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10例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患者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疼痛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维护患者健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 探讨TENS对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的骨转移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片类药物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和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记录24 h等效吗啡用量、24 h暴发痛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等效吗啡用量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等效吗啡用量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瘙痒等,没有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结论 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痛,并可减缓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进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对门诊癌痛患者全程化疼痛管理的疼痛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浦东医院2021年1—12月门诊接受强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8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40):传统医学模式下无临床药师参与;干预组(n=40):临床药师在药学门诊为门诊癌痛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评分及疼痛影响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服药依从性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ECOG)。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最剧烈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0.001),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疼痛影响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干预前(P<0.001),疼痛对生活兴趣的影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正常工作、他人关系和睡眠的影响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ECOG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干预前相比,服药依从性评分、ECOG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药物治疗管理的门诊癌痛患者全程化疼痛管理的服务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背景滴定用于阿片类药物耐受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8例阿片类药物耐受的癌痛控制不稳定患者,分为背景滴定组和短效吗啡滴定组分别进行滴定,比较两组患者滴定周期、最高疼痛评分、滴定达稳态时间、滴定达稳态阿片类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背景滴定组与短效吗啡滴定组的滴定周期分别为(1.4±0.5)、(2.1±0.8)次,滴定达稳态时间分别为(19.9±10.2)、(24.5±8.4)h,滴定过程中最高疼痛评分分别为(5.4±0.8)、(6.3±0.9)分,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背景滴定用于阿片类药物耐受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疼痛控制迅速平稳,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的干预效果及常见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温县人民医院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的56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采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止痛治疗的45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和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微,是目前临床治疗中重度癌痛较为有效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易滴定法在阿片类药物口服耐受癌痛患者疼痛控制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接受长效阿片类药物口服镇痛治疗的癌痛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背景滴定组40例和简易滴定组45例。背景滴定组患者每次给予与前24h阿片类药物总剂量10%~20%相等效的盐酸吗啡片,逐步滴定控制疼痛;简易滴定组患者通过每12h增加前一次给药剂量的50%逐步滴定控制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滴定周期、滴定达稳时间、最高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滴定剂量、滴定达稳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疼痛治疗。与背景滴定组相比,简易滴定组滴定周期缩短、滴定达稳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滴定过程中最高NRS评分、滴定剂量、滴定达稳剂量、便秘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简易滴定法用于阿片类药物耐受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能明显缩短滴定时间,快速控制疼痛,且方法简单,不良反应控制平稳。  相似文献   

7.
李萍 《右江医学》2014,42(4):474-47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泌尿外科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泌尿外科收治的216例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为2013年2~8月就诊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108例,为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放松患者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紧张、焦虑、暴躁患者的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或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2例,发生率为38.89%,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发生率为14.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337,P=0.0001).结论 泌尿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阿片类药物耐受-口服困难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阿片类药物耐受-口服困难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均在原用药基础上联合PCIA,均持续PCIA 1个月.比较2组PCIA 1个月后的镇痛疗效;对比2组PCIA前、PCIA 3 d、PCIA 1个月后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Ramsa评分及生活质量;统计2组PCIA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PCIA 1个月后,观察组总缓解率(91.67%,55/60)高于对照组(76.67%,46/60)(P<0.05).与PCIA前比较,PCIA 3 d、1个月后,2组N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Rams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A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6/60)低于对照组(28.33%,17/60)(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PCIA可明显减轻阿片类药物耐受-口服困难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可改善患者镇静情况,有助于提高镇痛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50%~80%的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疼痛的发生率高达60%--90%,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患者常用的止痛药物,但便秘是阿片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90%~100%。笔者采用肠通贴穴位贴敷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90例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镇痛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干预前后暴发痛发作次数、睡眠质量及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7d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心理、躯体、生活、社会领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可降低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眼底荧光造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行眼底荧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6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与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进入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8.70%、8.70%和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4%、28.99%和18.84%(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彭聪  李倩  周兴 《四川医学》2014,(9):1248-1249
目的 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乳腺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的负性心理及依从性来评价。结果 接受个体化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度及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有利于规范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132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基于对照组应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不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疼痛感知及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15、30、60 min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分析中,干预组疼痛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中疼痛程度,提高术后疼痛自我管理行为,对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凌丽娟  刘平  张杏  吴娟 《实用全科医学》2014,(3):477-478,48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2011年6月—2012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收治的2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情绪状态、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SDS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为(31.2±10.8)分,SDS为(30.3±11.2)分,HAMA评分为(7.7±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情绪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0±0.4VS.3.7±0.2,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满意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可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疼痛,改善睡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有效护理干预对尿动力学检查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方法将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879例按便利法分为对照组397例(采用传统方法)和观察组482例(按干预护理行护理).观察2组检查后的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血尿、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7例(占16.88%),观察组发生并发症46例(占9.54%),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术后膀胱刺激症状、发热、血尿、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少及其消失时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提高护理干预质量,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不良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镜检查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常规向患者交代肠镜检查前的有关准备事项。结果观察组肠镜检查前端到达回盲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g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程度为0、2级、非常满意、较差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利于尽早明确诊断,减轻患者检查中的痛苦和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围化疗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围化疗期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化疗3个疗程后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外周神经感觉异常、肌肉关节痛、脱发的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围化疗期连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皮英  唐丽君  周素珍  刘兰 《西部医学》2014,(12):1728-1729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10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而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9.1±9.6)d,而对照组为(18.9±9.8)d;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23920.3±8018.9)元,而对照为(23891.4±7893.7)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25.5%),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4%)高于对照组(74.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不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