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后,行相关检查并分析。结果:干预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效果明显。结论: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特别对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8~14d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肝素+抗生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素 抗生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血液透析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出现的导管感染及其治疗病历。结果:268例中出现导管感染22例,其中股静脉置管15例(11.9%),颈内静脉6例(4.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纯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联用全身抗生素静滴治疗,全部导管感染均得到完全控制。结论:肝素 抗生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全胃肠外营养(TPN)液已成为治疗危重病人的有效和常用措施之一,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在上升,感染是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并发症.由于TPN患者往往已有明显的基础疾病和伴发疾病,而缺乏肠内营养可造成肠道免疫功能下降和菌群移位,这些都使该类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我科经中心静脉导管行TPN的患者96例,通过护理有效降低了导管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ICU住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12例,对其不同留置途径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类型、置管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中41例发生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9.95%;不同留置途径感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不同留置时间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原有感染等因素有关,同时置管时间、置管途径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常见致病菌,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311例血透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分析不同置管方式、留置时间与感染的关系及常见致病菌。结果 股静脉感染率为27.89%,留置时间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10.9%,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51.25%;非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为15.7%,小于2周的感染率为6.25%,大于2周的感染率为21.9%。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静脉置管时间小于两周的两种置管方式发生感染的机会无差异(P>0.05),时间大于2周时非股静脉的感染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P<0.01)。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洁葵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1):84-85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通路则是造成血透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资料证实,48%~73%的血透患菌血症是因血管通路感染诱发的。感染率受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影响,其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最高,自体动静脉内瘘感染率最低。然而对于初次接受透析的患尚未建立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的504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诊断结果、进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合并症情况等基础资料,以及对可能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医院感染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肿瘤放化疗科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70例进行医院感染回顾性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并改进护理和管理方法,2010年采用改进的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患者(90例)进行护理与管理并将两年导管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14%,其中局部感染4例(5.71%),局部伴血行感染1例(1.43%),2010年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22%,均为局部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科学严密的护理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六部洗手法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16例住院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意外拔管的资料。结果:16例意外拔管的肿瘤患者中导管自行脱出7例:5例为多汗者,2例为剧烈咳嗽后脱出;导管被患者自行拔出9例:5例为脑转移患者,3例疑因应用镇静药及止痛药后神志模糊,1例患者伴发慢性精神分裂症。结论:应加强对多汗置管者的护理,并针对不同病情及用药情况,做好相关护理,才能最大限度防止导管意外脱出。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84-87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1)212例患者中,18例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得分108分,占8.5%;84例患者得分108~144分,占39.6%,110例得分144分,占51.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的患者,高中、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是影响患者导管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P0.05)。年轻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更好。结论肿瘤患者PICC导管自我管理能力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得分较低。在影响因素方面,年轻患者、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以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高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13.
PICC置管在老年患者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PICC置管在老年患者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9例接受PICC置管,B组51例接受股静脉置管,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93.22%,B组穿刺成功率为78.4%,A组明显高于B组(χ2=5.08,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局部渗血(59.3%vs 80.4%),χ2=5.6867;导管脱落(1.7%vs 15.7%),χ2=7.1281;局部感染(1.7%vs 11.8%),χ2=4.6550;误入动脉(0 vs 9.8%),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患者肠外营养的应用中,PICC置管可以安全有效地替代股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专业化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护理对肺癌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降低CRBIS的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85例肺癌患者置入PICC发生CRBSI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将2009年1~12月置入PICC的198例患者作为非专业组,非专业组由护理组长对分管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将2010年1~12月置入PICC的387例患者作为专业组,专业组由PICC专职护士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PICC置管,对导管的维护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情况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专业组发生2例CRBSI,发生率0.52%,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14.4±48.7)d;非专业组发生3例CRBSI,发生率1.5%,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1.3±41.2)d.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患者CRBSI、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化置管可提高PICC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H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对PDCA护理模式在晚期肝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应用PDCA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晚期肝癌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外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PICC置管晚期肝癌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4例,静脉炎3例,导管发热1例,并发症率为11.8%;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7例,静脉炎8例,导管发热2例,并发症率为25.0%,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率为92.6%;对照组满意率为80.9%,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肝癌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PDCA护理模式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置管并发症,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