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菌种采用震荡培养箱扩大培养,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来自藏药水母雪莲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8个环二肽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戊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仲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Ⅲ)、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Ⅳ)、3-苄基-6-对羟基苄基-2,5二酮(Ⅴ)、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Ⅵ)、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Ⅶ)、3-异丁基-6-苄基哌嗪-2,5-二酮(Ⅷ)、Chaetominine(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Ⅳ~Ⅷ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Ⅰ~Ⅷ对于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弱细胞毒活性(>50μg/mL),化合物Ⅸ对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18μg/mL和0.89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来自深海沉积物中的海洋细菌Psychrobacter submarinus1 A01998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孑L吸附树脂、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凝胶等柱层析色谱分离方法,对海洋细菌Psychrobacter submarinus1 A01998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根据1H NMR、13C 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深海细菌Psychrobacter submarinus 1A01998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氨酸-L-酪氨酸)(1)、环(D-脯氨酸-L-酪氨酸)(2)、3-吲哚甲醛(3)、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4).结论 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环二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仿刺参共附生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放线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文献比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7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环-(L-脯氨酸-L-甲硫氨酸)(2)、环-(L-脯氨酸-L-酪氨酸)(3)、环-(L-脯氨酸-L-缬氨酸)(4)、环-(L-脯氨酸-L-脯氨酸)(5)、环(L-缬氨酸-甘氨酸)(6)、环-(L-脯氨酸-L-亮氨酸)(7).结论 本研究是对仿刺参共附生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首次报道,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放线菌Brevibacterium sp.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细菌Halomonas elongate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H.elongate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1H NMR谱、13C NMR谱及MS分析,并结合文献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活性检测.结果 从海洋细菌H.elongate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胸腺嘧啶-2 '-脱氧核苷(1)、环(L-甘氨酸-L-脯氨酸)二肽(2)、1-(2'-脱氧-β-D-赤式-呋喃戊糖)-1氢-1,2,4-三嗪酮(3),活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H1299生长活性均无显著抑制作用(IC50>20 μμmol/L).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Halomona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 目的 对中国南海黑乳海参的共附生单胞瓶霉属真菌(Phialemon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真菌Phialemonium sp.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报道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共分离得到2个缩酚酸环醚化合物,emeguisin A和aspergillusidone C。结论 本研究是对黑乳海参共附生真菌Phialemonium sp.次生代谢产物的首次报道,2个缩酚酸环醚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深海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WP6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TLC薄层制备层析色谱、中压快速制备层析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次生代谢产物,采用13C NMR、1H NMR、HMBC、HSQC、1H-1H COSY、LC-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该菌株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次级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N-乙酰基酪胺(2)、脯氨酸-亮氨酸(3)、N-乙酰色胺(4)、吲哚-3-甲酸(5)、苯乙酸(6)、环(脯氨酸-苯丙氨酸)(7)、(4S)-4,10二羟基-10甲基-2烯-1,4内酯(8).结论 首次从Streptomyces sp.WP6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上述8个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研究两株来源于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放线菌Nesterenkonia sp. N267 和 Micromonospora echinofuscaT DSM 43913 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运用开放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 等色谱学方法,对菌株的发酵粗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法,并结合 相关文献数据对获得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两株放线菌菌株中分离鉴定出 10 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 1-6 为环二肽类:环-(l-脯氨酸-l-亮氨酸)(1)、环-(l-脯氨酸-l-缬氨酸)(2)、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d-脯氨 酸-d-苯丙氨酸)(4)、环-(甘氨酸-l-苯丙氨酸)(5)、环-(l-脯氨酸-l-酪氨酸)(6)、phenylalanine(7)、pyridoxine(8)、3,3-di (1H-indol-3-yl) propane-1,2-diol(9)、pyrocatechol(10)。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1~6 和 9 进行多种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 果显示环二肽类化合物(1~6)在 50 μmol/L浓度下对肿瘤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 9 表现出中等细胞毒活性, 其IC50 范围为(42.32 ± 3.64)~(48.35 ± 5.28)μmol/L。结论 化合物 1~5 为首次从涅斯捷连科氏菌属中分离得到,化合 物 4 和 6~10 为首次从小单胞菌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9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采自中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海绵Callyspongi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柱色谱、凝胶渗透色谱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采自中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海绵Callyspongi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D、2D NMR)、质谱 (ESI - 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牛磺酸(1)、乙酰牛磺酸(2)、N-甲基吡啶-2-羧酸盐(3)、zooanemonin(4)、N-丁基乙酰胺(5)、尿嘧啶(6)、3-甲基尿嘧啶(7)、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5和7-8均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来自深海海水的淡紫拟青霉ZBY-1的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模式,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代谢产物;根据理化和波谱数据结合部分化合物的甲醇解反应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试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淡紫拟青霉ZBY-1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1)、过氧化麦角甾醇(2)、(22E,24R)-5α,6α-环氧-3β-羟基麦角甾-22-烯-7-酮(3)和脑苷脂A(4)、B(5)、C(6)、D(7)等7个化合物.化合物1~3对人癌细胞K562、MCF-7、HL-60、BGC-823有较强抑制作用,IC50在9.5 ~ 59.6 mg/L之间,而4~7对上述4种癌细胞均无抑制活性.结论 本文是有关深海来源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的首篇研究报道.化合物1~7为首次从淡紫拟青霉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3首次从拟青霉属、3还首次从真菌中分离报道.化合物1对K562和BGC-823细胞以及3对上述4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亦属首次测试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三萜酸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反相HPLC等方法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并进一步确定各化合物对乳腺癌SKBR3细胞的生物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13个三萜酸类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芝烯酸C(1)、灵芝酸C2(2)、灵赤酸A(3)、灵芝酸G(4)、灵芝烯酸B(5)、灵芝酸B(6)、灵芝酸H(7)、灵芝烯酸A(8)、灵芝酸I(9)、灵芝酸A(10)、灵芝烯酸K(11)、灵芝烯酸D(12)、灵芝酸D(13)。化合物6在20 μmol/L浓度下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的抑制率为40.3%。结论 化合物11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6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他化合物在该浓度下未显示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蓝萼香茶菜叶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对蓝萼香茶菜叶进行分离和纯化其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并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对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蓝萼香茶菜叶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是蓝萼香茶菜庚素(1)、蓝萼香茶菜辛素(2)、蓝萼香茶菜壬素(3)、蓝萼香茶菜甲素(4)、蓝萼香茶菜乙素(5)、毛叶醇(6)、entkaurane-3β,16β-diol(7)、木犀草素-7-甲醚(8)、胡麻素(9)、水杨酸(10)。其中化合物1、4、5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结论化合物1、2、3、6、7、9、10首次从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1、4、5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秋花独蒜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活性成分。方法 秋花独蒜兰经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应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秋花独蒜兰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分别为:1, 7-dihydroxy-2, 5-dimethoxyphenanthrene(1), 2, 7-dihydroxy-1, 5-dime-thoxyphenanthrene(2),confusarin (3),4,7-dihydroxy-2-di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 (4),pleionesin B (5),pleionesin C (6),flavanthrin (7),2,2′-dihydroxy-5,5′,7,7′-tetramethoxy-9,9′,10,10′-tetrahydro-3,3′-biphenanthrene (8),6,6′,7,7′-tetrahy--droxy-2,2′,4,4′-tetramethoxy-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链霉菌I06A-02580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小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以酪氨酸酶活性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为活性跟踪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UV)、红外(IR)、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四谱联合分析,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纯化到两个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并具有相关活性。结论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为已知化合物,大豆苷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染料木素有抗真菌的作用。该研究为首次报道该化合物具有VEGFR拮抗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对宽叶大戟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二烷酸(1)、蒲公英醇(2)、α-波甾醇(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5)、白桦酸(6)、齐墩果酸(7)和桦木醇(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栀子的化学成分及抗白血病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中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活性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栀子中化学成分,用波谱技术(IR,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HL-60-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H-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ji-淋巴瘤)增殖的影响。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2),熊果酸(3),D-甘露醇(4),栀子苷(5),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6),京尼平-1-β-龙胆苷(7),鸡矢藤次苷甲酯(8)。化合物3对3种白血病细胞增殖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REH细胞系抑制活性最强,IC50为7.5μg/mL。结论化合物3具有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皱叶酸模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ODS C18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皱叶酸模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六烷酸(2)、大黄素(3)、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萘酚(5)、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儿茶素(7)和(-)-表儿茶素(8)。结论化合物2,4~8为首次从皱叶酸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中药复方脑脉通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ODSRP-18柱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组分D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 20(S)-人参皂苷-Rb3(1)、20(S)-人参皂苷-Rc(2)、20(S)-人参皂苷-Rd(3)、20(S)-人参皂苷-Rh1(4)、 20(S)-人参皂苷-Rh2(5)、20(S)-人参皂苷-Rg1(6)。结论 鉴定出的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脑脉通复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Rp-18反相柱色谱,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结果:从毛喉鞘蕊花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迷迭香酸(1),oresbiusinA(2)(,E)-ferulic acid 4-O-β-D-glucoside(3)2,α,3β,19β,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β-D-glucoside(4),异佛司可林(5),1,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毛喉鞘蕊花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 Oliv.)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舍物,利用理化性质、核磁光谱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d-夏蜡梅碱,(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东莨菪内酯,(4)槲皮素,(5)山奈酚,(6)紫云英苷,(7)1,8-松油二醇,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牛白藤抗炎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牛白藤抗炎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牛白藤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牛白藤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β-谷甾醇(1)、△5.22豆甾醇(2)、莨菪亭(3)、羽扇豆醇(4)、表白桦脂酸(5)、熊果酸(6)、齐墩果酸(7)和咖啡酸(8).结论 化合物4、7和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