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新生隐球菌后对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BDNF和bFGF在新生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4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试验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质BDNF和bFGF的表达。结果:尾静脉注入新生隐球菌后6h大脑皮质查见新生隐球菌,2h大脑皮质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0.5h大脑皮质bF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P〈0.01)。结论:新生隐球菌感染后大脑皮质BDNF和bFGF表达增高,提示BDNF和bFGF对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修复作用,有望成为潜在的防治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1例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者25例(61.0%),头痛者23例(56.1%),恶心呕吐者8例(19.5%)及颈项强直者29例(70.7%)。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个/L者40例(97.6%);脑脊液压力180 mmH_2O者34例(82.9%),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者34例(82.9%),脑脊液培养示新生隐球菌阳性者28例(68.3%),6例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均阳性(100%),合并新生隐球菌败血症者23例(56.1%);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者12例(29.3%)。经规范化抗隐球菌治疗,有效率为70.7%(29例),病死率为29.3%(12例),其中复发率为2.4%(1例)。结论:对疑似艾滋病合并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感染患者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及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查,对疑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31836 单纯疱疹病毒gD2 DNA疫苗诱导动物的细胞免疫应答/杨慧兰(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44 采用疱疹病毒保护性抗原gD2基因构建PCDNA-gD2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观察小鼠的CD_4~+、CD_8~+T细胞亚群变化,以及对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小鼠CD_4~+T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CD_8~+T细胞、CD_4~+/CD_8~+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免疫组小鼠  相似文献   

4.
新生隐球菌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之一,易感染艾滋病患者并引发致死性隐球菌性脑膜炎。近年来,随着艾滋病患者的增多,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生率也显著上升。本文就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多糖荚膜在小鼠原发性皮肤新生隐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笔者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构建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标准野生株B3501与荚膜缺陷株cap64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时间。结果野生株与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均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结节、丘疹、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感染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野生株与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荚膜可能不是小鼠皮肤隐球菌感染的主要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对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抑肽酶对新生隐球菌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及其丝氨酸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新生隐球菌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30℃下,用蛋白琼脂培养基培养并检测菌株产生廓清晕环(CH)大小,用CH值比较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菌落形成单位(CFU)和阿新蓝染色比较菌株毒力的变化。结果:体外实验中,抑肽酶1.2mU和1.6mU浓度组与对照组的C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内实验中,实验组脑组织匀浆培养产生的CFU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组织内观察到新生隐球菌。结论:抑肽酶有抑制隐球菌分泌胞外蛋白水解酶和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有望成为潜在的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7例湿疹住院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湿疹患者C反应蛋白,使用魏氏法测定血沉,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NK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在CD_3~+T细胞、CD_8~+T细胞构成比及CD_4~+/CD~+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CD_4~+T细胞构成比与CRP呈正相关(P0.05),B细胞构成比与CRP呈负相关(P0.05),CD_3~+T细胞、CD_8~+T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CR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组CD_3~+T细胞、CD_4~+T细胞、CD_8~+T细胞、B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ES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湿疹患者存在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增高,NK细胞构成比降低,并且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与CRP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皱瘤海鞘提取物体内抗HSV-2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阴道感染HSV-2的小鼠模型,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皱瘤海鞘提取物对小鼠生殖器疱疹的保护作用,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分析小鼠外周血T细胞比率,IL-2,IFN-γ,IL-4和IL-10水平以探讨皱瘤海鞘提取物抗HSV-2感染机制。结果皱瘤海鞘提取物能减少阴道感染HSV-2小鼠生殖道的损伤,能增强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功能,使CD4~+/CD8~+T细胞比值恢复平衡状态,能提高小鼠血清IL-2,IL-4,IL-10表达。结论皱瘤海鞘提取物在体内对HSV-2感染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真菌病     
20061284抑肽酶对新生隐球菌毒力的影响/徐赤宇(二军大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温海,王溪涛…∥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3).-137~139在30℃下,用蛋白琼脂培养基培养并检测菌株产生廓清晕环(CH)大小,用CH值比较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变化,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菌落形成单位(CFU)和阿新蓝染色比较菌株毒力的变化。体外实验中,抑肽酶1·2mU和1·6mU浓度组与对照组的CH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内实验中,实验组脑组织匀浆培养产生的CFU多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组织内观察到新生隐球菌。抑肽酶有抑制隐球菌分泌胞外蛋白水解酶和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11.
新生隐球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隐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 ,它主要感染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磷脂酶作为新生隐球菌的一种潜在的毒力因子日益受到重视。综述近年来对新生隐球菌磷脂酶的检测及其性质、可能的致病机制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生隐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它主要感染艾滋病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磷脂酶作为新生隐球菌的一种潜在的毒力因子日益受到重视。综述近年来对新生隐球菌磷脂酶的检测及其性质、可能的致病机制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被公认为是急性期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上经常遇到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或氟康唑治疗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明显,脑脊液隐球菌计数持续2~3个/mm3,这些隐球菌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决定两性霉素B是否需要继续用下去.过去人们常通过显微镜脑脊液墨汁染色进行隐球菌计数,通过脑脊液真菌培养检验隐球菌是否存在及其活力,通过乳胶凝集实验观察治疗效果.虽然操作简便,但不能精确判定新生隐球菌的活力.因此,建立方便、有效的检测新生隐球菌活力的方法,便于指导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我们采用一种新型的穿透性核酸染色剂(SYTO9)和常规的核酸染色剂碘化丙啶(PI)进行双重染色后,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能准确判定新生隐球菌的活力.同时使用维生素K3增强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进行活力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14.
新生隐球菌L型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稳定新生隐球菌L型感染小鼠后,部分脑组织中出现长丝体和巨形体。病原分离,新生隐球菌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病理学检查,各脏器主要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我们认为:①新生隐球菌L型致病的特征性表现为间质性炎症;②隐球菌性肉芽肿的形成可能与病灶处新生隐球菌变异成L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病人外周血及病变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PAAP技术对34例尖锐湿疣(CA)病人外周血及病变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CA病人外周血中CD_8~+细胞百分比升高,CD_4~+/CD_8~+比率下降,显示病人机体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病变局部皮肤粘膜中CD_8~+细胞升高及CD_4~+/CD_8~+比率下降,提示病人存在局部细胞免疫障碍。  相似文献   

16.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尽管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 (CSF)中可分离出新生隐球菌 ,但对CSF影响病原真菌生长的因素知之甚少。作者参照血清抑制新生隐球菌生长因素的研究方法 ,探讨了CSF对新生隐球菌和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材料与方法 :新生隐球菌 8株、白念珠菌 2株、光滑念珠菌 1株、克柔念珠菌 1株、乳酒念珠菌 1株。CSF过滤除菌后用乳酒念珠菌作生物测试以排除其中的抗真菌药物活性。用RPMI-1 64 0培养液将CSF倍比稀释后加入微测量平板中 ,同时用RPMI-1 64 0作对照 ,然后在上述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比较了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CSF)单独和与氟康唑联合使用对小鼠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将剂量为300μg/kg或600μg/kg的hGCSF注入感染隐球菌小鼠腹腔,一组小鼠感染前3天,另一组感染后1天开始每日1次给药,而氟康唑(管饲法)于感染后1天开始给药,剂量为每日3mg/kg或5mg/kg,选择此低于最适剂量以观察hGCSF和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SPI)转归与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进一步探讨SPI转归机制。方法对确诊的SPI患者进行:①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每月观察1次,以临床表现和醋酸白试验判定SPI三种转归结局:发展为典型CA,SPI持续存在、SPI消失,依次分为A组、B组、C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损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的T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的百分比,分析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与三种转归结局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PI组CD_4~+细胞、CD_8~+细胞、CD_4~+/CD_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I转归组中,A组与B组CD_4~+/CD_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CD_4~+/CD_8~+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I患者存在局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强弱是决定SPI临床症状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_(154)及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Treg)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上CD_(154)、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并分析CD_(154)的表达水平与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_(15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13±0.47)%vs(1.84±.0.09)%(P﹤0.05)],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81±0.30)%vs(6.28±0.35)%(P﹤0.05)]。2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_(154)表达水平与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41,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_(154)、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表达异常,CD_(154)、CD_4~+CD_(25)~+FoxP_3~+调节性T细胞可能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免疫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2002年9月-2008年3月期间收治的13例艾滋病并发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平均体重47.90 kg,恶病质表现;CD4+细胞计数11例<0.05×109/L,2例在(0.05~0.1)×109/L之间,平均0.038×109/L.结论:艾滋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常发生在晚期患者,病情重,顶后差,应加强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