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干中下1/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比较常见,目前对这种损伤的最佳治疗意见尚不一致。1982年7月~1984年5月我院对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挠神经损伤患者施行早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训练中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11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88例,保守治疗28例,出现桡神经损伤4例(3.4%)。其中2例给予单纯松解术,1例端端吻合,1例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4例桡神经损伤者3例伸腕伸指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结论肱骨干骨折围手术期均可出现桡神经损伤,及时探查,功能恢复好,提倡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肱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损伤及其治疗的过程中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作者旨在分析肱骨干骨折术后并桡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回顾临床研究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25例患者的处理方法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6个月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3例,12个月后恢复不良2例。结论术中保护桡神经非常重要,尤其需要术后防止桡神经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4.
何明章 《西南军医》2009,11(3):462-463
目的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桡神经转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8周。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桡神经转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愈合快、避免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前外侧入路组(改良组)38例,传统前外侧入路组(传统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半年以上。改良组手术时间[(55.0±5.2)min]少于传统组[(83.0±5.5)min],改良组医源性桡神经损伤0例,少于传统组3例(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可清晰显露视野,简化钢板放置操作,缩短手术时间;且无需常规游离显露桡神经,可降低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2.5%[1],其中80%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但移位明显的Neer三、四部分骨折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四部分骨折为肱骨近端骨折最严重者,有时手术亦难达到良好的结果,目前有不少学者主张行肱骨头置换.笔者2003年3月- 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肱骨大结节骨折是常见的肩部损伤.由于肱骨大结节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常合并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在临床评估和治疗中仍有许多争议之处.笔者就该损伤近年来的流行性病学、创伤机制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1流行病学肱骨近端骨折在所有骨折中占5%,在所有肱骨骨折中占将近一半[1].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占肱骨近端骨折人群的70%,且该年龄组的发病率在近30年内增长了近3倍[2 ].单纯大结节骨折在肱骨近端骨折中所占比例为15%~ 20%,并占所有需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的5%[3].Chun等[4]报告的比例为14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有24例单纯大结节骨折.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麻痹57例。除2例来治外,手术探查桡神经33例,发与完全断裂13例,进行吻合,3例神经缺损行游离神经移植。功能优良率为81.6%。保守治疗22例,优良率为68.1%。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与本组开放骨折和火器伤比例高(31.1%)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杰 《西南军医》2010,12(5):891-891
目的探讨避免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桡神经医源性损伤。方法在手术中将桡神经向后方移位然后再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58例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未出现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结论手术中将桡神经向后方移位再进行复位内固定可以有效防止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梯形截骨加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例肱骨中下段骨不连患者,采用梯形截骨双钢板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肢体短缩长度、肘关节功能,根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分.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手术切口L/甲愈合,无尺神经损伤症状,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8.0月;上臂平均短缩2.7 cm;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损伤,脱水消肿、口服营养神经药物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桡神经瘢痕粘连、骨痂压迫,二期行桡神经松解术,神经功能恢复;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3例,中1例,差1例,1例屈肘0~90°,1例出现肘关节僵硬,行二期松解术后肘关节屈曲达8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5%.结论 梯形截骨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不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梯形截骨极大增加骨折接触面积,肱骨远端锁定钢板保证断端垂直及侧方稳定,内侧辅助钢板增加旋转稳定,满足骨折愈合所需条件,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损伤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2008年收治肱骨干骨折120例,其中并发桡神经损伤26例,经骨折内固定术中神经探查修复及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2.3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的63例(年龄>55岁)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钢板组)3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27例.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7个月,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内翻畸形愈合、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各1例,撞击综合征4例.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大结节不愈合2例,大结节移位消失、撞击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各1例.钢板组三部分骨折Constant- Murtey评分优于置换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ale,VA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部分骨折Constant - Murley评分和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置换组少于钢板组(P<0.05). 结论 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对患者年龄、骨的质量、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肱骨头坏死可能性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我院收治了36例火器性周围神经损伤伤员,其中24例做了手术治疗,占神经损伤伤员的67%。火器性周围神经损伤是四肢伤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常合并骨折和血管伤。本文将24例30条火器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与疗效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38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肱骨髁间骨折是青壮年严重肘部损伤之一 ,治疗措施是否妥当往往影响疗效。现将我科 1985年以来随访资料较齐全的 38例肱骨髁间骨折病人的不同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进行分析讨论。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33 .5岁。按Riseborough等[1 ] 骨折分类法 :Ⅰ度 3例 ,Ⅱ度 5例 ,Ⅲ度 16例 ,Ⅳ度 1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 3例 ,尺神经损伤 1例 ,均为挫压伤。闭合骨折 34例 ,开放骨折 4例。本组除Ⅰ度骨折 3例及Ⅱ度骨折 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外 ,其他均切开复位内固定。损伤至手术时间 :3d内 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町吸收棒内固定治疗陈旧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直径为2mm或1.5mm的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棒治疗陈旧性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6例。经肘后正中“S”形切口,从肱三头肌两侧暴露,外侧由肱三头肌、肱桡肌间隙进入,内侧由肱三头肌与肱肌间隙进入,不破坏肌纤维及伸肘装置。切开复位后2~3枚钉棒内固定,术中检查稳定性是否良好,术后行长臂石膏托外固定3~4周,2~3周后间断拆石膏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每3~4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56例得到完全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3~36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38例,无术后骨折再移位。骨折全部愈合,无伤口感染,无Volkmann缺血性挛缩、骨化性肌炎及继发性尺神经损伤,发生肘内翻畸形3例;术前检查有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均在2个月内恢复,无后遗症;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4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4.6%。结论PDLLA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靠,效果理想,不影响骨骺发育。因避免了再次手术取内固定,患者家属乐于接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郑文忠  黄令坚 《人民军医》1998,41(4):192-193
1990~1996年,我们采用手术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移位骨折85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66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h~6d。跌伤57例,高处坠落伤23例,交通事故伤5例。闭合骨折77例,开放骨折8例。左侧50例,右侧35例。伸直型骨折72例(84.7%),其中尺偏型58例(68.2%),桡偏型14例(16.5%);屈曲型骨折13例(15.3%),其中尺偏型11例,桡偏型2例。合并伤:肱动脉受压5例,尺神经损伤2例,正中神经损伤4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阻滞麻醉或氯氨酮分离麻醉。取肘外侧切口,显露肱骨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床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随访1年以上。结果A组与B组一致,随着克氏针与骨折线成角越大,应变越小,位移变化越小,应力强度越大,轴向刚度越大,抗扭能力越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46例患者,肘关节功能良好,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将尺侧克氏针从肱骨内上髁移至尺神经沟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增强,减少了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针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解放军福州军区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肱骨中下段闭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组28例和肱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4例。从功能康复、骨折愈合、术中出血量及桡神经损伤并发症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有一定优势,可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DR片的诊断经验.方法:有确切肘关节外伤史伴肿胀且DR诊断为3种常见骨折的患儿114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81例,外侧髁骨折20例,内侧髁上骨折13例.观察明确显示的骨折线、肱骨前线征、肱桡小头线征、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及有无前后脂肪垫征、泪滴变形.结果:肱骨髁上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97.5%,肱骨前线征为92.6%,泪滴变形为81.5%,前后脂肪垫征为21%;外侧髁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85%,肱桡小头线征为65%,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为25%,前后脂肪垫征为20%;内侧髁上骨折中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比例为76.9%,明确显示骨折线为23.1%,前后脂肪垫征为15.4%.结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和外侧髁骨折主要依靠直接显示的骨折线,诊断内上髁骨折主要依靠肘部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肱骨前线征、泪滴变形、肱桡小头线征、脂肪垫征都是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5%。严重粉碎骨折治疗较为棘手。2001年10月-2004年12月对22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选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