T2DM高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应用胰岛素(包括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在T2DM患者中合理使用胰岛素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于2019年5月,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628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医生开具的治疗方案中是否包含胰岛素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不使用胰岛素组和使用胰岛素组。收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肥胖病史、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C肽水平、糖化白蛋白(GA)、肝功能、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女219例(34.9%),男409例(65.1%)。不使用胰岛素组的患者194例(30.9%),平均年龄(54.0±13.0)岁;使用胰岛素组的患者434例(69.1%),平均年龄(52.0±16.0)岁。不使用胰岛素组与使用胰岛素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肥胖患病率、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GA、HbA1c、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微量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腰臀比、血压、餐后2 h血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餐后2 h血糖升高、餐后2 h C肽水平降低,以及HbA1c水平升高是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的胰岛素使用比例较高,提示国内T2DM患者诊断晚,确诊时血糖高导致胰岛素使用比例较高。男性、血糖水平高、胰岛功能差是影响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在制定新诊断T2DM患者降糖治疗方案时,应参考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异前列腺素F2α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胰岛素泵(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8-异前列腺素F2α、C反应蛋白(CRP)等变化情况。结果MSII组和CSII组治疗后FPG、2hPG、HbAle、8-异前列腺素F2α、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C—P、2hC—P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SII组FPG、2hPG、C-P、2hC-P、8-异前列腺素F2α、CRP治疗前后变化量明显高于MSII组(P〈0.05)。CSII组较MSII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相比,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具有平稳降糖、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且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降低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16例2型糖尿病阴虚燥热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8例,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及行合理运动锻炼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清热方(金银花、玄参、当归、丹参、甘草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肝肾功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P〈0.05);2组各项代谢指标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能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止渴化浊,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