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直肠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女,36岁,周期性反复血便3年余,肠镜检查示:乙状结肠新生物。病理活检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其中1枚组织中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CT示盆腔右侧占位:1子宫内膜异位症,2肿瘤待排。经手术及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对周期性出现腹痛、腹胀、便秘、便血、里急后重、肠痉挛、肠梗阻等症,CT或肠镜提示肠道占位者,应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应综合运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3岁,工人。25年前因腹痛、黑便1个月,钡灌肠发现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结肠腺癌。10年前,患者又因腹痛2个月,作大肠镜检查见降结肠溃疡状新生物,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侵及肌层,淋巴结无转移。8年前,患者...  相似文献   

3.
乙状结肠壁内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郭明王小玲吴国祥附属四院病理科(050011)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乙状结肠;手术治疗患者女性,37岁。因间断性血便17个月,门诊肠镜诊断:结肠癌。活检病理报告:粘膜慢性炎症。以乙状结肠癌收住院,行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  相似文献   

4.
<正> 例1,女性,56岁。因大便带血,左下腹疼痛半年余来院就诊,行纤维结肠镜检诊断为乙状结肠癌,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患者于1994年8月10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探查发现除乙状结肠肿瘤外,回肠距回盲部约40cm处有一肿块突出肠腔外,肿瘤大小约4×4×3cm,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为小肠平滑肌肉瘤,行回肠肿瘤近远端肠管及系膜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乙状结肠腺癌,小肠平滑肌肉瘤。术后给予化疗,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健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并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其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 9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47.1岁。患者多因盆腔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检查62例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高于正常值。肿瘤大体多为囊实性包块,囊壁粗糙,囊内为黏稠褐色液,常见实性乳头状组织突向囊腔内,实性区质嫩、朽。HE染色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和恶变组织同时存在,正常子宫内膜与恶变组织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恶变组织可以向上皮源性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分化,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75例患者术后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96月),6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术后复发,64例患者存活。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预后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有关。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常见于围绝经期妇女,术前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肿瘤的诊断,恶变的肿瘤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及透明细胞腺癌为主,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类型是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IS)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例宫颈原位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式及病理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1.48±7.60)岁。25例患者无异常症状;细胞学异常者13例;高危型HPV阳性者28例;阴道镜图像5例评估为AIS。多点活检病理发现AIS 11例,锥切术后病理发现20例。6例因生育要求仅行锥切术,25例进一步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病理升级为浸润性腺癌。结论:宫颈原位腺癌临床症状极少见,联合细胞学、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确诊依靠病理。完成生育后尽早行全子宫切除术,以降低宫颈腺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法、肠镜下征象及临床表现特征,探讨内镜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外科术后病理证实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术前3例均行肠镜检查并活检,病理回报为炎症。1例施行外科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术中见病变广泛粘连、难以分离,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内镜、超声内镜(EUS)、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可做为一种微创、敏感确切的诊断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1月-2012年12月经常规病理学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肿瘤组织30例,因卵巢及输卵管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有统计学差异;子宫内膜腺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9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与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26岁。因腹痛、黏液血便半年拟肠镜检查。术前4 h顿服20%甘露醇500mL,继服5%葡萄糖盐水500 mL,服后2 h开始出现腹胀,且不断加重,伴阵发性腹痛,排黏液血便2次,呕吐1次,为黄色胃内容物。检查:腹膨隆,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低位不全肠梗阻。剖腹探查:小肠、结肠高度胀气, 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触及一包块,约4 cm×4 cm大小,局部肠管严重梗阻。横结肠有一2 cm×2 cm大小的穿孔。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腺癌。  相似文献   

10.
朱建友 《中外医疗》2012,31(7):180-18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理检查及征象特点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和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对子宫内膜癌病理结果进行组织学分析,其中腺癌33例,中高分化24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9例。以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好。子宫内膜癌中鳞腺癌的肌层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恶性程度高,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肿瘤;深肌层浸润发生率其他癌瘤类型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较低的恶性病理学分化,预后和存活率较好。结论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肿瘤类型、组织形态、浸润程度的重要检查方法。及时区别与"功能性出血"时内膜形态改变,最客观的反应出合乎病理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大肠黑变病的镜检和病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近年大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及发病年龄提前的原因。方法用Olympus电子肠镜对2002年8月-2004年10月行肠镜检查患者进行全大肠检查,发现病灶均取活检。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做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在4287例常规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42例大肠黑变病。其中39例获得病理报告证实。结论大肠黑变病的病因主要是便秘,其次是口服泻剂;发病年龄提前。与患者自行口服泻剂有关;该病主要发病肠段是盲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还会伴发其他肠道疾病。并且有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宫腔镜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 7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者经宫腔镜检查发现62例(88.57%)存在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6例、子宫内膜炎12例、子宫内膜增生9例、宫腔术后残留8例、子宫粘膜下肌瘤8例、宫腔黏连3例、子宫内膜癌变3例、节育环嵌顿3例。62例经宫腔镜检出病变者的同时施行子宫内膜活检术、取环术、息肉摘除术、肌瘤切除术、黏膜分离术等,均达到治愈效果,顺利出院。(2) 56例进行病理检查,以此为诊断金标准,宫腔镜检查的诊断准确性为94.64%(53/56)。结论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71岁。2015年5月下旬无诱因出现便血,伴大便习惯性改变。无疼痛,无里急后重,无腹部包块,肛门部无包块脱出,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2015年6月23日,肠镜示:距肛门3 cm处可见大小为3 cm×5 cm结节状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肠镜下活检小组织的病理诊断提示:(距肛门3 cm处直肠活检组织)恶性肿瘤,倾向腺癌。2015年6月26日以"便血月余"收入胃肠外科。专科检查:腹部平坦,  相似文献   

14.
96例大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肠镜检查,观察与研究大肠黑变病的病变情况及病因探讨。方法:用Olyrnpus公司生产的电子肠镜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三家医院行肠镜检查患者进行全大肠检查,发现大肠黑变病病灶均取活检,做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析。结果:在9863例常规大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118例大肠黑变病,其中96例获得病例报告证实。结论:大肠黑变病的病因首先是便秘,其次是使用导泻剂;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也许与患者自行使用导泻剂有关;该病主要发病肠段是盲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但近年全大肠黑变病患者例数增加,亦考虑与患者自行使用导泻剂相关;还会伴发其他肠道疾病,并且有贫血、营养不良、恶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例 1,45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 ,加重 1个月 ,消瘦 ,纳差就诊。实验室检查 :Hb 5 0 g/L ,大便隐血 (+ )。内镜检查诊断为胃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大网膜上有一结节 ,大小 3cm× 3cm× 2cm ,切下送病理科做快速冷冻切片 ,病理诊断为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中腺癌转移 ,行胃癌扩大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例 2 ,41岁。下腹部疼痛 1年余 ,月经量增多并大便变形变细半年。妇科检查 :子宫如孕 3个月大 ,质硬 ,活动度差 ,无压痛 ,双侧附件无异常。B超示子宫多发性肌瘤。诊断为子宫多发性肌瘤。行子宫…  相似文献   

16.
卢某,女,41岁,未婚,因"阴道不规则出血2年余,发现盆腔包块1周"入院.既往月经规律,5/28 d,经量中等.患者于2年前因患精神分裂症口服利培酮治疗后出现月经改变,月经量增多为原来的1倍,月经周期及经期无明显变化;近半年来月经周期不规律,淋漓不净,由于患者未婚拒绝任何检查及治疗.1周前在医生劝导下,入院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左侧囊实性病变.并于2008年7月7日在不破坏处女膜的前提下行诊刮术,术后病理回报:(1)宫颈组织慢性炎症,有玻璃样变及坏死;(2)阴道壁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来源于子宫;(3)宫腔内中分化子宫内膜腺癌.诊断:(1)子宫内膜腺癌4期;(2)精神分裂症.于2008年7月16日在全麻下行全子宫及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术后给予PA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7.
李卫峰   《四川医学》2018,39(4):447-44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病理科的子宫内膜刮宫活检标本158例,采取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病理特点。结果 158例刮宫活检标本中有136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为浆液性癌,另有10例透明细胞癌,1例癌肉瘤。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特点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极性丧失,细胞核变化显著,核仁突出,内部染色质明显变粗,也有部分呈现为空泡状;间质被肉芽组织或是新生的纤维组织取代。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时应注意各类子宫内膜癌的区分及子宫内膜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78岁。1992年曾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癌。1995年发现右腋下肿块,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组织来源不明。以乙状结肠癌术后右腋下淋巴结转移联合化疗两疗程。1年后右腋下病灶复  相似文献   

19.
方年富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63-2764
目的:探讨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136例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136例大肠癌中男75例,女61例,男女之比为1.23∶1。直肠癌77例,结肠癌59例,结直肠癌之比1.31∶1。升结肠癌23例,乙状结肠癌18例,横结肠癌10例,降结肠癌8例。病理诊断腺癌116例,粘液腺癌12例。结论:近年来大肠癌发病趋上升,男性发病比女性多。直肠癌发病率大于结肠癌。女性降结肠癌及横结肠癌明显多于男性。病理仍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绝经后妇女,常规采用宫腔镜活检和病理检查这一临床路径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并完成了宫腔镜活检及病理检查的绝经后妇女232例,探讨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并比较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本组232例中,子宫内膜厚度5~7 mm组87例,子宫内膜厚度≥8 mm组145例.经宫腔镜活检和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7 mm组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5例:子宫内膜厚度≥8 mm组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4例.经x2检验,子宫内膜厚度5~7 mm组与≥8 mm组子宫内膜病变分布有显著性差异(x2=14.497,P=0.001).同时,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息肉为82%,黏膜下肌瘤为100%,内膜增生为87%,内膜癌为100%.经kappa检验显示,二者诊断存在较好的一致性(K=0.8037,P< 0.05).结论 对于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5rnm的绝经后妇女,常规采用宫腔镜活检和病理检查这一临床路径,在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癌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