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跃新  金河天  汤鹏飞  于晓沣 《吉林医学》2011,32(14):2799-280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疗效及调强放射治疗优势。方法:1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全乳腺调强放射治疗和辅助化疗。结果:随访3~12个月,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0%。双肺受量明显降低,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严重皮肤放射性损伤,乳腺美观效果满意度为100%。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并辅助化疗为早期乳腺癌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调强放射治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术后给予全乳50Gy/25Fx疗贯瘤床加量至60Gy/25Fx放射治疗,B组术后给予全乳50Gy/25Fx同步瘤床推量10Gy/5Fx放射剂量治疗,对比两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年间复疾病发情况。结果 两组不同剂量强调放射治疗后目标靶区中HI及V95%、V105%、V115%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V100%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Ⅰ级及以下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6.96%)高于A组(69.57%,P<0.05),两组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为6.51%,A组乳腺癌复发率为8.7%,两组复发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剂量调强放...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敬贤  吴昊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28-729
目的最大程度地降低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的误差。方法对3年多来收治的500余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治疗摆位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象降低,但不影响治疗。约80%的患者有皮肤反应。结论降低摆位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从而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62例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4例,于保乳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对照组28例,于保乳术后行常规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观察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91.2%,2级为8.8%;对照组1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7.9%,2级为32.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4%、无瘤生存率96.4%、远处转移率0%,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7.1%、无瘤生存率97.1%、远处转移率2.9%,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后使用调强放疗,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调强放疗( h-IMRT)的美容效果。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3年1月67例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入组三维适形放疗(3DCRT)、常规分割调强放疗(IMRT)或h-IMRT组。3DCRT组:采用6MV-X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50Gy/25次/5周,然后行瘤床区9/12 MeV电子线补量10 Gy/5 F/1周;IMRT组:采用逆向动态调强技术,全乳腺50 Gy/25次/5周,瘤床区用X线同步加量60Gy/25次/5周,或全乳腺放疗结束后行电子线补量(方式及剂量同3DCRT);h-IM-RT组:全乳腺42.5Gy/16F/22d,瘤床区同步加量48Gy/16F/22d。结果短期随访结果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大分割调强放疗组可以明显缩短放疗时间,未降低美容效果,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结论大分割IMRT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安全有效的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调强组30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照射剂量为50Gy/25次全乳腺照射、10Gy/5次瘤床补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毒性反应与美容效果。结果:调强组患者2级急性皮肤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随访3年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优良率8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调强放疗后患者肿瘤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与常规治疗患者相近,但能有效降低局部皮肤反应程度,提高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Arc)与切线野调强(2F IMRT)计划,2F-RapidArc采用机架角287°~293°至152°~162°的两个部分弧,中间0°~90°避免照射,2F IMRT采用机架角301°~311°和125°~135°的切线野照射,处方剂量均为46 Gy/23次,所有计划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2种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2F-RapidArc和2F IMRT计划均匀性指数分别是1.12±0.02和1.11±0.03(P=0.282),适形度指数分别是0.80±0.03和0.65±0.04(P<0.001),计划靶区(PTV)V110分别是20.98%±14.47%和10.43%±10.49%(P=0.030)。与2F-IMRT计划相比, 2F-RapidArc计划增加了左侧肺的V5(48.06%±17.32% vs. 24.23%±6.56%,P=0.001)、V10(28.89%±9.28% vs. 17.07%±4.78%,P=0.004)、Dmean[(9.70±2.14) Gy vs. (6.86±1.77) Gy,P=0.002],增加了双肺的V5(22.85%±7.55% vs. 11.01%±2.95%,P=0.001]、V10(13.16%±4.33% vs. 7.76%±2.16%,P=0.006)、Dmean[(4.66±0.95) Gy vs. (3.17±0.82) Gy,P=0.001),但降低了左侧肺的V40(3.58%±1.46% vs. 6.19%±3.04%,P=0.006),同时降低了双肺的V40(1.61%±0.64% vs. 2.81%±1.39%,P=0.005)。增加了心脏的V5(39.3%±17.19% vs. 8.79%±4.24%,P<0.001)、V10(21.31%±13.8% vs. 5.73%±3.42%,P=0.002)、V20(7.80%±6.08% vs. 4.05%±2.85%,P=0.018)、Dmean[(0.64±0.25) Gy vs. (0.29±1.39) Gy,P<0.001],降低了心脏的V40(0.50%±0.40% vs. 1.86%±1.94%,P=0.037)。增加了对侧乳腺的Dmean[(1.63±1.26) Gy vs. (0.09±0.05) Gy,P=0.004]。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Arc治疗时间略有增加[(132.9±7.2) s vs. (140.3±11.6) s,P=0.030],两者的机器跳数相当[(467.0±30.4) MU vs. (494.7±44.9) MU,P=0.094]。结论:2F-RapidArc和2F-IMRT计划皆能满足临床需要,2F RapidArc计划比2F IMRT计划有更好的适形度,更低的高剂量区,但是增加了患侧肺、双肺、心脏的低剂量区及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2F-RapidArc计划的治疗时间比2F IMRT计划略长;2F-RapidArc计划的机器跳数与2F-IMRT计划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5、V10、V15、Dmean以及心脏的V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5、V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对局部正常器官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1年4月至2016年7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不同放疗方式治疗的10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二维放疗28例,三位放疗74例.完成治疗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连续复查2年,以后间隔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复查5年,以RTOG评价标准作为不良反应判定标准.结果:107例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94.7%,5年无瘤生存率为95.4%,无局部复发病例.二维放疗肺损伤、心脏损伤、Ⅱ度与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均高于三维放疗(P<0.05).结论:保乳术后行局部放疗能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二维放疗与三维放疗无明显5年生存优势,相比之下三维放疗能有效保护肺、心脏、皮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不同放疗方式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二维放疗,观察组使用调强适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二维放疗和调强适型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调强适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自适应调强放疗(ART)与单程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予以单程调强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予以ART,治疗期间2组均采用IMRT或IGRT技术进行外照射,且均同步实施以顺铂药物为基药的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肿瘤体积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变化特点及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其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外照射15次后其GTV体积、pCTV体积和小肠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5)。二程计划时其膀胱Dmean、Dmax、D01cc、Dlcc,直肠Dmean、Dmax、D 01cc、Dlcc,小肠Dmean、Dmax、V30、V45和V50水平均较首程计划降低,且除小肠外其余与首程计划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危及器官 DVH参数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随访5年后的OS和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两组在血尿、尿频、肾盂积水、尿失禁、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结直肠炎、腹泻、大便失禁及结直肠出血等慢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和单程调强放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上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ART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患者急性腹泻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纵隔内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或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肺剂量体积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治疗的NSCLC术后纵隔行IMRT或3D-CRT放疗病人25例,所有病人均在危及器官(食管、心脏、脊髓)剂量体积相似情况下重新对应设计r3D-CRT或rIMRT计划(共50个计划)。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IMRT与3D-CRT的全肺、对侧肺、同侧肺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Comfort Index Value,CI值)。结果已完成3D-CRT与重新设计rIMRT计划比较,3D-CRT显著升高对侧肺V5(P=0.010)、V20(P=0.004),同侧肺V20(P=0.003)。已完成IMRT与重新设计r3D-CRT计划比较,IMRT全肺V10(P=0.019)、V20(P=0.002)、V30(P=0.002),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P=0.003),对侧肺V20(P=0.038),同侧肺V20(P=0.000)、V30(P=0.002)等降低显著;IMRT具有更高CI值,提高了靶区适形度(P值分别为0.002,0.001);重新设计的rIMRT比r3D-CRT可应用计划更多(P=0.005)。结论 NSCLC术后纵隔内放疗时IMRT能降低全肺、对侧肺和同侧肺剂量体积,提高靶区适形度,从而减少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可能性,明显优于3D-CR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84例术后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大分割放疗,全乳计划靶区为42.56 Gy/16f,疗程共25~27 d,对照组则予常规分割放疗,50 Gy/25f,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患者1级急性皮肤反应、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57.14%、16.67%、11.90%、59.52%和47.62%、7.14%、19.04%、6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为100%,且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腺大分割放射治疗可缩短疗程,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200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69例,其中36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42.56 Gy,共16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7.98 Gy,共3次,总疗程25-27 d;3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50 Gy,共25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10 Gy,共5次,总疗程40-42 d。应用SPSS 1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生存率均为1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3.0%(χ^2=0.28,P=0.6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与51.5%(χ^2=0.11,P=0.737),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与9.1%(χ^2=0.06,P=0.806),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3%与12.1%(χ^2=0.02,P=0.90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5.7%与84.8%(χ^2=0.01,P=0.920);88.2%与87.1%(χ^2=0.02,P=0.889);87.1%与88.0%(χ^2=0.01,P=0.919)。结论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15.
保乳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49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放疗6~12周,化疗4~6疗程,内分泌治疗5年。观察肿瘤局部复发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和生存率。结果:无一例局部复发,脑转移1例,肺、骨转移1例均病死。对侧乳腺原发癌1例行根治术,3年无瘤生存率为93.88%。乳房美容评价:医生打分满意度佳、良85.71%,患者自评满意度佳、良91.83%,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有皮肤急性反应。结论:保乳术后根治性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但必须严格掌握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综合治疗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放疗的临床毒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实施全乳腺调强放疗46Gy,瘤床电子线推量14Gv。评价乳腺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和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体积,观察临床毒性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关于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CTV的V95%、V107%和V95%分别为(99.2±0.78)%、(3.82±6.34)%和(96.2±5.20)%。关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和V20分别为(6.40±2.12)Gy和(15.6±4.74)%: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和V5分别为(1.29±0.79)Gy和(0.82±1.59)%。其中72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和v。分别为(3.54±2.63)Gv和(4.36±3.85)%。放疗结束时急性皮肤反应1级115例,2级7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观察到心脏、肺的放射性毒性反应。1年及2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均为100%。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2%,99.2%和98.4%,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9.2%,99.2%和96.7%。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调强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好、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小,临床毒性反应小,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术后均给予调强放疗,实验组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对比近、远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有效率为64.1%,疾病控制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74.4%。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76.9%,一年生存率为64.1%;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为59.0%,一年生存率为35.9%,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联合调强放疗和化疗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普及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和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肿块局部广泛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或象限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单发、肿瘤直径〈3.0cm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例,术后行辅助化、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随访4~60个月,局部无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和美容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严俊 《当代医学》2021,27(13):104-106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放疗方法分为三维适形组(n=62)与调强放疗组(n=68),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调强放疗组血清SCC、CYFRA21-1、TSGF水平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三维适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