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8):715-7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 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 8.3,95% CI 1.2~7.7,P=0.001).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HCY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LT、AST水平,研究Hcy与后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30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3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0例患者各组间HCY、ALT、AST水平的相关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SH血清Hcy水平较NAFL、CG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NAFL组血清Hcy水平较CG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HCY作为筛查,NAFLD在常规临床诊断中的阳性率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肝病之一。近年来,在诊断和治疗NAFLD方面涌现出许多新的方法。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FibroScan或FibroTouch等方法对其进行筛查,并结合相关血清学指标对NAFLD进行诊断,而对一些难以确诊的病例还可考虑采用肝组织活检。在治疗方面主要依据患者发病诱因、生活习惯及NAFLD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药物治疗、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对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二次打击"理论、"肠-肝轴"学说,现在又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NAFLD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从NAFLD基因组学研究、NAFLD转录组学研究、NAFLD标志物组学研究、NAFLD发病机制组学研究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朱超慧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46-154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脂肪肝是一个病理学概念,指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肝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储积大于肝湿重的5%,光镜下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FL).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a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脂肪肝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8.
蔡泓  陈赟  张治芬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0-12, 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临床研究表明绝经是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绝经不仅增加女性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还可在血脂成分、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肝细胞脂质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对NAFL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本文从7个方面就绝经与女性NAFLD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甚至肝硬化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肥胖和静态生活方式可诱发基因重组导致NAFLD的发生;肝脏与肠道和脂肪组织间的相互关联、基因和环境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故上述因素在儿童NAFL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儿童NAFLD的自然史认识不多,正逐步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和组织学改变不仅可为早期诊断和非侵入性诊断手段的应用提供依据,还可为儿童NAFLD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NAFLD的动物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方法 根据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正常肝脏组,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斑块,超声-多普勒检查自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的下肢动脉管径和血流情况.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正常肝脏者(0.95±0.21mm vs 0.76±0.13mm).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病率为71.2%,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14.8%,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者的发生率:40.2%和6.2%.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as the global economy grows and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Timely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s and treatments for NAFLD are urgently needed. Retinol-binding protein-4 (RBP4), the protein that transports retinol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abetes, obesit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other metabolic diseases. Observational studi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RBP4 level and the prevalence of NAFLD found contradictory results. Some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is association have been revealed, and the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treating NAFLD by targeting RBP4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uture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BP4 on NAFLD development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NAFLD.  相似文献   

13.
许茂涛  周力  陈晓琴 《海南医学》2011,22(22):131-134
目的调查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2010年4~7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贵阳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员,内容包括填写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检查和B超检查。结果体检者共3500人,其中资料完整者有3304人,NAFLD393人,患病率为11.89%;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NAFLD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高。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男性、肥胖、高脂血症与NAFLD密切相关,其中以肥胖相对风险度最高。结论贵阳市特定人群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较高,以NAFLD为主;肥胖、高脂血症是NAFL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而缓解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降血脂和护肝等是治疗NAFLD主要策略。临床试验证实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维生素E和C,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转氨酶异常、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纤维化。一些药物前景不错,但还缺乏充分有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所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推荐专用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择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易善复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3次/d;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41例,口服易善复456 mg及整肠生0.5 g,3次/d,两组均结合低热量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抵抗素(RETN)等。结果治疗前,易善复治疗组和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FINS、ALT、RETN、IS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治疗组FINS、ALT、RETN、ISI比治疗前降低(P〈0.05),易善复加整肠生治疗组与易善复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可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改善肝功能,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2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采用非诺贝特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酶(ALT、AST、GGT)和血脂(TG、TC)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GGT及TG、TC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患者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在组间比较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66%,对照组患者为1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载脂蛋白B与高脂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喜琴  刘福松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05-2005,203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poB)与高脂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118例高脂血症伴NAFLD组和65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及NAFLD组分别与98例单纯性高脂血症的ApoB进行对比,比较二者之间ApoB的水平及Apo—B增高的患者所占的百分比。结果高脂血症伴NAFLD组Apo—B水平为(1.28±0.38),Apo—B升高的发生率为89%,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及NAFLD组Apo—B水平为(1.4±0.44),升高发生率为97%,单纯性高脂血症组(对照组)Apo—B水平为(0.83±0.15),升高发生率为20.4%。结论高脂血症伴NAFLD组和糖尿病伴高脂血症及NAFLD纽的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apoB的水平可考虑作为高脂血症总者在肝脏影像学提示脂肪肝时的支持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朱娜  叶桦 《浙江医学》2017,39(17):1421-142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HU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统计2806例健康体检人群NAFLD、HUA的检出率。根据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观察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及CAS情况,NAFLD组中不同尿酸水平患者颈动脉内膜情况。结果NAFLD检出率为30.54%(857/2806),HUA检出率为28.62%(803/2806),两者男、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岁后各年龄段高尿酸水平人群的NAFLD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人群(均P<0.05)。NAFLD组HUA检出率(42.82%)、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20.19%)、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18.32%)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22.37%、11.39%、13.03%)(均P<0.05),而NAFLD组中HUA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24.25%)、颈动脉内膜增厚检出率(22.07%)均高于正常尿酸者(17.14%、15.51%)(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BMI、SBP、DBP、TG、TC、LDL-C、ALT、AST及GGT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酸为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HUA与NAFLD密切相关,两者与CAS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目前主要代谢性疾病之一,针对传统的动物模型的缺陷,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与人类NAFLD(从单纯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再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极为相似、饲料配方简便的长爪沙鼠NAFLD模型,阐明了长爪沙鼠肝脏脂肪快速沉积的特征,揭示长爪沙鼠脂肪肝易感的分子机制、主要的调控靶点和网络作用特征,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一种背景相对清晰,耗时短的新型脂肪肝动物模型,同时也为NAFLD发病机制及药效新靶点的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支撑,为选育近交系NAFLD长爪沙鼠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