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东梅 《安徽医学》2015,36(9):1171-1173
一次性钢针静脉输液过程包括穿刺和拔针。不恰当的拔针方式会给患者造成疼痛、皮下淤血等不良反应。目前,课堂教学的拔针方式为先关闭调节器,无菌物置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针,按压3~5 min[1,2]。临床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拔针按压方式,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穿刺出血及瘀斑发生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米舒 《中外医疗》2010,29(25):152-152
通过对拔针后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相关因素的分析,探讨静脉输液后科学的拔针按压方法。指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病人相关知识缺乏;按压部位及按压面积太小;按压方式不当,边压边揉;按压时间和力度不够;肢体过早下垂及负重为引起皮下出血、皮下瘀血的重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做好健康教育,采用非交换式纵向按压法既减轻了病人拔针时的疼痛感,又有效防止了皮下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需要按压的时间。方法:选择我科648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后分别按压3min,5min、1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拔针后按压5min已能有效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需要按压的时间。方法:选择我科648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后分别按压3min、5min、1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拔针后按压5min已能有效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拔针按压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护士工作时间,既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拔针按压方法,增长知识,提高自理能力,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拔针后干、湿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针眼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病人21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拔针后分别用蘸75%酒精消毒液的湿棉签和消毒干棉签按压,观察有无轻度炎症反应即针眼发红,用Х^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的轻度炎症反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用蘸75%酒精消毒液的湿棉签压针眼,可以减少炎性反应,促进针眼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多长时间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旨在探讨按压血管的最佳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皮下瘀血,减轻病人痛苦,保护静脉血管。方法对200例静脉输液病人拔针后不同按压血管时间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并根据统计处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能够有效地防止瘀血,时间过长,多数病人难以坚持;过短则皮下瘀血率高。结论这种做法,克服了过去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用药的主要给药途径。输液完毕拔针时如果按压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局部的出血、皮下瘀血、疼痛等,从而影响到下一次输液时血管的选择,并造成血管的损伤。为此我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拔针的按压,通过效果比较选择最佳的拔针按压方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拔针后干、湿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针眼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病人21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输液拔针后分别用蘸75%酒精消毒液的湿棉签和消毒干棉签按压,观察有无轻度炎症反应即针眼发红,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的轻度炎症反应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用蘸75%酒精消毒液的湿棉签压针眼,可以减少炎性反应,促进针眼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1.
王小利  刘侠  胡媛媛 《安徽医学》2010,31(7):835-83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长短,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107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压不同时间计入相应组别,分析比较针眼按压最佳时间。结果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最佳时间4 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适当的按压时间有助于避免皮下淤血和保护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静脉留置针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5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5例,女性患者157例。按照不同穿刺方法,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n=271)和头皮针组(n=27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漏等现象,比较静脉留置针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优缺点。结果:头皮针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31%(261/271),发生渗漏者为10例(3.69%);静脉留置针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9.26%(269/271),发生渗漏者为2例(0.74%),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方便安全、刺激小、便于固定、发生渗漏少,较头皮针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范杜  陈平 《海南医学》2011,22(4):6-8
目的评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层随机、对照设计,将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呼吸科及急诊科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是否伴有基础肺疾病分入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两个亚层,再将每个亚层的患者随机分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治疗组和常规胸穿针胸穿抽气对照组,对两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率、穿刺准备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穿刺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胸穿抽气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黄玉玲 《华夏医学》2014,27(2):168-170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静脉输液排气、血管选择、穿刺、静脉穿破后的补救、进针后固定、拔针、拔针后按压等方法的改良,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药物的浪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门诊静脉输液的风险性也在增加。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应用范围广等各种因素,其隐患和不安全性非常值得重视。本文将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讨论了存在于静脉输液操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护士方面的风险因素采用了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最后根据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体腹水直接回渝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放腹水、自体腹水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者的腹水检查均为漏出液 ,1次放腹水 2 0 0 0~ 30 0 0ml,取 10 0 0ml加地塞米松 10mg直接静脉回输。对治疗前后的观察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次日和 7日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 0 1) ,腹围明显缩小 (P <0 0 5 ) ,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变化。结论 放腹水和自体腹水直接回输能迅速减少腹水 ,缓解病人腹部症状 ,安全可靠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唐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154-156+15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护理对预防其发生静脉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新生儿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Ⅰ度静脉炎4例,无Ⅱ度以及Ⅲ度静脉炎者。对照组中,Ⅰ度静脉炎6例,Ⅱ度静脉炎6例,Ⅲ度静脉炎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6.00%,观察组为98.00%(P0.05)。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开展综合护理,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提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72-174+178
目的探讨采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在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输液室在运用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前后的的相关考察资料,以2 个月为观察周期,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运用前为对照组,智能化输液系统运用后为研究组,记录两组护士在静脉输液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计算差错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医院护士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主要体现在从接单、配液、穿刺、接液、拔针的护理流程上,计算两组的差错率,研究组的差错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按照制订的“静脉输液护理满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研究组的4 项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智能化静脉输液系统运用信息技术于输液室的管理系统中,有利于减少护士在静脉输液护理各环节的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方案(A组:51例)、纳洛酮治疗方案(B组:49例)、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方案(C组:53例),对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并于入院后第7、14、28天分别进行血肿体积、水肿容积测量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入院后第7天三组血肿体积、水肿容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4天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均显著减小(P<0.05),但A与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8天C组分别与A、B组比较,血肿体积、水肿容积、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加纳洛酮治疗方案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注射液对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颅内压的即时影响。方法:神经内科患者22例,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常规行腰椎穿刺术,在监测腰池脑脊液压力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加等渗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独应用等渗盐水。记录输液前、后30min的腰池脑脊液压力。统计两组输液前后脑脊液压力差。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输液30min后腰池脑脊液压力均有轻度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脑脊液压力升高为(0.12±0.11)kPa,明显低于对照组(0.26±0.20)kPa,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于静脉滴注时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颅内压升高,相反能部分缓解因输液导致的颅内压的暂时性升高,因而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