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师对卒中合并感染患者实施抗感染药学监护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为一例卒中相关性肺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实施全程药学监护,评价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并总结经验。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及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使患者感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及时发现患者在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脊柱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实践体会。方法针对1例脊柱椎管内肿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在临床药师的积极参与下,患者病情有所控制,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最终放弃治疗。总结临床药师在本病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药师的工作能力。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曲张破裂出血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方法。方法:对肝硬化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分析,临床药师发现治疗上的矛盾,以此作为切入点,协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用药监护。结果: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得到了控制。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优化了治疗方案,避免药品不良反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化疗的药学监护点和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直肠癌患者的用药为切入点,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药学知识,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可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与疗效的监测、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治疗,制订个体化的用药监护,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针对具体病例,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不良反应监测和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及患者依从性,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司丽 《中外医疗》2013,32(6):70-7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治疗中选择药物的方法,促进患者生命期的延长和生命质量的得到提高。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1例肿瘤病人的化疗选择过程,从抗肿瘤药物类型选择,给药剂量,给药方法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业特长,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的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5例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会诊,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中需结合患者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辅助用药与药学监护,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老年人尿路感染选药,协助临床医师在抗感染治疗中提高用药的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从而制订有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药师参与该类患者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1例临床药师参与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分析感染发生原因,依据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疗特点和药物治疗特点,探讨该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素。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应重点从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免疫抑制药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用药调整等方面实施。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可及时发现、解决治疗过程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完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常见致病菌。方法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协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并全程进行药学监护,临床药师给予相关药学建议。结果 8月1日患者体温、血象基本正常,情况较好,转入专科继续治疗。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作用,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协助医生制定更好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及不良反应监测,探索临床药学实践方法。方法对1例肺癌合并肺毛霉菌感染的患者提供了用药分析、给药剂量的换算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多种药学监护。结果通过此病例,临床药师对肺毛霉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积累了更多经验,对药物治疗的使用及不良反应的监测有了深刻体会。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实践中应兼顾药物的安全和有效,真正的做一名合理用药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说明如何对老年合并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及药学监护对患者的重要性。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合并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为临床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即时处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下,患者在围术期,抗菌使用合理,无切口感染;在化疗期,化疗药物安全使用,保证了手术和化疗的顺利进行。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不仅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还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临床药师如何对住院患者开展临床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建立药学监护模式。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不但解决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中的潜在风险。结论建立完善系统的药学监护模式,既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又减少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效果。方法采用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通过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50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NRS)由(4.9±1.6)分降低为(1.7±0.7),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癌痛,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胡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111-111,98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细菌培养,分析年龄、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导管维护周期、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方法、穿刺部位8个影响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189例患者中共有23例细菌培养阳性,感染率为12.1%;其中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与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相关,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性的注意肿瘤患者PICC导管的维护和减少导管移动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采用循证药学的方法,结合临床数据,分析莫西沙星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协助医生提出进行个体化治疗意见,并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监护.结果 通过文献查阅与药学监护,患者未改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多西环素,而是继续使用莫西沙星,患者病情好...  相似文献   

17.
孙丽华  孙萍  肖璐璐 《中外医疗》2016,(34):165-16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5月_2016年5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33例,观察置管期间PICC相关感染发生发生情况,以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33例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感染12例,发生率9.0%。静脉炎3例,占2.25%,菌血症1例,占0.75%。经比较,感染组输入TPN液体者相关感染率58.3%、留置时间≥60 d者相关感染率66.7%,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于影响因素。结论输入液体类型、PICC管道留置时间为肿瘤患者PICC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应在置管期间加强护理,减少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临床药师参与1例癌痛患者治疗的实践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药师角度分析1例癌痛患者的治疗原则,应用药学理论和循证药学,与医师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与调整,实施药学监护。临床药师通过参与镇痛药物的剂量调整,及时发现临床药物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适合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648例进行置管化疗,拔管后常规给以穿刺点、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同时,拟对12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PICC感染发生率为7.7%;引起PICC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换药频次、血象、季节、是否合并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对感染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频次〉季节〉伴有糖尿病。而导管感染与穿刺次数、穿刺部位、年龄、性别、换药敷料类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PICC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化疗疗程、血象、换药的频次、发生感染的季节、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在置管期间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视;对有感染高危险因素存在的导管留置者要定期监测各项感染指标;加强护理人员维护导管的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对PICC相关感染因素的预见性;健全、完善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减少PICC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服务要点,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抗凝过程,从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协助医师优化个体治疗方案。结果 选择阿加曲班替代抗凝治疗, 患者血小板逐步恢复,顺利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提高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