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17a α-D-高炔雌二醇-3-乙酯(DHEA)联合放、化疗对EC109食管癌移植小鼠的抑制作用及放化疗对荷瘤小鼠造血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 每只小鼠右侧腋窝下接种0.1 mL EC109细胞悬液,接种当天计为第1天.在接种后3d,将30只接种EC109的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5-Fu组(25 mg/kg)、DHEA组、DHEA联合照射组、DHEA联合5-Fu组,每组5只.DHEA按照7.5 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0.2 mL/只,1次/d,连续9d共给药9次.分别于第4天和第8天对照射组及DHEA联合照射组小鼠的肿瘤进行2 Gy局部照射.5-Fu按照25 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0.2 mL/只,隔日1次,共给药4次.12d后分别检测肿瘤抑制率、外周血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等指标.结果 DHEA、DHEA联合照射组及DHEA联合化疗组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4±0.02)g、(0.30±0.02)g、(0.23±0.02)g比(0.90±0.02)g,P<0.01],DHEA联合照射组瘤重低于单照组[(0.30±0.02)g比(0.70±0.03)g,P<0.05)].DHEA、DHEA联合照射及DHEA联合化疗组单个核细胞数均高于照射组[(18.3±1.7)×106、(19.3±0.5)×106、(19.2±2.0)×106比(9.4±2.4)×106,P< 0.05].结论 DHEA联合照射或化疗对食管癌移植小鼠具有较好的协同抗瘤效果,DHEA对照射和化疗后荷瘤小鼠造血系统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按标准纳入慢性持续哮喘患者41例:健康对照者15例,采用诱导痰技术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痰上清液IL-17A、IL-8、MMP-9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组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62.6±15.7)%]与正常对照组[(26.3±10.3)%]、轻度组[(42.3±18.7)%]及中度组[(46.1±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重度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值[(8.2±3.9)%]与轻度组[(4.9±3.4)%]及对照组[(1.0±0.8)%]比较增高(P〈0.01或0.05),与中度组[(5.4±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上清液IL~17A水平轻度组[(154±91)pg/ml]和对照组[(55±23)pg/ml]与重度组[(262±16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1);重度组MMP-9水平[(451±251)ng/ml]与轻度、中度组患者[(166±99)ng/ml,(189±110)ng/ml]及对照组[(158±109)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IL-8水平[(387±227)pg/ml,(390±194)pg/ml,(480±217)pg/ml]与健康对照者[(203±10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值与IL-17A、IL-8、MMP-9呈正相关(r=0.323,P〈0.05;r=0.493,P〈0.01;r=0.344,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性气道炎症是重度持续性哮喘的重要特征,IL-17A、IL-8、MMP-9构成的复杂炎症介质网络可能是气道损伤的关键机制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CA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分为继发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40例和血小板不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5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GGT、T-AOC及血小板GGT、T.AOC的水平。结果CAP患者人院时血清GGT活性和血小板GGT活性[(45.6±25.4)U/L;(179.9±41.3)mU/10^9pit]均较对照组[(17.9±3.7)U/L;(49.5±8.0)mU/10^9pit]高;血清T—AOC入院时[(12.6±1.6)U/mL]比对照组[(17.8±2.1)U/mL]低;血小板T-AOC入院时[(61.6±21.5)mU/10^9plt]高于对照组[(48.6±9.9)mU/10^9plt];血小板T-AOC出院时[(40.7±14.2)mU/10^9plt]比入院时[(61.6±18.3)mU/10^9plt]和对照组[(48.6±9.9)mU/10^9plt]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清T.AOC血小板增多组[(12.9±1.1)U/m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2.3±1.7)U/mL]高;血小板T—AOC血小板增多组[(53.0±12.0)mU/10’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68.6±19.7)U/10^9plt]低,血清GGT血小板增多组[(52.5±31.6)U/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39.7±15.8)U/L]高,血小板GGT血小板增多组[(166.4±39.3)mU/10^9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90.6±39.9)mU/10^9plt]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T-AOC、GG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P=0.003),-0.308(P=0.002)。结论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小板活化与氧化应激有关;血小板在炎症反应过程及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化疗后血小板≤20×10 9/L的12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接受方案和剂量相同的2个周期化疗,第1周期作为自身对照,第2周期当血小板≤50×10 9/L时皮下注射rhTPO15000U/d为用药组,连续用药8~14d(血小板升至t〉75×10 9/L停用),监测血及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用药组血小板最低平均值(11±4)×10 9/L与对照组(9.4±2.9)×10 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20×10 9/L的持续天数用药组为(7.6±2.0)d,和对照组[(8.7±2.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恢复最高值分别为(253±86)×10 9/L和(178±53)×10 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量用药组为(21.7±3.9)u,对照组为(24.2±5.1)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TPO可减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的持续时间,提高血小板恢复后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19例使用巨和粒皮下注射1.5mg/d,连用5~12d;B组(空白对照组)17例只使用一般补血和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普通药物。每周观察巨和粒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连续观察3周。结果:化疗结束后A组血小板计数[(42.00±12.29)×10^9/L]明显低于化疗前[(192.00±73.56)×10^9/L](P〈0.05),B组血小板计数[(44.58±11.74)×10^9/L]亦明显低于化疗前[(203.37±75.28)×10^9/L(P〈0.05)。A组治疗1周和2周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的比例(42.11%、100.00%)均明显高于B组(0、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19例患者未出现明显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结论:巨和粒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再障生血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再障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6g/(kg·日)],中剂量组[0.8g/k(g·日)],低剂量组[0.4g/(kg·日)],另设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结果:外周血高、中、低剂量组白细胞分别是7.4±7.8×10^9/L、6.0±5.2×10^9/L、3.0±0.5×10^9/L.与阴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股骨骨髓有核细胞数分别为52.3±11.24×10^5/根、56.8±15.15×10^5/根、47.9±11.29×10^5/根。高、中、低剂量组均较阴性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再障生血胶囊能有效保护由环磷酰胺所致的骨髓损伤,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 )型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皂苷溶液中加入脂肪酶蛋白(1 mg/mL )7℃反应12 h ,加入80μL 脂类混合物溶液和5 mL 皂苷溶液(1 mg/mL )制备ISCOM 型白血病瘤苗。 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1-甲基色氨酸组和联用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1-甲基色氨酸),小鼠注射 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接受对应药物治疗4周后,记录体质量,NK 细胞、Mφ细胞和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TL)细胞杀伤活性、血清 IL-10和 IL-12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瘤质量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0.64±0.26)g vs .(2.49±0.91)g ,P<0.01;(0.64±0.26)g vs .(1.28±0.73) g ,P<0.05)];联用组 M φ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55.69±13.69)% vs .(69.47±14.79)%,P<0.01)];联用组NK 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38.41±8.27)% vs .(67.22±12.74)%,P<0.01];联用组 CTL 细胞杀伤活性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43.77±8.89)% vs .(69.68±11.44)%,P <0.01;(58.87±9.45)% vs .(69.68±11.44)%,P<0.05)];联用组 IL-10均显著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76.2±6.82)pg/L vs .(98.3±13.4) pg/L ,P<0.01;(76.2±6.82)pg/L vs .(202.3±44.5)pg/L ,P<0.01)];联用组 IL-12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381.2±47.3)pg/L vs .(332.1±30.2)pg/L ,P <0.05;(381.2±47.3)pg/L vs .(291.2±17.3)pg /L ,P<0.01)。结论ISCOM 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具有较佳的抗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 IL-10和 IL-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体内氧化.抗氧化状态、气道炎症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双肓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对比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肺功能、血清和诱导痰上清液中IL-8、肿瘤坏死因子-α、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以及诱导痰沉渣涂片中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变化,并进行生存质量的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第-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生存质量评分、诱导痰上清液中IL-8、肿瘤坏死因子-α、痰涂片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组FEV1、FEV1占预计值%、生存质量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诱导痰上清液中IL-8、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以及痰涂片中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巨噬细胞比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93±8)×10^-6U/L]和丙二醛[(4.0±1.0)×10^-3mmol/L]、痰涂片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5±0.3)与对照组[(85±10)×10^-6U/L、(4.2±1.1)×10^-3mmol/L、0.6±0.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应用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体内氧化-抗氧化状态及其气道炎症均具有较好的作用,且能够较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降低痰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方面明屁优于译用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减少的346例样本,分为血小板数(80~100)×10^9/L组,(60-80)×10^9/L组,(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以手工法分别计数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为(80~100)×10^9/L组,(60-80)×10^9/L组,共150例,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手工法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计数为(40~60)×10^9/L组,(20-40)×10^9/L组,〈20×10^9/L组,其中87%117例二种方法有极显著差异(P〈0.01),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手工计数法,13%25例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EDTA盐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计数偏低、特别是〈60×10^9/L时,需用手工法计数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0.
宋慧珠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51-52,55
目的探讨小儿止咳平喘露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咳喘患儿23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小儿止咳糖浆治疗患儿118例为对照组,采用小儿止咳平喘露治疗患儿118例为观察组,分别进行组胺引喘法观察、枸橼酸引咳法观察、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组胺引喘潜伏期[(81.4±16.5)s]明显长于对照组[(52.7±12.0)s],观察组枸橼酸引咳潜伏期[(48.3±12.6)s]明显长于对照组[(30.1±9.2)s],观察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3±0.6)×10^6个,mL]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10^6个/mL],观察组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42.7±13.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9.2±17.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止咳平喘露具有显著的止咳平喘功效,不仅能明显减少患儿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还能有效降低患儿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及其他参数与肝组织纤维增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乙肝组58例,、肝硬化组109例,以及对照组60例。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其他参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组PLT数([89.9±43.5)×109/L]明显低于乙肝组([115±59)×109/L]和健康对照组([176±55)×109/L(]P0.01)。在肝硬化组内,PLT数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下降,S1-S4期分别为:(166.2±31.9)×109/L,(147.4±34.0)×109/L,(113.8±30.4)×109/L,(89.9±19.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呈明显增大,S1-S4期分别为(9.1±1.3),(9.4±0.8),(9.8±0.9),(10.1±0.8)(,P0.05),PDW只有S4与S3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计数及其参数MPV、PDW值对评估HBsAg阳性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可为乙肝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患者行全人肝血流阻法进行血流阻断。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43±121.23)mL]及术中输血量[(1.2±0.6)U]少于对照组[(445.23±145.56)mL、(2.2±0-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42.33±7.44)mmol/L]、AST[(48.56±11.42)mmol/L]、TBIL[(108.23±43.25)μmol/L]、DBIL[(42.34±14.23)]xmol/L]、PET[(134.33±45.34)×10^9/L]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73.23±14.26)mmol/L、(88.34±13.27)mmol/L、(182.35±81.28)μmol/L、(88.34±21.34)μmol/L、(201.24±36.34)×10^9/L],ALB、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郝雷  聂巧珍  李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34-36,39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联合环磷酰胺(CTX)对小鼠肿瘤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将40只荷瘤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低能量激光照射组(JG组)、环磷酰胺组(CTX组)、低能量激光联合环磷酰胺组(JG+CTX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或激光治疗连续10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荷瘤小鼠的瘤质量、脾质量,计算抑瘤率及脾指数;原位杂交法检测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S组小鼠给药第7、10天体重[(23.24±0.60)、(26.79±0.59)g]低于JG组[(26.74±1.23)、(26.79±0.59)g]、CTX组[(25.55±0.71)、(25.69±0.35)g]、JG+CTX组[(26.09±0.68)、(26.41±0.67)g],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JG组、CTX组和JG+CTX组抑瘤率分别为(50.82±0.33)%、(65.57±0.24)%、(53.69±0.33)%;JG组、JG+CTX组的瘤质量[(1.20±0.43)、(1.13±0.43)g]低于NS组[(2.44±0.23)g],JG组、JG+CTX组的脾指数[(14.30±0.20)、(14.51±0.16)‰]高于NS组[(9.96±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JG组、CTX组、JG+CTX组VEGF mRNA平均灰度[(62.28±2.36)、(68.12±2.60)、(69.95±4.38)]低于NS组(49.87±3.7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JG组VEGF mRNA平均灰度低于与JG+CTX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JG+CTX组VEGF mRNA平均灰度与C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NS组MVD值(14.57±0.58)高于JG组(13.52±0.33)、CTX组(12.30±0.29)、JG+CTX组(11.49±0.4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JG+CTX组MVD值低于JG组、CTX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NS组PCNA阳性细胞数[(80.6±2.01)个]高于JG组[(73.8±2.57)个]、CTX组[(63.7±2.75)个]、JG+CTX组[(66.1±3.38)个],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TX组与JG+CTX组PCNA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激光对小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联合环磷酰胺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艳杰  陈晓军 《中国医药导报》2014,(12):148-150,154
目的探讨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100例月经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子宫内膜处于增生期或分泌期者为对照组(46例);子宫内膜简单性或复杂性增生过长者为轻度组(3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内膜癌者为严重组(1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如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脱氢表雄酮(DHEA)水平;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种指标水平与子宫内膜增生程度的关系。结果严重组血清P、DHEA、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水平[(7.5+0.4)ng/mL、(8.9+1.2)μg/L、(t5.6±3.1)mU/L、(3.5+1.O)mU/L]高于轻度组『[(5.9±0.5)ng/mL、(6.7±1.0)μg/L、(11.2±213)mU/L、(2.8±0.7)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轻度组血清P、DHEA、空腹胰岛素及HOMA—IR高于对照组[(4.6±0.6)ng/mL、(2.6±0.9)μg/L、(7.4±1.6)mU/L、(2.1±0.4)m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三组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HEA及HOMA-IR指标是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OR=1.263、1.546;P=0.036、0.027)。结论血清DHEA及HOMA-IR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观察比较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10d后GC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后5、10d时观察组GCS评分[(11.8±2.2)、(14.6±1.7)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12.4+1.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SO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91.1±14.8)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4±14.7)nU/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MDA、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3.2±1.1)μmol/L、(3.6±1.2)分、(14.3±11.5)×10^8/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1)μmol/L、(35.8±1.3)分、(23.4±11.4)×10^8/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14d时死亡率为6.5%(3/46),显著少于对照组[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96次化疗,采取平均分配、对照原则,将化疗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AML、ALL病例数相同;所包含诱导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病例数相同.观察组:于血小板计数≤75×109/L开始皮下注射rhIL-11Ala10 40μg/g,连续10~14 d;ANC< 1.0×109/L同时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于ANC< 1.0×109/L应用G-CSF 5μg(kg·d)皮下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血小板、血红蛋白<60 g/L输注红细胞.结果 在第14日及21日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6.7±9.4)×109/L和(97.4±16.8)×109/L,对照组分别为(24.5±8.9)×109/L和(78.3±19.1)×109/L,同一时间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20×109/L平均天数为(7.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7±3.4)d(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平均天数为(15.4±2.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7±4.3)d(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观察组中仅发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2例,尿素氮轻度增高1例,头痛3例,肌肉、关节疼痛4例,发热2例,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取得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磷酰胺(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TMSG-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转移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和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将乳腺癌细胞株MCF-7注入裸鼠体内,建立移植瘤模型.将24只移植瘤接种成功的裸鼠分为CTX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及移植瘤体积、重量,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细胞TMSG-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移植瘤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P〈0.01);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的TMSG-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显示模型组、CTX与破壁灵芝孢子粉联合用药组、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CTX联合用药、CTX与健脾益肾颗粒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显著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同时还可以上调TMSG-1蛋白的表达起到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预后的判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ICU危重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并按照患者的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50例和存活组102例,比较2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APACHEⅡ评分0~20分的ICU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为(86.10±16.43)×10^9/L,21~40分为(65.58±15.24)×10^9/L,>40分为(49.81±12.20)×10^9/L,ICU危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1.476,P<0.05),APACHEⅡ评分越高,血小板减少越显著;死亡组血小板计数为(58.21±8.90)×10^9/L,显著低于存活组的(65.45±10.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0,P<0.05)。结论 ICU危重患者静脉血小板计数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而减少,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血小板减少症可以作为判断ICU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项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三组重症手足口病共178例,包括: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71例(A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预组45例(B组),对照组62例(C组),分析三组用药后病情转归、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单核细胞(MONO)计数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A和C组分别有3、4例出现肌力障碍,C组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B组无肌力障碍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A、B组发热时间[(3.31±1.64)、(3.20±1.84)d]均短于C组[(4.35±1.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皮疹持续时间[(5.33±1.21)d]短于C组[(6.18±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外周血WBC、N、L计数[(9.06±2.30)×109/L、(3.13±1.24)×109/L、(4.99±2.08)×109/L]均高于C组[(7.20±2.04)×109/L、(2.59±0.98)×109/L、(3.82±1.7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MONO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和C两组之间外周血WBC、N、L、MONO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比甲基强的松龙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