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科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符合发热待查的117例患者的最终诊断与年龄、性别及热程之间的关系。结果:1.117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明确诊断有97例,确诊率为92.65%,未能确诊20例(7.35%)。病因:感染性疾病93例(80,51%),结缔组织疾病7例(6.25%),肿瘤及恶性疾病11例(3.31%),其他(药物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6例(1,84%)。2.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细菌学检查10例,占8.82%,组织活检4例,占3.31%,免疫学检查7例,占6.25%,体液或骨髓检查4例,占3.31%,影像学检查22例,占27.57%,临床观察及治疗反应观察77例,占42.28%。结论:绝大多数发热原因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可以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发热的主要病因。详细的观察临床过程及治疗反应、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鑫  王东幸  李莲  管学平 《海南医学》2012,23(23):82-84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了解掌握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和规律,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温、发病时间、血常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4例患者中,男性l294例,女性1070例,男女之比1.21:1;就诊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6~35岁患者占56.72%;发病最高峰为10月份,其次为9月份.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血象变化以中性粒细胞(NC)增高和淋巴细胞(LC)降低同时改变为主.结论 病毒感染是发热门诊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中青年为发热患者的主要人群,有必要加强中青年群体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住院病人43983人。其中不明原因发热274例,以下简称FUO,占同期住院病人0.62%。其标准;病人热程≥2周,体温≥38℃,经完整病史采集,详细全面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热程虽≥2周,但系统症状明确,易于识别的病例均不包括在内,本文将按其确诊后的病因进行分析。病因分析年龄与性别:年龄16~80岁,中位年龄59.6岁。男146例;女128例,男:女为1.14:1。现将本组病例按其病因分为3组;感染组,结缔组织疾病组、肿瘤组,各组的病因分析如下:1感染性质疾病病因分析(见表1)2结缔组织疾病的…  相似文献   

4.
1 临床病例自诉发烧体温 37℃以上的患者 ,男性 730例 ,女性 370例。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14岁 ,平均年龄 35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880人 ,军队干部及家属 70人 ,本市居民 2 5 0人。体温 36~ 37℃患者 6 0例 ;37~ 37.5℃患者6 4 6例 ;37.5~ 38℃患者 2 97例 ;38℃以上 97例。常规检查体温 (腋温 ) 5min ,查血尿常规 ,胸片正侧位相 ,胸部透视及其相关检查。根据临床症状、体温、辅助检查、医生综合判断确诊。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门颁布诊断标准。部分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经随访证实。110 0例患者中确诊SARS 9例 ,疑似 2 5…  相似文献   

5.
长期发热(FUO)是临床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现将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42例长期发热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老年病人中,发热也较多见。我们收集2002—2004年以发热收住我科的老年病人,对其发热原因进行分析以为今后的发热病人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临床工作常见的体征,而2009年3月开始在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却使我们对发热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发热门诊在我国各级各地医院相继成立,就我院2009年5月12日~12月31日发热门诊接诊的274例发热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发热门诊667例患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3年4月成立发热门诊,对控制发热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积极意义。现将2005年上半年我院发热门诊收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长期发热患者难以确定病因 ,因而治疗较难。下面将我院近两年长期发热的 12例患者病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4 9 2 5岁 ;12例发热时间为 3周至 2年 ,我们把发热时间超过 3周的定为长期发热。平均 10 1天 ,均为不规则发热。1 2 病因  12例患者发热病因为 :(1)结核病 5例占 4 1 7% ,其中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2例 ,结核菌感染无明确感染部位 2例 ,空洞型肺结核 1例 ;(2 )恶性淋巴瘤 2例占 16 7% ;(3)Caroli综合征 2例占 16 7%(其中 1例为拟诊 ) ;(4)变应性亚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周洲 《中国医药导刊》2005,7(3):174-175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热与不发热病情及预后的差异.方法:2002~2004年来自社区门诊及家庭病房入户的76例60~100岁老年社区获得肺炎患者,分为发热与不发热2组,分析其就诊时间、临床症状、病情演变、预后等差别.结果:发热组32例,多数患者呼吸道症状相对明显,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3.9±2.1)d,总疗程(8.0±3.6)d;不发热组44例,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而胸水、心功能不全、消化道症状、精神障碍等其他系统并发症相对较多,初次就诊时间(5.3±2.6)d,总疗程(13±6.1)d.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热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典型,预后较好;不发热者反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甲型H1N1流感期间综合性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6—7月间到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急诊诊断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2009例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30.86±21.38)岁,高发年龄为20—29岁组,引起发热的前3位疾病依次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结论甲流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较以往增多,但仍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12.
温州地区感染性发热病因归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感染性发热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7年1月~2003年3月收治住院的感染性发热患5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性疾病550例,其中局灶(单器官/系统)感染203例(36.91%)。多系统性感染347例(63.09%)。结论 感染性发热诊断的关键是要有完整的鉴别诊断思路,及全面寻找诊断线索。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13.
葛东明  张俊峰  张晓丽 《上海医学》2005,28(11):942-944
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泌尿外科门诊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93岁。予芬太尼1.0~1.5μg/kg和异丙酚60mg·kg-1·h-1诱导,意识消失后予异丙酚3~6mg·kg-1·h-1麻醉维持。记录注药前及注药后2、5、10、20、60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异丙酚诱导剂量、停药后睁眼时间、指令握拳时间。观察术后情绪变化和记忆情况、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现呼吸暂停的25例患者的异丙酚诱导剂量为(71±13)mg,明显大于31例未出现呼吸暂停者的(56±11)mg(P<0.05)。静脉注射异丙酚后患者的SBP、MAP、SpO2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20min内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注药前、后DBP、HR无显著变化(P>0.05)。停药后意识恢复时间为(5±1)min,指令握拳时间为(8±2)min。患者术后情绪均稳定,无术中记忆,96%的患者VAS评分为0,8%,术后嗜睡,6%出现恶心。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有效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门诊手术,但应注意选择合适剂量和注药速度,以避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发热待查的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 进行回顾分析发热待查住院患39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390例患中,感染性疾病235例,结缔组织病51例,恶性肿瘤45例。41%患仅靠病史、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B超、CT、骨髓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率分别为3.95%、3.8%、8.9%、70%。结论 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玉环 《海南医学》2014,(21):3146-3148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并接受内镜治疗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患者186例,非老年患者200例。分析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是两组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组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9%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再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Rockall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首次内镜止血成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发生率高,预后比非老年患者差。内镜治疗疗效确切,Rockall低、中危患者获益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快速筛查法对发热及不发热的成人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甲型流感病毒(Flu A)、乙型流感病毒(Flu B)进行检测并结果分析,以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分布情况,为流感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对860例不发热呼吸道疾病成人患者和发热门诊407例发热成人患者鼻咽分泌物样本进行Flu A和Flu B的快速筛查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发热病人Flu A检出率为9.5%,Flu B检出率为4.4%,发热病人Flu A检出率为32.9%,Flu B检出率为5.2%。发热病人的Flu A检出率明显高于不发热病人(P<0.01),而Flu B检出率二者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Flu A和Flu B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并且能够共同流行,发热是其感染的重要症状之一,应用流感快速筛查的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的致热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4周岁以上的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198例,对其发热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98例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中感染病患者96例,占48.5%,肿瘤性疾病患者56例,占28.3%,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39例,占19.7%,诊断不明患者7例,占3.5%;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普通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布氏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肝结核、伤寒患者分别占19.8%、15.6%、13.5%、11.5%、11.5%、10.4%、9.4%、8.3%;肿瘤性疾病发热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占42.9%、21.4%、14.3%、10.7%、10.7%;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患者病因分布结果显示,成人斯蒂尔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占28.2%、23.1%、15.4%、12.8%、10.3%、5.1%、5.1%。结论大多数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其次是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4例登革病毒感染者的病毒血清型别分布及抗体产生特征,为研究登革热流行动态特征及临床诊治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及分型,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 共检测204例标本,其中179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DENV-1型、DENV-2型及DENV-3型分别占97.2% (174/179)、1.1%(2/174)及0.6%(1/174);DENV-1合并DENV-2型感染和DENV-1合并DENV-3型感染各1例.ELISA法结果显示IgM、IgG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93例和47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同为阳性,表明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分别为146例(75.6%,146/193)和47例(24.4%,47/193).结论 广州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及二次感染患者,提示今后广东省重症登革热的发生几率可能会有所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找出在发热门诊中造成SARS院内感染的主要环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向北京18个区县设有发热门诊医院发放《发热门诊服务基本情况统计表》100份,对发热门诊工作量、硬件设施及医生和患者隔离防护措施等进行统计分析。对6个不同等级医院、重点选择发热门诊量大的医院进行实地考察。结果 全市共有53家发热门诊填写了《发热门诊服务基本情况统计表》,约50%的发热门诊没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没有独立的化验室、X线放射室、收费室,约50%的发热门诊留观床数不超过6张,约有66%的医护人员日均工作时数大于6小时,发热门诊患者个人防护较简易,医护人员防护尚好,多数发热门诊通风一般。结论 发热门诊不宜广泛开展,应根据医院条件设置,做到规范化的同时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